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成功的父母都做到了這3點

孩子,一直是家庭的關注點,老話說得好,愁生不愁養,這裡說的養,是養育,不但要養活,還要教育好。今天,讓許多家長髮愁的,正是養孩子的教育問題。

據統計,中國的教育平均支出居世界首位,但中國的人均GDP在世界排名77位,也就是說,教育支出已經成為每個中國家庭最大的一筆開銷。

對孩子教育是一項對未來的投資,甚至有許多家長表示,就算捨去生命能夠換來孩子的幸福,也在所不惜,所以只要有利於孩子成長,該掏錢,該出力,該找關係,沒有哪個家長會猶豫。

對孩子的養育,下面三點很重要,做好了額,孩子一輩子不用愁,做不好,付出再多也枉然。

1、獨立的能力


教育孩子,成功的父母都做到了這3點

曾經有一個女孩,從小到大一直是學霸,父母為了不耽擱她的學習,洗衣做飯這些事全部承包,甚至為了吃魚的時候不那麼費時間,媽媽把魚肉剔刺以後做成魚丸給她吃。

上了高中,媽媽在學校邊租了房子全職照顧她,高考的時候成績也非常理想,考上了名牌大學,上大學離家太遠,加上大城市成本太高,媽媽再也沒有辦法再去全職照顧她,所以她要一個人去面對大學的生活。

離開了媽媽的照顧,除了上課學習,她幾乎不能自理生活,放學以後,他看到同學們拿著飯盒離開宿舍,她覺得很奇怪,因為從小到大,她從來沒有去過食堂。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不管颳風下雨,她一直穿的是同一身衣服,因為從小到大,她只要起床,當天要穿的衣裳就已經準備好。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一次她在學校感冒了,媽媽從家裡坐飛機來到學校,只是為了領她到醫院看病。

在大學裡呆了一個學期,女孩因為極度的不適應出現了精神問題,選擇了休學療養。

穿衣吃飯,洗衣做飯,看病買藥,這些都是很平常,很簡單的事,但如果因為簡單就忽略了,那麼孩子註定無法獨立。

我們的看看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做到獨立生活,所謂生活獨立,就是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自律能力,比如會洗衣做飯,能自主完成作業,如果做不到,那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

2、健康的身體

教育孩子,成功的父母都做到了這3點

薄世寧是國內一個比較有名的醫生,2002年“非典”時期,他在抗戰一線,曾經目睹一個醫生感染非典後自愈,他非常好奇,詢問後得知,這位醫生的父親從小就經常帶他在外面遊山玩水,爬泥啃土,接觸自然,久而久之,給他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免疫系統,所以面對非典這種強大的病毒時能夠自愈。

看看今天的大多數孩子,寫作業到深夜,週末還要上特長班,剛在學校放下書本,又倒課外機構繼續上課,連玩耍的時間都沒有,更不要說接觸自然,爬泥啃土,加之生活水平提高,許多孩子飽食終日,多少都有一點過度肥胖,這樣的孩子好比溫室裡的花朵,稍微的一點風霜就會讓他們枯萎。

近視,駝背,免疫力低下已經成為今天大多數青少年的通病,試問這樣的孩子,學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家長們在孩子學習之餘,一定要讓他們走進自然,爬山,垂釣,野營,野炊,都是很好的接觸自然,打造免疫力的活動。

3、積極的心態

著名的教育家卡尼曼曾經提出兩種思維模型,一是僵固型思維,覺得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是固定的,面對問題和困難時不能解決就說明自己很笨,很差,僵固型思維的人遭遇挫折時更容易放棄,取得的成就也相對較小。另一種思維是成長型思維,擁有這種思維的人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努力,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達成的,這樣的人在面對問題時常常更有耐心也更有韌性。取得的成就也更大。

如果你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採取的是主動嘗試,積極探索,並且失敗以後還能總結經驗,那麼恭喜你,他擁有了成長型思維。但如果你的孩子遇到問題時,總是以不知道,不曉得,甚至賭氣哭泣等應對,那就要小心了,他很可能是養成了僵固型的思維。

那要怎麼養成成長型思維呢,卡尼曼給出的方法是通過獎勵過程取代獎勵結果,家長要學會放手,鼓勵孩子多嘗試,失敗了不要指責評價,而是陪同孩子一起總結經驗,最終克服困難。

每個孩子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健康成長,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但更重要的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他們正確的指導,讓他們擁有面對不溫柔的能力和擔當。

關於更多青少年教育,歡迎關注陪童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