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近日,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公佈了一項專利——一款移動充電機器人,它不僅可以自己尋找對象並給其充電,而且充完電後還可以自己回到底座上給自己充電——對,跟掃地機器人差不多。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愛馳汽車?愛馳汽車是誰?

也許對汽車不那麼瞭解的人,的確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至少,相較特斯拉和蔚來、小鵬、威馬等造車新勢力品牌,愛馳汽車確實差點存在感。

都說“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愛馳汽車好像一個理工男,只會埋頭搞技術,卻忽略了裝扮自己,增加回頭率。

那麼,愛馳汽車到底有什麼厲害的呢?現在又面臨哪些問題?

01

“理工男”愛馳到底有多厲害?

作為造車新勢力,幾乎都逃不出代工、合資、收購、自建工廠的“鐵律”,但愛馳汽車是個例外。早在2017年創立愛馳汽車品牌之初,就明確定下了自建生產基地的發展基調,在江西上饒自建工廠。

能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要麼不差錢,要麼就是執著。而愛馳汽車似乎這兩個“毛病”都有——這點倒是和傳統領域的奇瑞汽車挺像的。

愛馳品牌於2017年2月成立,大約一個月後,上饒工廠即破土動工。且同年8月份就在德國成立子公司並正式運營,第二年就在上海嘉定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至今,已經形成了上饒整車製造基地、常熟電池工廠、上海研發中心、丹麥甲醇制氫科研中心和製造基地、美國底特律前瞻技術實驗室、德國恭博品牌總部及歐洲研發中心等。其中僅僅是上饒生產基地就投資了133億元,一期建成後年產能將達15萬輛,二期建成後提升到30萬輛年產能,包括純電動轎車、SUV、MPV等。而且據瞭解,該工廠啟用的是共享化製造模式和柔性化生產線。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不僅佈局全球化,創始團隊也是國際化人才,而且是清一色的“技術型”人才。如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曾擔任一汽-大眾奧迪以及沃爾沃等多個品牌的營銷高管,聯合創始人CEO谷峰曾擔任上汽集團CFO,聯席總裁徐駿曾是長安PSA合資項目的重要牽頭人和締造者,CTO兼技術中心總經理王東晨曾是德國大眾在華研發體系最高級別的華裔工程師,CPO兼德國愛馳恭博汽車公司總經理恭博是“奧迪quattro之父”和阿波羅超跑締造者,執行副總裁柯力世博士是國際知名的汽車傳略諮詢與互聯網專家等,他們都是在傳統汽車行業從業經歷超過15年的“老將”。從這點上看,愛馳的起步就比別人高一個臺階。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作為一家技術型車企,愛馳還研發了MAS純電專屬架構平臺,這一點別說是造車新勢力,就算在傳統車企中,能做到這點都屈指可數。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02

為了生產資質“收購”江鈴控股

愛馳汽車其實也參與了“收購”。2019年7月26日,江鈴控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變由長安汽車總裁張寶林變更為愛馳汽車聯席總裁徐駿。這意味著愛馳正式獲得了造車資質。

但這次交易與其他造車新勢力的“收購”不同。首先,準確地說,不是收購,而是入股,以控股50%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另外50%由江鈴集團與長安各佔25%;其次,與其他造車新勢力“先收購後自建工廠”不同的是,愛馳的這次“收購”是在自建工廠之後。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但此處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江鈴控股並非大家所熟悉的江西江鈴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是2004年10月由長安汽車和江鈴汽車以50:50的比例共同出資組建的合資公司。而江西江鈴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有陸風汽車和江鈴汽車兩家整車製造廠。

而且,就在最近還爆出“愛馳或將收購陸風汽車”的消息。雖然無法核實此消息的準確性,但參考2018年的一則消息,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2018年12月江西發改委發佈公告稱,江鈴控股有限公司上饒分公司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已核准批覆,擬租用江西億維的土地進行建設。而前者為陸風的母公司,後者的股東為愛馳汽車。而且一旦交易完成,對於三方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於愛馳汽車而言,能以較低的價格入手,為後期產能做儲備;於正經歷“陣痛期”的陸風汽車而言,算是找到了一個好歸宿;而於當地政府而言更是求之不得,正好可以甩掉這個包袱。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03

移動充電機器人是奇思妙想麼?

正如開頭提到的,為了進一步解決充電問題,愛馳汽車研發了一款移動充電機器人,而且這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機器人,不僅為愛馳汽車充電,也可以對其他品牌電動車開放。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更重要的是,充電機器人沒有時間、地域限制,可通過App隨時“下單”給愛車充電,把“車找樁”變為“樁找車”。而且對於因沒有車庫和停車位而無法安裝充電樁的老舊社區,移動充電機器人更能夠發揮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這一概念也被很多車企所看好,如之前大眾、福特都曾經發布過這一概念,但目前還未有一家車企正式量產,想必這將涉及到交通、路權方面的問題。但由此來看,愛馳也算在積極探索各種方案,試圖解決“充電難”問題。

而最近又有消息稱,愛馳汽車宣佈將在2020年輔助用戶和地方政府新建新能源充電站,提升充電服務體驗便捷性。從目前規劃看,充電樁建設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首先,是針對愛馳服務網點的佈局。預計到今年底,愛馳的服務網點將擴展到300個,其中自建的充電樁將超過1000個。這些充電站不僅針對愛馳用戶,也開放給其他品牌電動車使用;其次,愛馳也與地方政府合作,在更多公共開放區域建設充電樁。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這一切佈局,對於愛馳汽車未來發展都是“超前規劃”,就像京東物流一樣,雖然前期需要大量投入,但只要火候到了,就會散發出濃濃的吸引力。 

04

“理工男”如何破解營銷難題?

從技術角度看,愛馳汽車確實是一家靠譜的新勢力車企。但目前來看,其自身也有需要亟待解決的難題。

首先是品牌影響力還有一定提升空間。“理工男”佔據技術優勢,但往往得強化自我推銷。愛馳汽車主動露臉的機會不多,從而使大家對其品牌認知度還不夠。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其次,愛馳強調自己的“德系基因”有利有弊。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愛馳U5一上市就進軍歐洲市場,希望通過“歐洲標準”提升整體形象,這是好事。而另一方面,或還得將歐洲標準“帶回國內”,讓國內消費者認同,畢竟國內新能源車市場全球最大。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所以,現在對於愛馳汽車而言,首要的任務是找準自己的定位,和蔚來、小鵬形成差異化,提升品牌影響力,補齊短板。產品是好、技術是好,但這是需要時間來檢驗,打開知名度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傳統車企有奇瑞,造車新勢力有愛馳,它還缺啥?


寫在最後:2019年底上市的愛馳首款車型U5,有點生不逢時的意味,上市不久就遇上特殊情況,使國內營銷工作和銷量都受到了影響。但話說回來,連最難的研發起步期都挺過來了,產品也已成形上市,筆者還是希望愛馳能夠擁有可期的未來。畢竟,一個好品牌難得,一臺好車難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