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明天是"寒食節",也是我一年中賞錢最多的日子,我一定要好好準備一下,讓英王殿下在明天的鬥雞比賽中奪得魁首,王爺一高興,幾十兩銀子的賞賜是一定沒跑了的。

不用自我介紹,大家一定能猜到我是什麼人了吧?對,我就是英王殿下李顯府上的訓雞人。

明天是"寒食節"又,據傳是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介子推而形成的紀念節日。自漢朝起,"寒食節"便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後漢書》記載:"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龍祀之禁,市民每冬中寒食月餘莫敢煙焚老少不堪,歲多死者。"到了我們大唐,寒食與清明逐漸合流,成為官員的假期。我大唐定鼎天下後,規定寒食和清明連放四天假,後來假期又増加到十天。寒食節成為我朝僅次於"正旦節"和"冬至"之外最重要的節日。

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這麼重要的節日,王公貴族們當然要好好利用,去放鬆放鬆。我朝寒食節的娛樂活動很多,比較流行的有鬥雞、擊鞠、鞦韆、鬥雞子、鏤雞子、蹴鞠、紙鸞、踏青岀遊等"寒食八戲"。因為寒食節是一個充滿禁忌色彩的節日,在這一天禁火、冷食,如果沒有娛樂活動,節日氣氛未免冷清。所以為了創造節日氣氛,讓人們感受春回大地、萬物萌生的美好,以體現生命活力的活動筋骨運動成為寒食節體育運動特點。寒食節豐富的節日體育活動給冷清的生活帶來了愉悅快樂,整個社會都是參與者。

"寒食八戲"中,鬥雞是最受歡迎的一項娛樂活動。我們家的英王李顯與沛王李賢更是痴迷此道。兩位王爺每年都要為了寒食節的鬥雞比賽做很長時間的準備,歷年來也是互有勝負,誰也不服誰。聽說今年沛王那邊有個操縱鬥雞的高手叫什麼王勃的,文章寫得好,雞也訓得好,英王殿下讓我一定要在戰略上重視他,戰術上藐視他,一定要在明天將沛王府的雞打得落花流水,給咱們英王府大大掙回面子。

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大家都知道鬥雞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娛樂活動,早在春秋時就已產生。 《左傳》載 : 魯國大夫季氏和郜氏鬥雞, "季氏介其雞, 郜氏為之金距, 平子怒, 益宮於郜氏" 。為了鬥雞,兩家大夫不惜當眾撕破臉皮,成為了冤家對頭。《戰國策》也說:"臨淄甚富而實 , 其民無不吹竿鼓瑟, 擊築彈琴, 鬥雞走犬,營六博蹋鞠者"。

《莊子》裡有一個訓練鬥雞的故事。齊國國君請紀省子訓練鬥雞。十天後 , 齊君問:" 雞可鬥亦乎?"紀省子回答說沒有訓練好。又過了十天,齊君又問,紀省子說還沒有,這隻雞還是盛氣凌人,不適合上場爭鬥。再過十天,齊君第三次問時,紀省子回答說訓練好了,現在這隻雞"望之似木雞矣, 其德全矣",果然這隻雞在場上橫掃百雞,全勝奪冠 。這也是成語"呆若木雞"的出處。

我們大唐不光是王公貴族以鬥雞為樂事,天下的百姓也都以鬥雞為樂。《全唐文》上記載了一個叫馮燕的人,"少以意氣任俠 , 專為擊球鬥雞戲,與滑中少年雞毯相得 ",說明鬥雞在我們大唐是一種普通的娛樂活動,無論是京師,還是地方州府,人們都樂此不疲。

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鬥雞博戲能在我們大唐得到蓬勃發展 ,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 我們大唐社會經濟發展穩定, 人們生活較為富足。 漢代的時候,鬥雞還是隻上層社會的遊戲," 世家子弟富人或鬥雞走狗馬,弋獵情戲" , 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要參與這一娛樂活 動是有一定困難的。 其次, 我大唐皇帝及王子都是鬥雞的愛好者, 上行下效, 大大推動鬥雞活動的發展 。《新唐書》上說: "諸王日朝側門, 既歸, 即具樂縱飲 ,擊球 、鬥雞 、馳鷹犬為樂。如是歲月不絕 。"

