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學者對文類的劃分,大體上分為哪兩大類?

愛笑的眼睛hhhhh


中國古代對文學的劃分,以韻為標準,有韻為詩,無韻為散文。

中國古代詩歌,從《詩經》開始,她是現實主義創作的源頭。楚辭代表是屈原則是浪漫主義的源頭,同時代表人物有宋玉等。漢賦的代表是司馬相如、班固,同時漢樂府對後世影響很大,唐詩中有許多樂府舊題如杜甫的《兵車行》,以及黃飛鴻主題曲《男兒當自強》和的也是《將軍令》的曲。三國魏晉風骨,以三曹七子為代表。兩晉崇尚玄學,喜煉丹,一個個像吃搖頭丸,暈暈乎乎的,詩歌也走上歧途,出現了只重形式、聲韻而內容空洞無物的駢文。南北朝民歌《敕勒川》,與《木蘭辭》《孔雀東南飛》樂府雙璧。民間還保留《古詩十九首》其中最出名的是《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唐詩,宋詞,元曲,自不待言。

無韻散文,從《山海經》始,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諸子百家應該是古典文學的顛峰,一直未被超越。歷史散文《春秋》及三傳、《戰國策》和漢司馬遷《史記》也是扛鼎之作。晉幹寶《搜神記》和劉義慶《太平廣記》是小說雛形,也沒有獨立出來。唐朝的古文運動及“唐宋八大家”和傳奇文學代表《風塵三俠》《鶯鶯傳》。宋理學及話本,元沒有可說的。明王陽明心學自成絕學,明清小說勿需多言。


大鬍子林肯


韻文和散文。


春芳


古代文體有論,銘,記,賦,表。

1、論是一種論文文體,按《韻術》:“論者,議也”。《昭明文選》所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於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後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2、銘是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文體,用來記述事實、功德的文字,述公記行、有時也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3、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記"是一種古代文體,可以通過記人、記事、記物、記景,來抒發作者感情和主張。

4、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庾信的《哀江南賦》等。

5、“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也是封建社會下臣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統觀眾多表文,儘管具體內容不同,但都離不開抒情手法的運用,因此,“動之以情”也可以說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