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贤”,“不避亲仇”,细说刘秀的用人之道

导语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虽然是刘邦的九世孙,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势力已经没落,加上父亲早亡,刘秀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农民。王莽建立新朝后,社会动荡,百姓痛苦不堪,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刘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也决定起兵。他依附于更始帝刘玄,前往河北一带招抚,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刘秀逐渐成为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盛世。从农民到中兴之帝,刘秀的用人策略发挥了极大作用,可以说,刘秀是最会用人的皇帝。那刘秀的用人策略都有哪些呢?

“任人唯贤”,“不避亲仇”,细说刘秀的用人之道

忠厚待人

在刘秀成功的路上,人才对他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从他决心起义那一刻起,就有很多文臣武将归附到他的身边。新莽末年国家动荡,见到恢复刘氏的江山有望,刘秀便与兄长刘縯一起策划起兵相关事宜,但是一开始,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同族人的认可,刘氏族人认为冒然出兵会给整个家族带来灭顶之灾,但是刘秀的出现却给大家吃了一剂定心丸。与大哥仗义疏财、不事家业不同,刘秀是一个比较务实的青年,常年在田地里劳作,因此给人的感觉也是忠厚可靠的。当刘秀全副武装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家才打消了起兵的顾虑,“连刘秀这样谨慎的人都参与了,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呢?”刘秀在众人心中的可靠性也可见一斑。正是因为刘秀这种谨慎又忠厚的性格,才使得他得到了一批贤才死心塌地的追随。

从李通、邓晨、冯异这三位一直追随着刘秀打天下的人身上,我们也可以窥见刘秀的人格魅力。在刘秀举兵之前,出身于南阳商贾世家的李通就与刘秀有来往,并约定与刘秀一起反对王莽的统治。后来起兵的事情泄露,王莽政府清算起义的人,将李通的父亲李守杀害,并且残忍地处死了李通家族的六十四个人,为了震慑其他起义军,甚至将这六十四人的尸体在大庭广众下焚毁。但是即使这样,李通依然忠诚地追随着刘秀。在刘秀称帝后,李通被封为固始侯。

“任人唯贤”,“不避亲仇”,细说刘秀的用人之道

邓晨是刘秀的姐夫,娶了刘秀的姐姐刘元为妻,后棘阳兵败,在逃亡过程中,邓晨的妻子和三个女儿均不幸遇难,新野县令更是焚烧了邓晨家族的坟墓,邓晨的族人因此而感到愤怒,并责怪邓晨为什么要跟随刘秀起兵,面对宗族亲人的指责,邓晨却“最终无恨色”,始终伴随在刘秀周围,为刘秀出谋划策。

刘秀兄弟起兵后,绿林军推举西汉宗室刘玄为帝,也就是更始帝。但是刘秀的哥哥刘縯因为屡立战功而遭到了更始帝的猜忌,被更始帝处死,身为刘縯的同胞兄弟,刘秀的处境非常危急,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得跟哥哥一样的下场。为了得到刘玄的信任,逐渐脱离刘玄的掌控,通过冯异的计谋,刘秀北渡黄河,前往招抚河北各郡县,暂时脱离了刘玄的掌控。刘秀既没有充足的粮草储备,也没有可以利用的精兵,而河北地区的王朗已经称帝,且军事力量强大,并不把更始帝放在眼里,刘秀的处境非常尴尬。但是冯异并没有在这个时候离他而去,而是多次在天气寒冷无食物可吃的情况下为刘秀煮粥充饥。在冯异的帮助下,刘秀击破王朗,平定了河北地区。

刘秀的忠诚可靠除了打动一直追随他的部下外,也打动了投降于他的农民起义军。消灭王郎后,刘秀被更始帝封为“萧王”,王朗虽死,但是各路农民起义军的势力犹存,经过多次战斗,刘秀平定了农民起义军的势力,但是这些投降的将领生怕有一天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为了表现出自己对降将的充分信任,刘秀命令降将各自管理自己原来的部下,自己则只带着几个贴身随从检阅他们的军营。刘秀的这一举动极大地赢得了降将们的好感。刘秀的忠义之名也逐渐传开,各路势力率兵来降,使刘秀的兵力迅速壮大至数十万。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东汉,可以说,刘秀能够称帝与他个人忠厚待人、用人不疑的驭人之术是分不开的,在乱世之中,刘秀的这种推心置腹的用人之策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任人唯贤”,“不避亲仇”,细说刘秀的用人之道