​鬥雞興盛的表現為鬥雞活動的參與者越來越多, 由最初的王公貴族逐漸擴大到社會各階層, 甚至普通百姓都痴迷鬥雞,鬥雞的地域已經廣泛化。先秦時期鬥雞博戲的流佈地區 主要在山東、陝西一帶,我們唐代鬥雞發展到了河南、江蘇、 四川、河北等地 。由於帝王和王公貴族多愛鬥雞,所以一些鬥雞馴養者會因其能得到統治者的賞識 , 獲得優渥 的待遇和極高的地位。我朝鬥雞神童賈昌, 因擅長鬥雞而加官進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我們大唐鬥雞技巧有了新的發展。除採取前朝給雞塗抹芥末粉、 安裝假距、 塗抹狸膏等方法外, 還出現了為鬥雞截冠的習俗。 截冠的目的當然是使鬥雞能更好的戰鬥。我們這個時代,鬥雞作為一項全民的博戲活動,被廣大文人寫進了各類文學作品中,這也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鬥雞事業的蓬勃發展。

要想取得鬥雞比賽的好成績,優秀的雞種是關鍵。我朝最好的鬥雞出自山東荷澤,亳州、鳳陽、周口一帶的雞種稍次之。山東的"壽光雞"號稱"中原鬥雞",它們個體極大,喙爪銳利 ,胸寬腿長 , 紅羽而黑尾。鬥雞時昂首舉爪,頸羽聳起,怒目瞪視,各顯威容。搏鬥時直至冠破血流,死不言敗。若鬥勝,則振翅傲然,由雞主報以粒食。

在我大唐,鬥雞被有意地用來灌輸勇氣,鬥雞即使在失明和身受重傷時,仍戰鬥直至死去;它的無敵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受到人們的稱讚,鬥雞這項運動也被譽為"高貴的英雄運動"。雖然在一些大臣和史官的眼中,沉溺於此不值得提倡,但是整個社會對鬥雞的狂熱追捧,並不是幾個反對的大臣可以扭轉的。

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我朝民間鬥雞之盛,尤其表現在寒食、清明節時。唐初高祖年間, 御史大夫杜淹就有 《詠寒食鬥雞應秦王教》一詩 , 詳細描述了寒食節這一天 , 在東郊的大道旁邊雄雞搏 斗的情景。在習尚鬥雞的社會風氣影響下,一些有錢的人不惜重金買雞養雞以鬥,而一些家境貧寒者,養不起雞,竟玩起假雞來,並以此為樂。

在去年的鬥雞大賽上,有兩位詩人同觀鬥雞 , 觸發了詩興, 你一句我一句地做起聯句詩來, 合作創作了一首《鬥雞聯詩》。其中描寫鬥雞 的精彩詩句有 "精光目相射 , 劍戟心獨在。 既取冠為胄, 復以距為墩。 天時得清寒 , 地利挾爽愷。 碟毛各漂癢 , 怒瘦爭喂磊 。知雄欣動顏, 怯負愁看賄。 爭觀雲天道 , 助叫波翻海 。事爪深難解,慎睛時未怠 。 一噴一醒然 , 再接再厲乃。頭垂碎丹砂 , 翼拓拖錦彩。"

這首聯句詩以詩歌的形式 , 採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 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一場殘酷的鬥雞博戲。其中的"一噴一醒然 , 再接再礪乃" ,就的是我們訓雞人常用的刺激雞的鬥性的辦法,就是在相鬥的間歇,給雞噴藥水使其清醒 , 讓其保持旺盛的戰鬥力。

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鬥雞有鬥雞的規則。每到鬥雞比賽日,由組織者(我們王府參加的鬥雞比賽,一般是由太僕寺和鴻瀘寺出面組織)選擇好一處鬥雞坑。所謂"鬥雞坑", 是因鬥雞場地低於四周地面而得名。鬥雞坑為圓形土質場地,直徑不小於一丈八尺, 中心畫一直徑為六尺的圈, 此即為鬥雞的場地。

