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頭條號:王世瑛,令兩個男人深情懷念的民國奇女子

唐寶民頭條號:王世瑛,令兩個男人深情懷念的民國奇女子

王世瑛,令兩個男人深情懷念的民國奇女子

唐寶民

提起王世瑛,人們總是給她貼上“張君勱的妻子”這一標籤兒,是的,作為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張君勱,他頭上的光環太過耀眼,以至於使王世瑛變得默默無聞了。其實,王世瑛也是那個時代的一顆新星---她是中國第一代女大學生,是新文化運動中湧現出來的新文學第一代女作家。民國研究家劉宜慶先生在新著《百年風雅》中,為我們披露了王世瑛的愛情和婚姻,掀開了此前蒙在他頭上的神秘面紗,使我們能夠近距離地瞭解到這位奇女子身上的種種傳奇。

王世瑛是福建人,1899年出生於閩縣城內的一個名門望族,在就讀福州女子師範學校時,與後來成為女作家的冰心相識,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冰心曾這樣描述當時的王世瑛:“她在一班中年紀最小,梳辮子,穿裙子,平底鞋上還繫著鞋帶,十分的憨嬉活潑。”


唐寶民頭條號:王世瑛,令兩個男人深情懷念的民國奇女子

據劉宜慶先生在書中披露,在嫁給張君勱之前,另一個人曾經苦苦追求過王世瑛,這個人就是後來成為著名作家的鄭振鐸。王世瑛與鄭振鐸都是福建人,他們是在五四運動中相識的,“五四運動的浪潮把他們聚合在一起,在文學上的才華讓他們惺惺相惜,共同的福建籍的身份,讓他們的情感交流更是水到渠成。”據王世瑛的同學程俊英回憶:由於王世瑛和鄭振鐸交往越來越密切,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有一天,王世瑛和鄭振鐸在屋裡說話,幾個同學便在外面偷聽。但他們沒有聽清屋裡的人說的是什麼。王世瑛回到教室後,大家問她鄭振鐸對她說了什麼?王世瑛回答說:“她向我……求愛,要求我……表示態度。”“那你是怎麼回答的?”大家追著問。王世瑛說:“他對我的誠懇、真摯,確實令人感動;但此事必須和我的雙親商量,才能決定。我當時只將這個意思告訴他。”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王世瑛與鄭振鐸的戀愛,並沒有獲得王世瑛父母的支持,劉宜慶先生記述道:“王世瑛的母親,瞭解到鄭振鐸的寡母在溫州做針線活度日,家境貧寒,竭力反對兩個新青年的戀情……王世瑛非常痛苦,鄭振鐸更是經歷了一場情感的煎熬,常常借酒澆愁。王世瑛沒有勇氣掙脫封建大家庭的束縛,衝破社會的阻力,與心上的戀人鄭振鐸結合。後來,兩人各自開始了新的感情。”


唐寶民頭條號:王世瑛,令兩個男人深情懷念的民國奇女子

人和人之間的相識、相知、乃至相愛,是需要緣分的。張君勱與王世瑛的相識,源於印度詩哲泰戈爾的來華訪問,1923年,在北京文化界籌備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的招待會上,經人介紹,張君勱與王世瑛相識,張君勱對王世瑛一見鍾情,於是,便在隨後的日子裡展開了情書攻勢。面對張君勱一封又一封滾燙的情書,王世瑛心中是高興的,但又下不了最後的決心。她便寫信給冰心,讓冰心幫自己拿主意。冰心後來回憶道:“我和君勱先生素不相識,而他的哲學和政治的文章,是早已讀過,世瑛既然問到我,這就表示她和她家庭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了,我即刻在床上回了一封信,竭力促成這件事。”於是,王世瑛便接受了張君勱的求婚。

戀愛關係確定以後,兩個人不能長期在一起,情書便把他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1925年,張君勱與原配夫人沈氏離婚,隨後正式迎娶了王世瑛,那一年,張君勱39歲,王世瑛26歲。


