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當政期間,宦官和外戚擾亂朝政導致了什麼樣的悲劇

導語:

三國時期,西蜀政權的宰相諸葛亮曾經在為自己出徵而做的名篇《出師表》中對兩漢時期的政治狀況做過客觀的評價。他認為兩漢政權滅亡的原因都是親近小人,遠離忠臣的良言所造就的。其實親近小人的惡果,早已在漢元帝當政的開始,就已經暗暗埋下,西漢王朝早就與開國前期的榮光逐漸遠去。

無所作為的漢元帝

漢元帝是漢宣帝皇后所生的正統嫡子,作為日後皇室的正統繼承人,從小,漢宣帝就接受了正統的儒家教育,在這樣醇厚的儒學教育的體系下成長,漢宣帝深受獨尊儒術的影響。

作為漢元帝的父親,漢宣帝深知光靠儒學等道德的教育力量是無法治理碩大的國家的,一個國家的運行並不單單依靠政治家的口水。而認為可以單純的依靠德治的方式來治理國家的漢元帝就這樣在漢宣帝的心中打上了不堪重用的烙印。

漢元帝當政期間,宦官和外戚擾亂朝政導致了什麼樣的悲劇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知曉了兒子簡單而幼稚的想法之後,漢宣帝仍然心存僥倖,畢竟作為皇室正統的嫡子,漢元帝的上位是毋庸置疑的·,就這樣,漢宣帝的心中懷有的唯一意思僥倖,就這樣的被寄託在了年幼的漢元帝身上,這一行動,也在日後,葬送了這個偉大的朝代。

漢宣帝病逝後,漢元帝繼位,作為一個王朝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他既沒有前朝先人的雄大氣魄,也沒有過人的機敏聰慧,他僅有的只有從書中學到的儒家寬以待人的精神。作為一個皇帝,他有著寬容的性情,這是一個優點,但是過分的想將書中所講的,運用到實際社會和國家的治理當中來,這就是不切實際的。

宦官掌權和外戚專政

寬厚且年幼的漢元帝因為沒有足夠的治理國家的經驗,所以很快的,大漢王朝的實際掌控者就變成了幾個宦官和數不清的外戚。

漢元帝當政期間,宦官和外戚擾亂朝政導致了什麼樣的悲劇

被宦官掌權的漢元帝

石顯就是當時掌控朝政的宦官之一,漢元帝繼位之後,體弱多病,石顯因此得到掌控朝政的機會,凡朝中大事均由石顯一手把握。漢元帝明顯是小瞧了這位宦官,石顯的精明能幹,為之後自己的飛黃騰達創造了有力的條件,不久,作為宦官的他就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石顯一方面獨攬大權,另一方面勾結外戚,意在擊潰當時朝中以文人為首的集團。

年幼的漢元帝自幼就被指定的老師,著名的經學家蕭望之指導,作為皇帝的老師,蕭望之可謂是盡心機則,時不時同當時的文人集團進獻良言。

文人集團對石顯等人來說是個十足的威脅,蕭望之得到重用之後,外戚和宦官集團都如臨大敵,兩家便夥同一處,共同為了自身的利益來對文人集團進行清剿。

當時宦官在宮內弄權,外戚在宮外胡作非為,蕭望之多次進言,要求解除宦官掌控中樞的權力,並且勸漢元帝疏遠外戚,以防止外戚集團權力過大。蕭望之對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同時開火,石顯等人當然不肯坐以待斃。很快,在石顯等人暗中指使下,一折控告蕭望之"離間皇上與外戚之間感情"的奏章上呈皇帝。弘恭與石顯聯合誣陷蕭望之與周堪、劉更生等人結為朋黨,專擅權勢,請求皇帝下令召致廷尉。

愛好儒學的皇帝,在政治上的無知有點令人吃驚。"召致廷尉"的意思是"下獄",皇帝沒聽懂,稀裡糊塗同意弘恭與石顯的請求。就這樣,周堪與劉更生被抓進監獄,蕭望之遭軟禁。 過了一段時間,漢元帝才知道自己搞錯了,下令釋放三人,官復原職。石顯略施小計,便逼死了頭號政敵蕭望之。遇到漢元帝這樣的呆皇帝,石顯越發膽大妄為了。

漢元帝期間的昭君出塞

王昭君追隨呼韓邪單于離開漢宮,以自己的勇氣改變了命運。半年後,漢元帝死了,如果她仍在深處皇宮之中,高牆深院將永遠埋沒她的天生麗質。嫁到匈奴後,王昭君被封為"寧胡閼氏"。"寧胡"二字,表明她的到來使胡人得到安寧。後來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生有一子,名為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兩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雕陶莫皋繼單于位,稱復株累若鞮單于。根據匈奴的習俗,王昭君嫁給新的單于,生育有兩個女兒。

昭君出塞絕對是個正確的選擇,她逃離皇宮監獄般的生活,並且成為千年流傳的不朽神話,成為文學史上永恆的題材。

漢元帝當政期間,宦官和外戚擾亂朝政導致了什麼樣的悲劇

西漢昭君出塞

王昭君是中國民族融合史上的重要人物,她嫁到匈奴,大大加強了漢與匈奴的交流、溝通。呼韓邪單于恪守為漢守衛北藩的諾言,臨死前留下遺訓,要求後世子孫永遠保持與漢的友好關係。繼呼韓邪單于之後的復株累若鞮單于、搜諧單于、車牙單于等,基本上都遵從此遺訓。漢帝國的北方邊境獲得數十年的和平,史書有如下記載:"是時邊城晏閉,牛羊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聲,黎庶亡干戈之役。"對此,王昭君功不可沒。

漢朝未來的走向

昭君出塞,對漢匈兩大民族的融合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數百年後,匈奴徹底漢化,其後裔多數融入漢人之中。

昭君出塞後不久,漢元帝壽終正寢,在位共計十五年。這是石顯把持朝政、呼風喚雨的十五年。漢元帝崇尚儒學,多用儒士,但吏治敗壞到極點,多數官員與宦官集團狼狽為奸,黨同伐異。

漢元帝當政期間,宦官和外戚擾亂朝政導致了什麼樣的悲劇

三國的紛爭局面

漢元帝死後,石顯的運途也終結。他被新上臺的漢成帝調離中樞,以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旦失勢,曾經巴結他的官員立即翻臉不認人。以宰相匡衡為首的官員向新皇帝彈劾石顯的罪狀,官場上的見風使舵是家常便飯,一朝失勢,便成眾矢之的。

結束語:

石顯雖然死了,但是他作為宦官在漢朝歷史上掌控權勢的一幕依然是深深印記在當時的人們心中,宦官當政,這代表著西漢的政治走向已經走向了下坡路,有了石顯作為宦官亂政的典範,西漢的王朝命運也在此時註定要走向滅亡到底的歸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