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時光機
你好,我是心理諮詢師龍龍,作為一個長期與青少年與青少年家長打交道的心理諮詢師,我有一些想法與你分享。首先,14歲的孩子大多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這個階段的他們,情緒反應波動大,這些表現在我們成年人來看就是喜怒無常。這個時期的他們,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希望能夠擺脫父母的“控制”,保持心理距離。所以,他們跟家長們的衝突也會比以前更多。但這也不能把孩子的表現完全歸結到青春期的問題,我們還是需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與家長的親子關係現狀等,來了解父母和孩子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再來去思考如何去做。
我們之間的問題是什麼?
根據題主對問題的詳細的描述中,發現跟孩子的衝突和上網課有關。我們知道,最近全國正在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網課是保障孩子們能夠在不能返校的情況下,有序的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途徑。也就是說,題主提到的和孩子的衝突跟學習有關。這個信號對我們的啟示是,家長跟孩子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分歧,是隻有學習問題,還是其他方面的問題也容易出現矛盾,或者是跟話題無關,只要一開口就一定會吵架?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有助於我們明確一件事,即我們跟孩子之間的衝突是因為認識不同,還是溝通方式的問題,還是親子關係緊張,或者其他問題。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聊?
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一方面對孩子“不願意聊”感到困惑,但同時也會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如何才能讓孩子從不聊到聊。在這裡,我的建議是不妨慢下來,先彆著急想聊的解決辦法,先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聊。
當我們這麼問自己的時候,可能真的會有一些發現,比如有的孩子是因為覺得家長們都很固執,根本不會做改變和調整,跟他們去討論是沒有意義的;有的孩子覺得家長們很願意去做點什麼,但他們不瞭解自己,也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說了他們也聽不懂;有的孩子則會覺得跟家長去探討自己的想法是件非常冒險的事情,因為他們根本不會支持自己,還可能會換來更多的指責和不滿;也有的孩子認為家長們傾聽和反思的,但是沒有行動力,就是他說的再好,也不會在行為上有任何的變化。例如一個脾氣暴躁的爸爸,他覺得自己體罰孩子是不對的,而且每次揍完也會深深的內疚,但從來不改,那這樣的情況孩子也是不願意溝通的。除了這些,可能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導致孩子不願意聊,他們不說,就需要我們更加重視這些因素,因為只有對這個情況有所瞭解,和孩子的溝通才有可能性。
我為什麼願意聊?
題主在問題中也提到了,自己特別想跟孩子溝通。那這裡同樣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想要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有的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通常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都是自己在說很多道理,告訴孩子怎麼做事對的,怎麼說是錯的,那麼這樣的溝通很難有用,只注重自己把想說的信息輸出給孩子,卻無從輸入孩子反饋的信息。這種溝通方式的目的,只是希望讓孩子聽話,對孩子沒有充分的尊重,缺乏對孩子的信任,不在意孩子的想法,長期下去,孩子自然是不願意跟家長交流的;有的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話說不了兩句,就開始大發雷霆,宣洩情緒,溝通的過程就變成了家長單方面的情緒宣洩,孩子還有可能在這個過程總因為家長的情緒化而被責罰。這種溝通的過程,只是情緒的宣洩,並沒有信息的輸出和導入,也沒有問題的討論和解決,孩子自然也不會願意去溝通的。
所以,我們遇到“孩子不願意聊”的情況時,不要著急去改變他,而是要反思自己,反思在溝通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我們的目的是想用大道理去教育他,還是想發脾氣,還是快點幫他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不尊重孩子,不瞭解孩子,再好的解決辦法也有可能沒用),還是想好好的聊一聊,傾聽他們的表達,回應他們的情緒,理解他們的思考。
發脾氣給我的啟示是?
根據題主的描述,孩子不是完全的不溝通,他有的時候會在情緒化的時候進行表達。這些表達充滿了憤怒和不滿,但其實也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內容,比如孩子認為家長不尊重他。相信家長聽到這樣的描述,會非常的委屈,也會夾雜著氣憤,甚至想要去辯解和證明給孩子看,自己不是他以為的那樣糟糕。但孩子的這種感覺從何而來?在我們心裡如何對待他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我們跟他一起的模式是:怎樣的?我們是怎樣通過說話和做事來維護他的自尊?他對尊重的理解又是什麼?等等。
另外,當他對我們表示不滿時,我們又有怎樣的反應。是對他的攻擊採取質疑和反擊,比如說“你這孩子真沒良心,我們對你怎麼不好了?”還是為了說出我們後面想要說的話,而對他的攻擊沒有反應,充耳不聞,以免打亂我們的計劃;又或者平靜的跟孩子討論關於尊重的問題,回應他的感受,瞭解他的想法,並對我們的一些錯誤做法對孩子造成的干擾而深表歉意或者其他。我們得到的啟示不一樣,採取的行動就不一樣,哪種更有利於和孩子的溝通,相信大家自然會做出準確的判斷。
如何跟孩子好好溝通?