鬥雞坑的主持人叫"雞頭",他們也是鬥雞比賽的裁判。比賽雙方在鬥雞坑鬥雞, 先由雞頭說合, 然後相互看雞, 叫做"搬眼"。原則是個頭、體重、雞齡基本相同才能相鬥。看雞之後,雞頭髮令: "拉雞! "雙方抱雞入場。雞頭再令: "預備! "雙方各抱雞蹲於圈內, 兩雞的頭相對。雞頭喊"撒雞"後, 雙方同時撒手, 退出場外。鬥完一對, 再開始下一局, 每盤耗時約為一柱香的時間,有時兩隻雞鬥得難解難分,也會延長到兩柱香。

鬥雞坑兩端各備有清水, 供 "使水" 用, 就是鬥過一二盤之後, 為了讓鬥雞保持清醒,不使雞的體溫升高,在雞頭喊"攏雞"後, 雙方將雞抱起,然後把毛巾浸溼,先把雞頭上和口腔內的淤血洗淨, 再蘸清水浸 溼鬥雞的胸、腹和兩翅之下, 以利恢復體力,繼續戰鬥。

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鬥雞的勝負標準是歷年傳下來的,兩雞相鬥時,若勝負難分,一方雞主首先提出停鬥者為負,俗稱"認下腳"。若雙方雞主都不認負,打鬥至最後兩雞都無力時,由雞頭在場地中間畫一線,中線兩邊一尺處再畫一線,兩隻雞的腳踏在邊線上,頭對頭,看哪隻雞先過中線進打為勝。爭鬥時,因熱找涼不鬥者為負。雞被叨打後,無站立還擊能力為負。兩雞對峙中 ,一隻出擊三次之內逃跑為負。鬥至最後, 一方雞臥地無力站起為負。鬥雞還有其他一些不成文的規矩,如不論雙方鬥得如何精彩頑強, 都不準拍手叫好, 以免打架生事。

由於我們唐人喜愛鬥雞之戲,所以凡善於使訓雞者,必受到重視。我就是這樣一個善訓雞者,這是我在機緣巧合之下,向號為"神雞童"的賈昌學習而得來的真功夫。我的師父賈昌訓雞有方,深得皇帝歡心,有著無上的榮光和極豐厚的待遇。民間流傳著"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 ;賈家小兒年十三, 富貴榮華代不如"的歌謠,說的就是我師父。

我跟師父學習了一年多,學會了如何將鬥雞訓練成"木雞"、 如何激發公雞的野性,以及相鬥之時雞能"對勁敵以自持, 豎如挺植 , 登廣場而莫顧 , 混若削成"等等真本事。所以英王殿下待我不薄,每年給我的賞賜相當於十戶農民全年收入之和。如果能在寒食大會上壓倒英王的老對手岐王府的鬥雞,奪取冠軍的話,英王殿下說了,會賞我長安福康坊的一套房子!你們知道長安寸土寸金,很多官員都無力在長安購房,我只是贏得一個冠軍便可有此收入,不知要羨煞多少人!所以明天的比賽,我一定要全力以赴,一定要打敗岐王的鬥雞,打敗那個會寫文章的王勃,讓英王殿下好好開心一下。

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鬥雞是一種古老的娛樂活動, 本身並不是壞事。由於統治者的偏愛, 在我們唐代迎來了興盛,豐富了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是我大唐國力強盛的一個標誌。但事情總有正反兩面,全社會都沉迷鬥雞,特別是王公貴族為了鬥雞一擲千金,是統治者和上層階層驕奢淫逸的生活的一種反映。由於鬥雞有勝敗之分, 也被一些人變相用於賭博,甚至一些婦人也參與其中。有首詩寫得好:"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鬥雞場。內人對御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說的就是貴族中的女性利用鬥雞進行賭博的情景。"紅羅被十床"的賭注對貴族來說不多,但對老百姓來說,這可是一個五口之家一輩子都掙不到的財產,就在一場鬥雞中輸掉,這不能不說是社會風氣的敗落。

當然,我只是個訓練鬥雞的伎人,這引起都不是我該關心的,也不是我能解決的事情。我還是今天把雞喂得好好的,自己也好好休息,明天帶著我的鬥雞,一起以一個最好的狀態出現在賽場上,把岐王府的雞鬥得東倒西歪,能奪取"魁首",也好解決我長安的房子問題。你們說對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