細說德國陶瓷啤酒杯:工藝技術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的產物

引言

中國傳統工藝品的產生與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了工藝品的雛形,其外形與製造雖然偏向簡單,卻凝結著華夏民族的智慧結晶,體現著人類早期的審美觀念,這些工藝品的延續和發展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中國工藝品的製造也越來越趨向於精細與完美,傳統工藝品也漸漸走出國門,面向世界,影響著世界。

細說德國陶瓷啤酒杯:工藝技術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的產物

德國陶瓷啤酒杯就是這樣一個凝結了啤酒文化與中國傳統陶瓷藝術的產物,其精美的外形無處不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承載著德國人民對藝術的不斷渴望與追求

啤酒釀造行業的蓬勃發展,成為陶瓷啤酒杯得以問世的堅實基礎

炻器,又稱“高溫陶”,是一種介於土器和瓷器之間的陶瓷器物,在歐洲歷史上被普遍認為是德國的陶瓷傳統,其燒成後的溫度可達1180~1280攝氏度,通常呈灰色、棕色或者是淡黃白色。

早在1350年,德國的陶工就發明了鹽釉燒製工藝,而這項工藝的誕生並不是潛心研究後的產物,更偏向於一種意外。陶工無意間將被鹽分浸泡過的木材放入了窯內,從而發現了鹽釉燒製。

鹽釉炻器具有不吸水、不滲漏以及堅固耐用的特性,很快便被人們所接受,併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細說德國陶瓷啤酒杯:工藝技術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的產物

在16~17世紀的德國,盛行著一種鬍鬚人酒杯,英國人稱之為“貝拉明壺”,因為其上留有鬍鬚老頭面孔的浮雕裝飾而得此名,這種酒杯在人物裝飾方面,有一種古羅馬的風格。

隨著工藝技術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發展,後期的貝拉明壺上還被刻上了新的裝飾,比如一些皇家的圖案,或者是一句至理名言。

時至19世紀後期,由於一些德國人移民英國,將貝拉明壺也帶了過去,並在英國大量複製這種酒杯,很快,貝拉明壺在英國人之間盛行起來,後人還曾在世界各地的殖民者墓地中發現過這種酒杯,由此可見,貝拉明壺在當時頗受歡迎。

貝拉明壺可以說是現代啤酒杯的前身。

公元1516年,威廉四世大公頒佈了一條關於啤酒的法令,明令規定啤酒只能用大麥芽、啤酒花和水三種材料製成,

這條法令的頒佈可以看做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質量監管條例”,其嚴苛的規定讓人們對德國啤酒的質量深信不疑,直到如今,德國啤酒也仍然是純正啤酒的代名詞。

細說德國陶瓷啤酒杯:工藝技術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的產物

當時的人們視啤酒為“液體面包”,並且認為啤酒有一定的治病效果,這種觀念的普及也直接導致了啤酒業的蓬勃發展,於是喝啤酒成為了當時最流行的行為,一度導致啤酒供不應求。

很多學者和專家還在啤酒杯的設計上大肆發揮,藉助當時羅馬帝國的盛世,人們在啤酒杯上刻上了與之相關的圖案,再加上文藝復興時期,各藝術家們一齊參與,使得啤酒杯的外形更加精巧,更受歡迎。

啤酒業的繁榮發展為此後陶瓷啤酒杯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瓷器產品的藝術風格逐漸盛行,陶瓷啤酒杯應時而生,與此同時,“黑死病”的產生與蔓延,使之進入轉型期

在啤酒大受歡迎的同時,陶瓷產品藝術風格也逐漸盛行起來,並將之應用於啤酒杯的製造中。

細說德國陶瓷啤酒杯:工藝技術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的產物

陶瓷產品的藝術風格一般取決於當地的文化風格以及製造陶瓷的原料,在當時的德國,主要盛產兩種派啤酒杯。東部地區主要生產棕色的炻器啤酒杯,而在西部地區則主要生產帶有鈷藍裝飾的灰色炻器啤酒杯。

至17世紀初期,棕色的鹽釉炻器開始流行起來,一些低溫彩釉陶器也得到了蓬勃發展。16~19世紀期間,中國的精美瓷器一度被認為是一種絕美的工藝品,歐洲人民將之用於王宮貴族的頂級奢侈品中,這些瓷器的流入,帶給了當時的歐洲貴族極大的震撼。