退功臣而进文吏,用人所长

在东汉建立后,刘秀采取了“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对于那些为东汉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刘秀并没有像汉高祖刘邦一样对这些人大开杀戒,虽然刘秀也颇为忌惮这些人的势力,但是他采取了更温和的措施来处理这些功臣。公元三十七年,东汉王朝彻底统一了天下,“云台二十八将”都凭借着自己的战功被封为侯爵,得到了很高的赞誉,但是与此同时,刘秀也解除了这些将领的实权。也就是说,对于这些战功赫赫的将领,刘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给予他们崇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财富,但是却不给他们实权,只有在国家再次面临战争时,才重新让这些人带兵。这一用人政策在保全这些将领面子、安抚人心的同时也避免了握有重兵的将领谋反而使国家倾覆的情况发生。

“进文吏”则指的是提拔儒学之士,以这些文臣来代替武将成为处理国家事务的中心团体。刘秀的天下是通过战争打下来的,但是他深知治国不能依靠战争,而是要依靠那些善于治国理政的文臣。对于那些具有治国经验的大臣,刘秀也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有一天,大司空宋弘觐见刘秀,发现刘秀总是盯着屏风上的仕女图看,宋弘便说:“从来没有您像好色一样好德”,听罢此言,刘秀羞愧不已,即刻派人撤掉屏风,并向宋弘道歉。而刘秀对贤才的尊敬也使得天下的名士纷纷投入东汉朝廷,这些儒生多成为地方州郡的行政长官,充分发挥了文官的治国才能,为东汉朝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人唯贤”,“不避亲仇”,细说刘秀的用人之道

任人唯贤,不避亲仇

刘秀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了开创帝业,他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不在乎“举贤避亲”的窠臼,不论是他的亲属还是曾经的仇人,只要有足够的才能,刘秀都会对这些人加以重用。

朱鲔是更始帝刘玄的重要谋臣,他帮助刘玄称帝,并且曾经给刘玄献计导致刘秀的大哥刘縯被杀害,可以说这个人和刘秀有着血海深仇,后来当刘秀想循抚河北以脱离刘玄掌控时,朱鲔又出来阻拦。刘秀称帝后,率兵攻打朱鲔镇守的洛阳,朱鲔怕刘秀报复自己,始终不肯投降,在刘秀发誓不计较之前的恩怨之后,才投降。刘秀也信守承诺,不仅没有跟朱鲔算旧账,反而封他为平狄将军,赐为侯爵,最后官至少府,刘秀和朱鲔的故事也称得上是一段君臣佳话。

“任人唯贤”,“不避亲仇”,细说刘秀的用人之道

来歙是刘秀的远亲,他曾经多次给更始帝刘玄出谋划策,但是都没有被采用,因此一气之下称病离开了更始帝。在刘秀即位后,来歙前来投奔刘秀,刘秀知道来歙颇有才能,为了表示对来歙的敬意,在交谈之中,刘秀甚至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来歙身上。而来歙的所作所为也没有让刘秀失望。当时刘秀虽然已经平定了中原地区,但是对于位于西北的隗嚣势力和位于西南的公孙述势力还无力顾及,来歙主动要求出使隗嚣,说动隗嚣将其子作为人质送往汉王室以表现归降的诚心,后来隗嚣反悔没犯上作乱,来歙又指挥诸将平定了西北,公孙述的势力也被消灭殆尽。

刘秀不仅对前来投靠自己的人以诚信待之,对于一直追随他的将领,刘秀也表现出了充分的信任。冯异曾经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后来又率重兵镇守关中,掌握着强大的兵力,有人报告刘秀说冯异要在关中地区割据,关中地区的人们只知道有冯异而不知道有刘秀。这件事情传到冯异耳中后,冯异大惊失色,赶忙上书刘秀谢罪,称自己绝无此心。所幸刘秀也并未听信谗言,为了安抚冯异,不使那些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寒心,刘秀亲自下发诏书安抚冯异,称自己和冯异在朝堂上是君臣,但是冯异对他的恩情却如同父子,这样才使冯异放下心来。不论是任用朱鲔、来歙还是安抚冯异,都表现出刘秀任人唯贤的用人策略,对于这些人才,刘秀也能始终保持对他们的信任。

“任人唯贤”,“不避亲仇”,细说刘秀的用人之道

结语

从乡野村夫到九五之尊的皇帝,纵观刘秀建功立业的历程,我们发现他的身边始终围绕着一群有识之士,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他们都愿意跟随在刘秀左右,这和刘秀高超的用人策略是分不开的,正是靠着自己的品格以及这些策略,刘秀才能吸引如此多的人才为其效力。

参考文献

《后汉书》

《资治通鉴》

《太平御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