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蓉:我与张君秋老师相处的日子

上世纪70年代末,我还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小姑娘,由于对京剧的痴迷而远离东北老家来北京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从此走上了我一生追求京剧艺术的道路。入校后,我硬是以多于同学们一倍的时间努力学艺刻苦练功的。和张君秋先生第一次见面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那是1978年底,在中国戏曲学院排演场。几天前张君秋先生刚看了我主演的《二进宫》以后,到学校来,我们学生全体集合,他说:"那天是谁演的《二进宫》?演李艳妃的同学请站到队伍外面来。"当时吓得我心里腾腾直跳,不情愿地站了出来说:"那天是我演的李艳妃。"张先生看了看我说:"嗯!这孩子老祖宗有戏饭给她吃,是个角儿胚子,个头儿、嗓子、扮相都好,台上也很规矩,那出戏唱的不错。"

王蓉蓉:我与张君秋老师相处的日子

我听了后心里真是高兴,尽管对他说的什么戏饭、角儿胚子这些词不大懂,但我听得出大概意思,是表扬我呢。那时候一个在校学生能得到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当众夸奖,是很难得的。这既是荣誉,也更坚定了我以后舞台演出追求高水平的信心!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学习张派艺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舞台上演出大青衣的风采,让张先生下次再表扬我。

1978年春节晚会,张老师真的又把我介绍给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他说:"我今天就不唱了,让我的两个学生唱吧,一个叫王蓉蓉,17岁,一个叫张静林,16岁。"张老师以他那艺术大师的爱才之心,这么早就把我这个学生在全国电视转播中推荐给了广大观众。在学院上大学的4年时间里,我从《二进宫》开始,又陆续学习了《玉堂春》、《望江亭》、《四郎探母》、《赵氏孤儿》等张派戏,得到了张老师的悉心指导。

记得有一次,他在排演场看了我演的《四郎探母》后,到学院来,就专门给我说旗步怎样走法,跟别的脚步有什么区别,剧中的请安动作,是怎样做法,他当时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们做示范,讲要领,如手放在什么位置,腿是怎样的蹲法,手帕是怎样的拿法等等,在讲解要领的同时,给我不厌其烦的指导,一次做的不对就让我做第二次,这样反复多次,直到达到他的要求才算完,那时我还不到20岁。还有现在我台上演出的《四郎探母》,最后,杨四郎被赦,公主有几句台词"我说驸马,方才是我母后一时的愤怒,得罪您了,没什么说的,我给您请安了,赔礼了。"这同时要给驸马请两次安,这两个请安的动作就是20年前张老师一招一式教给我的,无论我演过多少场,这个动作我始终都是按照张老师当年给我说的那样去做,没有一点改变。因为从剧情需要和人物情感的抒发,这两个请安的表演动作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当时公主的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