唐寶民頭條號:王世瑛,令兩個男人深情懷念的民國奇女子

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結婚以後,王世瑛開始過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除了主持家務以外,還成了張君勱學術研究上的得力助手。而她自己則放棄了寫作,為了丈夫,她願意做出巨大的犧牲。張君勱在後來出版的譯著政治典範的譯者側記中這樣寫道:“譯書之苦,在譯者拘於原文字句,不欲稍有出入,而讀者轉覺得其意義晦澀,文字生澀。本書每章譯成,請內子釋因(王世瑛的筆名)先讀,認為文藝不顯豁者即加筆削,賴氏(指政治典範原作者萊斯幾)於序中聲明得其夫人之助,我亦之然。”為了感謝王世瑛,他在政治典範譯本的扉頁上特意註明“謹以此書獻於釋因女士”。

劉宜慶先生認為:“張君勱王世瑛夫婦不僅在學術和寫作方面,互有裨益,在生活上也是相濡以沫,患難與共。”因為辦雜誌抨擊國民黨一黨專政,張君勱成了某些人和某些組織的眼中釘和肉中刺,1929年的端午節前一天,回家途中的張君勱,忽然被幾名彪形大漢綁架到一輛汽車上,汽車開到了一個隱秘的地方。綁架的事情,是很危險的,稍微處理不慎,綁匪就有可能撕票。這種時候,看出王世瑛的果敢與冷靜來了,劉宜慶先生寫道:“張君勱被綁架後,綁匪天天給張君勱家中打電話,要張家拿出鉅款贖人,不然先割下張君勱的耳朵。當大家無比驚恐之時,王世瑛‘態度大方,頭腦冷靜,較君勱尤有黨魁的堅強明朗’,他判斷張君勱是全國有影響力的學者,綁匪綁架他肯定不是圖財,而是有政治目的……果然如王世瑛所料,張君勱經常被審問‘為何批評國民黨’。綁匪見恐嚇無效,不為所動,於是,連番電話威脅,如不交錢贖人,就把張君勱的頭砍下,仍在大西路旁。王世瑛雖然時時刻刻擔心丈夫的安危,但對綁匪的威脅沒有妥協。”十多天以後,張君勱終於獲釋。在與綁匪周旋的整個過程中,王世瑛表現出來的果敢、沉著、冷靜令人敬佩不已。


唐寶民頭條號:王世瑛,令兩個男人深情懷念的民國奇女子

張君勱事業上的成功,與王世瑛對他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張君勱因此十分感激自己的妻子。令人遺憾的是,上天給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只有20年,1945年,王世瑛因難產在重慶去世。

王世瑛過世的時候,張君勱正在美國舊金山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噩耗傳來時,他傷心欲絕,寫了一副輓聯以示哀悼:“廿年來艱難與共,辛苦備嘗,何圖一別永訣;六旬矣報國有心,救世無術,忍負海誓山盟。”1946年底,張君勱還寫了一篇感情真摯的《亡室王夫人告窆述略》:“……聞夫人與世長辭,傷心慘絕之感想也……嗚呼!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何其古人之言,若欲為我留此寫照耶?”懷著對亡妻綿綿不絕的思念,張君勱一直沒有再娶,孤零零第度過了餘生。


唐寶民頭條號:王世瑛,令兩個男人深情懷念的民國奇女子

王世瑛的英年早逝,給另一個男人也帶來了痛苦,這個人就是早年愛戀王世瑛的鄭振鐸。王世瑛去世的時候,鄭振鐸居住在孤島上海,因不通消息,直到6月8日,他才得知噩耗,在當天的日記裡,他寫下了這樣的文字:“聞世瑛君逝世訊,愕甚!前塵往事,不堪思量。”劉宜慶先生披露:“王世瑛去世後,經常有一位文質彬彬的中年男性,手捧一束鮮花,來到王世瑛的墓地,安放在他的墓碑前。這位男子就是王世瑛的初戀情人……鄭振鐸……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鄭振鐸全家搬到北京。鄭振鐸每次到上海辦事,總要抽空去王世瑛墓前獻花。最後一次去上海是1956年底,他又去王世瑛墓前獻花。‘而這以後,人們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或穿長袍或著西裝,手拿一束鮮花,默默地在公墓的小徑走著的中年男子的身影了……’”(注:1958年10月17日,鄭振鐸在乘飛機出訪期間因飛機失事而遇難。)

劉宜慶先生感嘆道:“一星遽然飄逝,但有兩位大師級的人物為之黯然神傷,逝者活在生者的記憶中。王世瑛若泉下有知,會了無遺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