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五四青年節 |歸來你還是那個少年嗎?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Sophia的慢慢人間。

Sophia,三聯中讀簽約作者,全球旅行30個國家,熱愛寫作和瑜伽,痴迷小眾國家藝術

前幾天登陸QQ音樂,結果系統給我推送了一首播放量超過10億的網絡歌曲,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也點開聽了聽夢然的《少年》。

音樂的曲風和旋律應該還是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但我更覺得可以深入的瞭解和研究的是歌詞,和創作人夢然本身。


致敬五四青年節 |歸來你還是那個少年嗎?

一位31歲才出名的女創作者,對於中國娛樂圈來說,應該算是“大器晚成”的,甚至對於在職場社會上生存的我們來說,30歲也是人生的一個新階段。青年,而非少年。但是一位30多歲的女性創作者唱著激情的《少年》卻引發瞭如此多的社會共鳴,這是值得思考的一種現象。

這種流行的背後,其實也蘊藏著一種價值觀。就像我們欣賞優雅時尚的印象派畫家雷諾阿的畫作一樣,我們看到的那些高雅的女性,身穿華麗禮服時尚的背後,其實是19世紀巴黎的審美觀的體現。藝術本就是一種社會訴求的展現。

那少年對於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呢?70後,80後,90後的我們,早已人到中年,或者還正在步入青年,為什麼我們心中依然藏著一個少年?


致敬五四青年節 |歸來你還是那個少年嗎?


無畏的力量


成年人生活最大的包袱應該就是犯錯。我們缺少勇氣去承擔錯誤的代價。

因為既定的生理年齡規範了我們在每一個生命的時期應該去承擔的社會角色,比如28、29歲結婚,30歲多歲有兒女,40歲安居樂業。這是一種普世的價值觀。

致敬五四青年節 |歸來你還是那個少年嗎?

我沒有覺得這種普世不好,只是在這種普世背後,我們是否能有一股在生命不同階段SAY NO的勇氣。

常言道:“無知者無畏。”少年,或許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因為對未來不知,因為“缺少”對社會的理解,所以才擁有了一種巨大的生命能量,不在乎結果,只在乎過程,這種勇氣鼓舞著小小的少年,勇往直前。


理想主義

生活中我們或許偶然會開玩笑對朋友說:“你太理想主義了。”理想主義,在現實裡似乎意味著白日夢和永遠無法實現。

理想和現實看似好像是一對矛盾。縱觀歷史,我們人類的發展哪一次不是因為理想主義才獲得了進步呢?

從法國啟蒙運動的伏爾泰,到大刀闊斧改革沙皇的彼得一世,從發明之王愛迪生到發現改變世界定律的牛頓,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理想主義者,我們的人類才有了現在的社會和人類文明。

致敬五四青年節 |歸來你還是那個少年嗎?

周國平說:“理想主義永遠不會遠去,它在每一個珍視精神價值的人的心中,這是它在任何時代存在的唯一方式。”

少年,不就呼喚出我們內心中深藏的理想主義嘛?白衣飄飄的年代,裝的盡是我們無悔的青春。


初心


初心是什麼?是一份沒有忘記自我的感動。是一種對生命本真的追逐。是一刻全心全意尋找自己的當下。

初心讓我們的生命中流動著一種不可動搖的信仰,就像我們迷戀每日升起的太陽一樣,溫暖而耀眼。

致敬五四青年節 |歸來你還是那個少年嗎?

初心這個詞源自佛教,是一種修行的智慧。一本影響喬布斯的《禪者的初心》中分享到:“初學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像老手的心那樣飽受各種習性的羈絆。它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並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只有這樣的心才能如實看待萬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著一步前進,然後在一閃念中證悟到萬物的原初本性。”

少年不就是懷揣著一顆對世界空杯的心,追逐著最初的夢想嗎?!


Sophia的話:

少年不是一時的生命狀態,而是一股不論年齡,不論性別,不論地位,不論過往,不論未來,存在心中永不熄滅的生命熱情。

願我們每一個人看盡世間繁華後歸來還是那個少年!

致敬五四青年節 |歸來你還是那個少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