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给他们一个童话的世界。

今日春分,昼夜平分,各不贪食。

楼下,上了年纪的大爷婶子们已经开始扎堆,叽叽喳喳窃窃糟糟的交流彼此这段时间的闭关经历,其实他们都是被自家的孩子逼上“梁山”的,只是为了照顾孩子们恐惧的心理,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自我牺牲。要知道他们什么没经历过,死亡对于自由而言是滑稽的。

虽然这场以新冠为对象的 “战役”还没有彻底结束,百分之百的胜利来的也比预想的缓慢一些,加上其他国家这时候还在爆发期,各方都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种种现象给人的感觉已不再是遥遥无期。尤其是天气越来越向好,城市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和原野形成里应外合,内外夹击,一场山风过后,到处一片片郁郁葱葱一处处生机勃勃景象。一不留神就跨过了春花三月,抬眼已是炎期而至。对于不耐高温的新冠病毒,这也可以算作是老天爷给我们的加持了。

新闻,各地已经陆续有条不紊的准备复工工作,一旦生活开始正常的运转,人们的心情就会有很大的改观。这在长时间里,一年十年百年为计量单位里进行磨合与适应转化成为习惯,人类就这种习惯和常态达与生活成了共识,并把这共识烙印在人类的遗传基因里。我们自此把这种常态生活之外的,超出这种常态的生活叫做无常。

人类的恐惧来源于对面对生活中无常时的无能为力和无知,而一个社会的常态化就是每个人各司其职,即使这各司其职里有劳作的艰辛,有学习的苦痛,有小范围的变动,例如少数派的车祸,失业,失恋,疾病乃至死亡,但是只要大部分处于在可控范围与自己的逻辑内,我们即会感觉踏实。

疫情即属于这无知的部分,至少在某一阶段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恐惧。然而,一旦我们看到了希望,心里的恐惧也就会一扫而光。

疫情尾声却有件事又引起了网上很多人“讨论”,讥笑,甚至恶语相向,蛮有意思。

一位自称为高中生的孩子针对武汉作家方方在疫情期间的日记写的信。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未成年。

对于两个人的具体表现我不做评论,因为孩子不论做什么,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不论是否发自内心都无可厚非。

但是,成年人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就是在一些灾难,战争,等问题上需要正确对待我们的未成年儿童。

未成年的孩子,思想还不成熟,本应该好好保护的,怎么好用来当作斗争的工具。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凡事在战争和犯罪过程中利用未成年儿童达到政治和恐怖目的组织和国家都有那些,就知道这个行为的对错和是否符合人道主义了。

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都有利用未成年儿童的罪证,现在的朝鲜孩子还在用儿童做宣传,中东一些极端组织还在招募未成年儿童作为打手,佣兵或者人肉炸弹。

我们再看一些相对文明的国家对待儿童的方式例如美国,现在的欧洲,澳洲,和现在的日本等国家对于未成年保护做的很成功。至少很少能够看到关于未成年儿童参与战争和犯罪的影片,即使有也是以反战和批判暴力的形象出现,如二战题材的《乔乔兔》。

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要利用孩子,又那么着急让一个未成年的儿童表明政治立场。更加不明白那些看到一个个未成年儿童以少年老成的模样做着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滑稽行为还能感动的成年人是什么心态。

好想说,请放过孩子吧,尽量让他们保持纯真更久一些。

何不给他们一个童话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