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灾卷土重来,数量增20倍!6月份或爆发,威胁我国云南等地

沙漠蝗灾卷土重来,数量增20倍!6月份或爆发,威胁我国云南等地

沙漠蝗虫卷土重来

自去年以来,沙漠蝗虫大规模肆虐非洲,又传播至亚洲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粮食安全受到严重损害。近日沙漠蝗灾又在非洲来袭,数量是上次的20倍,对东非几个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同时对我国也有一定威胁。

沙漠蝗灾卷土重来,数量增20倍!6月份或爆发,威胁我国云南等地

灾害降临

第二波的蝗灾已开始侵袭非洲,有数十亿只沙漠蝗虫的幼虫在索马里被大量繁殖,它们寻找着随季节性降雨而生长出来的新鲜植物。如今,对于非洲当地数百万民众来说,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远不如对抗蝗灾重要。可是当他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去对抗蝗灾时,却往往会徒劳无功。

乌干达的一位农民约韦里·阿博凯特(Yoweri Aboket)说,“每个人都在谈论蝗虫”,“一旦它们降落在你的土地中,就会将植物彻底毁灭。甚至有人会告诉你,蝗虫比新冠病毒更具破坏性”。肯尼亚边境附近阿伯卡特村(Abokat)的一些村民通过引爆金属锅,吹口哨或扔石头的方式驱赶蝗虫。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做的非常少——新冠病毒导致的封锁使他们无法聚集在户外。

当一个木薯园遭到蝗虫破坏,就意味着以木薯为主食的居民会面临饥饿。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东非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南苏丹。此外,在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坦桑尼亚和刚果也发现了蝗虫群。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蝗灾的爆发,部分是由于气候变化,将会对粮食安全和生计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并预测这次蝗灾的规模大约是第一次的二十倍。粮农组织的一项新评估中写道,“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南部和索马里南部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新群,东非的当前形势令人极为震惊”。

沙漠蝗灾卷土重来,数量增20倍!6月份或爆发,威胁我国云南等地


6月份或再次爆发

根据粮农组织的预测,5月份的有利繁殖条件,意味着6月下旬和7月下旬将有新一轮的蝗虫种群繁殖,而且与收获季节重合。联合国已呼吁将援助的数额从7600万美元提高到1.53亿美元,并表示要赶在更多的降雨来临之前立即采取行动。到目前为止,粮农组织已收集到1.11亿美元的援助。

沙漠蝗灾卷土重来,数量增20倍!6月份或爆发,威胁我国云南等地

内罗毕的气候预测和应用中心介绍,蝗虫“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数量入侵了东非地区”。该中心的卫星信息分析师肯尼斯·姆万吉(Kenneth Mwangi)说,新出现的蝗群包括“幼虫”,它们“比成年蝗虫吃得更多”。此外,新冠病毒导致的旅行限制影响了跨境运输,延误了农药的运送,因此当地在抗击蝗灾方面存在实际的困难。

“不幸的是,我认为,由于世界各地发生了其他事情,人们已经忘记了蝗虫的问题。但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现实的问题”,农民乔治·多德斯(George Dodds)告诉粮农组织。乌干达农业部长说,由于国际货物运输受到干扰,他们无法从日本进口足够的农药。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粮农组织表示,在埃塞俄比亚,约有600万人生活在受到蝗虫暴发影响的地区,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侵扰“将造成农作物,牧场和森林覆盖物大规模的损失,加剧粮食和饲料的不安全状况”。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长表示,目前正在努力部署六架直升机,以抵御可能持续到八月下旬的蝗灾侵扰。


我国存在迁入风险

今年6月,将是沙漠蝗虫的迁飞高发期,虫群可能继续迁飞蔓延至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对于中国来说,蝗灾虽然还远在非洲,但仍不可不防。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说,“蝗群迁徙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北线,从印度河流域随着西风而来,撞上青藏高原后,沿着青藏高原边缘往南,到达缅甸等地,随后看季风的情况,有可能进入我国云南、广西甚至广东等地。第二条是南线,在印度洋发源的东亚季风,在红海南段、非洲之角与西风带的气流汇合,最终直达云南。蝗虫也有可能随气流而到达云南。这样的局面,可能在6月份出现,也就是说,6月份我国将进入非洲蝗灾的高风险期”。

  上一拨蝗灾暴发后,并未进入中国,但第二拨的风险比第一拨更高。张泽华说,“蝗虫进入我国,第一是通过两条线路飞过来,其中南线的风险要比北线更高。第二是通过货运等方式入境,蝗虫有可能钻到货物中。那么小一个虫子,藏在集装箱里,很难发现。目前上海海关已经发现有藏在货物中的蝗虫,说明蝗虫已经开始敲我们的大门了”。

  张泽华表示:“如果蝗虫叩关,我们现有的技术是可以应对的,但最麻烦的是它可能不只是过境,而是落地生根,住下不走了,那样的话,就可能需要长期治理了”。

沙漠蝗灾卷土重来,数量增20倍!6月份或爆发,威胁我国云南等地

我国的防治组合拳

  其实蝗灾在我国也是常年存在,但如非洲蝗虫这样规模的蝗灾并不多见。

  张泽华介绍说,“其实蝗灾年年都有,只是受灾面积没有非洲蝗虫这么大,在过去许多年的防治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技术,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组合拳,可以有效地应对蝗灾。比如蝗虫密度过高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喷施杀虫剂消灭蝗虫。如果没达到化学防治的程度,我们还有生物防治的办法,通过生物药剂等办法,或者杀灭蝗虫,或者让蝗虫生病,以达到控制蝗虫规模的目的。此外,我们还有生态防控的办法,即通过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系统,来保护自然界中生物链的完整,这样的话,自然界里的很多蝗虫天敌,会帮助我们控制蝗虫规模,比如鸟类、青蛙、蜥蜴、昆虫天敌等”。

沙漠蝗灾卷土重来,数量增20倍!6月份或爆发,威胁我国云南等地

△生物防治:被绿僵菌侵染的沙漠蝗虫

  此前,牧养鸡鸭吃掉蝗虫的观点一度被广泛传播,张泽华表示,“牧鸡牧鸭的方法,在小范围内确实是可用的,也能给农牧民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对大范围的蝗灾,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作为辅助手段是没问题的,但真正可依靠的,还是自然界中的天敌。所以根本还在于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