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國都要進行月亮和火星探索?

檻內人59665688


探索月球和火星只是起點,主要的目的是科研和提升人類航天實力,前者有助於人類更多地瞭解宇宙的構成、運行和演化歷史,後者可以使人類一步一個臺階飛往更遙遠的星空。

火星和月球都是太陽系的組成天體,而且形成歷史都十分久遠,火星和地球的年齡相差三兩億年,月球和地球差五六億年,而且火星只有很稀薄的大氣層,使距離地球第二近的行星,但是卻是比金星更利於人類著陸探測的行星;月球只有一層非常稀薄的散逸層,遭受太陽風的影響比地球更加強烈,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撞擊坑。

通過研究火星、月球的物質構成,有助於瞭解太陽系早期的演化信息,解開地球形成的奧秘,主要是科研方面的性質,在短期內這樣的探測必然是投入大產出小的,主要是基礎科學理論成就向實用技術轉化的難度太高。另一方面,考慮到人類的未來發展,人類肯定是要離開地球向更廣闊的宇宙索取資源的,現在對火星的探測的目的之一也是研究火星和月球的物質構成、地物特徵,尋找適合未來登陸的地點。

另一方面,是將火星和月球作為技術驗證平臺。火星大氣稀薄月球無大氣層,相對利於人類探測器的著陸,迄今美國已經實現探測器著陸四五次,至今仍有2個探測器在火星活動,一個是好奇號,一個是去年剛發射的洞察號,不過好奇號工作時間太長,隨時有報廢的風險,洞察號則出師不利,向下鑽探不幸地遇上了岩石,導致熱流儀等設備無法正確設置;

而且由於大氣通透度更高,加上天體自轉可以屏蔽地球電磁信號、太陽風暴的影響,可以進行一些深空探測的測試項目,捕捉微弱的電磁信號,也有助於人類對宇宙的瞭解,我國嫦娥四號除了地面巡視之外,登陸器還搭載了弱電磁信號的探測儀器,因為嫦娥四號處於月背,更少受到地球電磁信號和太陽風暴的影響,更利於探測微弱的信號。

而將探測器送到火星或者月球同時也是測試技術的過程,只有從近到遠步步推進才更利於人類航天技術的發展,一口吃成胖子的國家可沒有,強如美國和前蘇聯也因為一些倉促的計劃造成不少宇航員犧牲和發射失敗的事故。未來這兩顆天體都因為體積質量較小,更利於人類航天器的發射,因此也可能成為人類向太陽系外側邁進的中轉站。

至少從已經公佈的所有探測結果來看,火星和月球並沒有什麼外星人的遺蹟,所以的都只是愛好者們的猜想。人類不必為了搜尋外星人而探測,而主要為了提升人類基礎科學和技術實力,也就是靠自己的發展,那才是人類未來飛向更遙遠星空的前提。


來看世界呀


人都有好奇心,有實力的人就有探究的本錢

西面的那個上去過的國家不想告訴沒上去過的,月球上面具體有什麼



遠東沒上去的國家就想上去看看

西面的國家看完之後,覺得沒什麼,就再也不想上去了

遠東的國家靠著自己爭氣,也上去了

結果發現,真沒什麼,但是,上去了就是上去了,確實上去過了



這時候,西面的國家覺得要不去更遠的那個火星看看?

於是,就又上去了火星

遠東的國家,也開始好奇,火星上面怎麼樣了。。。


海上浪人


歸根結底是為了資源

月球有豐富的礦藏,月球上稀有金屬的儲藏量比地球還多。月球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地球上最常見的17種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鐵為例,僅月面表層5釐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億噸鐵,而整個月球表面平均有10米厚的沙土。月球土壤中還含有豐富的氦3,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估計為715000噸。此外,月球還蘊藏有豐富的鉻、鎳、鈉、鎂、硅、銅等金屬礦產資源。

火星土壤的主要元素是氧,其含量約佔50%,硅為15~30%,鐵為15~16%,鋁為2~7%,鈣為3~8%及少量的鉀、磷、硫、氯、鉭、鉻、鎂、鈷、鎳、銅等。硫的含量(2.6~3.1%)比地殼的平均含量高1~2個數量級,鉀的含量低於0.25%,銣、鍶、釔及鋯的含量比大多數地球火成岩低得多。

近日,據《新聞週刊》報道,在全球新冠大流行中,唐納德· 特朗普總統火急火燎的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公司開採月球的礦產資源。據報道美國政府這項“阿爾忒彌斯協定”將在未來的月球基地周圍確立安全區,以阻止臨近的競爭國家、公司的破壞干擾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