如果說前面的內容都是指導大家如何去思考,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技術問題。溝通是兩個方面的:一個是內容的表達。比如要強調和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要學會尊重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學習如何直接的、不帶評判的表達要講述的內容;巧妙的提建議;關注孩子的非語言信息等等,都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跟孩子去完成表達的過程。
第二,是重視傾聽。因為傾聽可以減弱孩子的牴觸心理。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接納和理解,能滿足他們被愛的需要。還可以化解孩子的憤怒。我們在傾聽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內容;保持耐心,讓孩子把話說完;不僅要聽,還要做到積極的傾聽;避免主觀臆斷,誤解孩子;善於通過提問來做到更好的傾聽;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可以提高傾聽的效果等。
真誠的表達,積極的傾聽,都是能夠幫助家長跟孩子獲得良好的溝通。
希望今天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祝好~
心理諮詢師龍龍
如何與叛逆期孩子談心
我認為青春期孩子叛逆心裡是每個成年人都經歷過的,只不過有的嚴重些,有的輕描淡寫的度過了。
遇到孩子叛逆期一定要理解孩子,切不可嗆著來,試著順著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發育期分泌生長激素、性激素,致使孩子的性格有所變化,所以家長應該理解,並從生活上給予孩子適當的關懷。
這個時期的孩子如果不能與家長正常溝通的情況下,家長切不可用訓斥、譴責的口氣與孩子說話。家長可以選擇寫紙條或寫信的方法與孩子
溝通。孩子青春期時家長可以示弱,讓孩子從心裡真正的去理解家長,並且讓孩子懂得家長為了他的過激言語或行為而感到焦慮不安。這也許能使幫助孩子安全的度過青春期。家長應該積極主動的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請不要把孩子的青春期說成叛逆期。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雀之靈品味人生
其實,您這個問題在我們諮詢機構經常會遇見,尤其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發現很多嚴重的問題都是青少年的問題,孩子和家長一起來解決問題,而且青少年問題是我們的諮詢師們最頭痛的問題,因為一般青少年的問題絕不僅僅只是家長眼裡的孩子的問題,而是一個家庭的問題。碰到低年齡一點青少年的問題,幾乎所有諮詢師的建議都是做家庭治療,這樣所有家庭成員都可以參與,父母參與其中,既可以瞭解孩子的問題成因和諮詢進展,也可以看到孩子眼裡的自己是什麼樣的,幫助自己做出改變,同時,家庭諮詢也比個體諮詢見效更快。
提前面那一段是想要表達一種:青春期的孩子因身體和生理發育的階段,使得他們必然會有家長產生分歧,也就是說,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聽我們說話,其實是一種普遍現象,家長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首先不要把這個當成是個別問題而自責或是嚴重處理,因為我也見過一些家長越著急反而適得其反了,越逼孩子與自己溝通,越使得孩子離自己更遠。
您提到的主要問題是:“上網課以來已跟他鬧過幾次矛盾,想和他好好聊聊,但他就是不聊。但發起脾氣來又說我們不當他是人看,不尊重他,我覺得需要聊聊”。
這個問題拆解出來就是:
期望:您想要和孩子好好聊聊,
基於:(1)因為上網課,已和孩子鬧過幾次矛盾
(2)孩子發脾氣時說您不把他當人看,不尊重他
結果:沒有完成溝通
原因:孩子拒絕溝通
這個問題拆解結束之後,表明上看起來是 孩子拒絕溝通,實際上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是:孩子為什麼拒絕溝通?我們採取的方式是否可以幫助我們達成目標呢?
第一:其實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容易犯一個態度問題——就是家長會覺得我要求你跟我溝通,你就一定要跟我溝通。很多家長看起來好像是在表達尊重,其實是在表達要求。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對非暴力溝通(即“愛的溝通”)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八字箴言——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其中,區分請求和要求的一個標準就是是否可以接受別人的拒絕。
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般很難接受孩子的拒絕,畢竟是家長嗎,肯定會有一種“你吃我的穿我的,現在要你跟我溝通,也是更好地改善我們的關係,是為了你好,你竟然不跟我溝通!難道還要我求著你跟我溝通嗎?”
其實這樣的態度並不一定很明顯,但是很多家長都有。我們對於叛逆期的孩子,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看待。你想想,如果是你想要跟你的同事溝通或者是跟你的老闆溝通,你會怎麼去跟他說呢?你會不會因為對方不跟你溝通而感覺到苦惱,會不會為此而憤怒呢?
第二:希望溝通是我們自己的需求,如果對方拒絕了,那我們是不是要想新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呢。比如,前一段時間我想要跟老闆溝通,老闆說他現在比較忙,不想跟我聊,那我只能等到他忙完之後再主動去找他,如果他還忙的話,我就還是要等到他有時間的時候才去跟他溝通。我採取的方法就是等待+瞅準時間+繼續等待,當然也有霸王硬上弓的,根本不問對方時間適不適合,直接說明我的來意,這樣也很有成功率。
第三:語言溝通其實是達成目的的一個途徑,我們最終的目的並不是溝通,而是通過溝通改善關係。既然是改善關係,既然溝通只是一個途徑,那麼肯定還有至少3種以上的方式可以解決問題。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她公公跟她一家人一起住,她經常會因為衛生問題跟公公發生矛盾,前一段時間也是,公公被她說的不想待在深圳要回老家了。而我的朋友一方面有她自己的衛生標準,一方面也知道公公的不容易。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開口,她就發微信說明自己的想法,表達能夠感受到對方的關心和愛,發脾氣也不是為了讓他走,而是自己脾氣急,希望公公也可以諒解。這樣即使沒有口頭交流,也讓公公和她達成了理解。除此之外,孩子特別想要的是尊重和理解,這些可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表達,比如孩子覺得某樣東西好,即使父母不認可,也需要尊重孩子本身的想法,當然不能違背基本的道德法律等,如果有的話,也不能一味大家,要耐心引導。從小談起,就是原本有一種“父母覺得我冷”,我們要表達尊重就要是“孩子覺得不冷,我覺得冷,我也尊重孩子不穿秋褲”。
綜上呢,要改善你和孩子的關係問題,首先要調整我們自己的態度;溝通是我們自己的需求,孩子有權利拒絕,我們自己要想辦法實現;溝通只是改善關係的一種方式,真正的尊重和愛可以踐行到實際行動上,讓孩子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行動勝於語言,關係自然會改善的。
——作者:鄭鳳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意象對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