17世紀後半葉,由於清朝康熙皇帝禁止外來貿易,中國的瓷器無法再向外流傳,但是歐洲各國對中國瓷器念念不忘,他們竭盡全力學習和模仿著中國瓷器的製造。

1709年,在人們不斷的努力下,歐洲的瓷器誕生了,但是起初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直到一百多年後才開始在歐洲普及,即便是當時的歐洲,瓷器也仍然是專屬於貴族富豪們的奢飾品。

歐洲人民對瓷器十分認可,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之下,一些出產於本土的炻器類日常生活用品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瓷器藝術與啤酒杯相互融合,陶瓷啤酒杯應時而生。

1340~1380年間,歐洲陷入了一場與疾病的鬥爭中,“黑死病”的迅速蔓延與傳播,致使歐洲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正所謂“病從口入”,這一恐怖的數據讓歐洲人民開始對飲食方面做出了新的規定。

細說德國陶瓷啤酒杯:工藝技術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的產物

16世紀中期,德國明令規定:

食品飲料器皿必須有蓋字。當然啤酒杯也被納入其中,於是這個時期的啤酒杯都是帶有蓋子的,常常銜接著一個錫制的尖頂蓋子。

在蓋子的邊緣還設有一個拇指按鈕,以便使用者可以在握住啤酒杯的同時打開蓋子,而一旦鬆開按鈕,啤酒杯就會被蓋上,這也直接避免了空氣中病菌的進入。

這條法令持續了近300年,19世紀初期,“食品飲料器皿必須有蓋”的法令被取消,然而這個時期的人們早已習慣了啤酒杯帶蓋子的傳統了,他們認為一件沒有蓋子的啤酒杯反而是一種缺陷。“黑死病”的產生與蔓延,使得德國陶瓷啤酒杯也發生了轉型。

1810年,慕尼黑啤酒節在世界各地盛行開來,德國陶瓷啤酒杯文化也經此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探險家對古老藝術品的發現,掀起一股收藏風,促使德國陶瓷啤酒杯迎來輝煌時期,

19世紀初期,“探險”在歐洲盛行起來,考古學家們在探險的旅途中發現了眾多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一些歐洲公共藝術博物館也因此建立起來。

細說德國陶瓷啤酒杯:工藝技術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的產物

這些博物館的建立吸引了大量愛好收藏藝術品的人,同時,一股“藝術品收藏熱”也在歐洲盛行起來,古董啤酒杯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

與此同時,歐洲中產階級興起,由於仰慕巴洛克式的奢侈生活與藝術方式,在這些中產階級之間盛行一種藝術品的收藏風。

歐洲本土的陶工們為了迎合這些中產階級的需求,研發了各式各樣精美的陶瓷藝術品,其中就包括啤酒杯,這也直接引發了一場啤酒杯等藝術品的收藏熱潮。

由於德國陶瓷啤酒杯的杯身上雕刻著各種寓言、聖經、歷史故事、著名景觀、重大時間、英雄人物等,具有濃烈的歷史氣息,並且借鑑了西方以及東方的各種文化,在當時引起了人們的狂熱追求。

一時之間,收集古董和複製的啤酒杯成為了當時最盛行的活動,不論是個人還是博物館都有著大量的收藏,這也使得德國陶瓷啤酒杯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期。

1910年後,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戰爭頻發,經濟動亂,造成啤酒生產行業人員稀缺,啤酒業嚴重衰退與凋零。

此後數年裡,隨著時代的變遷,世界各地的手工業都呈現出一派蕭條的景象,德國陶瓷啤酒杯乃至整個西方啤酒杯行業的生產都進入了衰退期。

與此同時,美國咖啡也在迅速崛起,伴隨著大眾文化的主導,受到人們消費觀念的推動,喝咖啡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簡單方便拿拿取的馬克杯也逐漸代替了帶蓋的啤酒杯。

至此,德國陶瓷啤酒杯開始逐漸衰退,漸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裡,成為世界各地藝術們在展櫃中的收藏物。

結語

作為西方啤酒文化與東方陶瓷傳統交相輝映的產物,德國陶瓷啤酒杯的誕生是完美的,無論是在文化底蘊還是製作技巧方面,都讓人歎為觀止。雖然如今啤酒杯的生產已經逐漸衰退,但德國啤酒文化以及中國陶瓷傳統仍然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中,歷經歲月的洗禮而沒有發生改變。

參考文獻:

《德國通史》

《歐洲中世紀史》

《德國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