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第一”这针麻醉剂,苏州你别打了好吗?

苏州名列地级市第一

” “苏州名列全省第一”,多年来,苏州媒体频繁使用这类标题,每次都是一脸幸福又自豪的样子。


虽然符合事实,但在我看来,这种概念只会让苏州不思进取。苏州面临的城市竞争,往小了说,面向全国;往大了说,面向全球。


“地级市第一”这针麻醉剂,苏州你别打了好吗?


改变的时候到了!


3月5日,惊蛰。苏州召开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大会主题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总结为一句话:考验苏州干部的时候到了!


这个会议是苏州市2019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总结暨作风建设大会。浏览相关新闻报道后,我感到:考验两个字,一点没水分!苏州的官员,以后难当了!


“地级市第一”这针麻醉剂,苏州你别打了好吗?


具体的考核措施,我不感兴趣。蓝书记的发言中,我个人觉得最振聋发瞶的是这两句:1、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苏州干任何工作都要与最强的拼,与最快的赛。2、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从来都是突破能级创造奇迹的。因为争第一创唯一,我们才挑战成功了一个又一个极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与最强的拼,与最快的赛,这并不是盲目要求,我们苏州一定要达到最强、最快。而是只有这样拼、这样赛,我们苏州才能达到更强、更快!——就像奥林匹克精神一样。


“地级市第一”这针麻醉剂,苏州你别打了好吗?


回到主题。对苏州而言,“地级市第一”根本不是什么激发上进的“冲锋号”,反而是一针软化斗志的“麻醉剂”,甚至在一些领域是遮掩落后的“遮羞布”!比如:苏州高等教育、医疗水平“地级市第一”,咋一看挺不错,可实际就是,苏州与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大部分计划单列市、很多个普通省会城市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欠账太多,根本不能满足千万级人口大苏州的需求!


有些小伙伴不太了解中国大陆城市的行政级别,今天既然扯这个话题,简单罗列如下:


中国大陆城市的行政级别


4个直辖市(正省级)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15个副省级城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其它是省会城市。


17个非副省级省会城市(地级):石家庄、太原、合肥、福州、南昌、郑州、长沙、海口、贵阳、昆明、兰州、西宁、呼和浩特、南宁、拉萨、银川、乌鲁木齐


N个非省会普通地级市(地级):苏州、徐州、温州、泉州、佛山、洛阳、唐山……


全国有17个非副省级省会城市,它们的行政级别与苏州是一样的,也是“普通地级市”。但因为它们是省会,实际上从官方机构到新闻媒体再到普罗大众,从不把它们看做“普通地级市”。来个简单点的比较,郑州(地级)与济南(副省级)、长春(副省级)有啥实际地位的区别?根本就没啥。


所以很清楚,在中国的政治与媒体语境下,所谓的“地级市第一”,不过是“非省会普通地级市里的第一”罢了。很光荣吗?


4+15+17=36,这36个城市,无论级别高低,无论地盘大小,无论人口多少,无论经济发达还是薄弱,事实上就是中国的“高阶城市”,是超越“普通地级市”的存在。所谓的“地级市第一”,一定程度上不过是“全国第37名”!


全国第37名。苏州啊苏州,还感到光荣吗?还感到牛逼克拉斯吗?


“地级市第一”这针麻醉剂,苏州你别打了好吗?


我特意询问一位苏州媒体圈的前辈大咖,他明确告知:现在动不动“地级市第一”,以前的记者很少写。


在此,我恳请苏州媒体圈,尽量少用“地级市第一”这个标题。实在要用,尽量是在内容里一笔带过,尽量别在标题上招摇过市。


更何况,“地级市第一”对苏州来说,这还能算新闻吗?1983年地市合并形成“苏州大市”以来,经济社会的绝大多数总量指标,苏州难道不一直是“地级市第一”?


争第一,创唯一,绝对不是争一个根本不值钱的“地级市第一”!苏州吸引外资,曾经多年名列全国第一或第二,何曾考虑过“地级市第一”?苏州以前很有优势的IT产业,何曾自豪过“地级市第一”?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如今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与京沪平齐),被列为苏州的“一号产业”,何曾狭隘到“地级市第一”?


“地级市第一”这针麻醉剂,苏州你别打了好吗?

▷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在我看来,如果某一天来个“XXXXXX,苏州痛失地级市第一”,这才是新闻!


上面的一些措辞、观点,或许是苛刻了些。我也难以否认,“地级市第一”确实是个荣誉,并且这个荣誉也确实不是“全国第37名”。就以吃瓜群众最喜欢谈论的GDP排名来说,苏州是“地级市第一”的同时,也是“全国大中城市第六”。


其他很多领域,也差不多类似。既然如此,苏州媒体能不能多采用“苏州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N”的提法?这要准确得多、客观得多。


在我看来,长期的、反复的自嗨“地级市第一”,对苏州起码有两大害处:


其一,让新老苏州人反复确认,苏州仅仅是个地级市。这虽然是客观事实,但长期这么说,效果只会让苏州人自我矮化。


其二,今年第一名,明年第一名。门门第一名,始终第一名。都第一名了,那还奋斗个啥?效果就是让苏州人精神弱化。


如果长期沉迷于此,早晚被其他城市扒掉底裤!


“地级市第一”这针麻醉剂,苏州你别打了好吗?


蓝书记的发言中提到:一些同志认为,苏州的发展已经碰到城市能级的“天花板”,与上海、深圳等城市没有可比性。


什么是苏州的“天花板”?很多官员和民众就是认为,苏州名列“地级市第一”就可以了,再高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吗?


突破能级,创造奇迹,这才是苏州的精神,而不是纠缠于狭隘的“行政级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苏州的经济发展,多次抢抓到历史机遇,把大部分“高阶城市”挑落马下,靠的是这种精神;我们苏州的城市建设,从运河之畔到金鸡湖周围,再从金鸡湖周围到苏州湾两岸,同时,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等县市也屡放异彩,靠的是这种精神;我们苏州的……


“地级市第一”这针麻醉剂,苏州你别打了好吗?

▷ 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图


从古到今,苏州是一座有追求的城市。我们要有自豪感,但更要有清醒的意识。我期待看到,苏州社会各界都淡忘所谓的“地级市”,首先盯牢我们苏州目前是“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几名,然后确立我们苏州未来目标是“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几名。——事实上,在比较公正、客观的研究者和媒体眼里,谁会把苏州当做“普通地级市”,而放弃研究和关注呢?


没办法,苏州有作为,就是有地位。


需要说一下的是,在行政系统的文件中,“地级市”这个名称已经渐渐退出了,转而使用的是“设区市”。北京、上海是设区市,南京、杭州是设区市,苏州、温州也是设区市,除了县级市和少数几个“直筒子地级市(例如:东莞)”,大家都是设区市,虽然级别有高有低。所以更理想的措辞是——“全国设区市第N名”。


最后放个大炮仗,我觉得苏州的未来目标,应该是全国第五名左右。不仅仅是GDP,而是很多领域达到第五名左右,比如常住人口数量、城市建成区规模、轨道交通长度等等。我的理论很简单:长三角有两个城市,珠三角有两个城市,北方是北京。这五个城市,大概率会站在中国城市金字塔的顶端。


神马?这是做梦?梦想,不一定实现,但一定要有,否则的话,苏州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地级市第一”这针麻醉剂,苏州你别打了好吗?


子曰:欲得其中,必求其上。与热爱苏州的诸君共勉。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