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時穿越星辰與大海,這場“青年說”打開探索宇宙的邊界

9.jpg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還遠遠不足以表達這群張江年輕人的滿懷壯志。為迎接五四青年節,這群來自航空、航天、深淵、神經科學、大數據等領域的年輕人,相聚於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青年說·科技沙龍”,在三小時裡進行了一次穿越海天,神遊宇宙的知識大交匯。

undefined

引力波探測,你只知道美國的LIGO,意大利的VIRGO?其實中國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衛星已經升空了!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蔡志鳴,就是研製這顆衛星的一員干將。“上帝粒子已經被發現了,但還有一種粒子還有待發現,那就是引力子!”在短短15分鐘演講中,他不僅拋出了發現引力子的期待,還透露了中國即將開啟“地球2.0”的科學探索計劃,“我們的目標不是星辰大海,而是無遠弗屆,鉅細靡遺!”

undefined

同樣來自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陸新穎,從2013年畢業起,就加入了北斗導航衛星的研製。剛過去不久的4月24日,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50週年的紀念日。而如今,北斗導航系統即將實現全球組網,北斗導航芯片的銷售量已經突破1億片。“與祖國衛星事業一起成長的自豪,讓我們覺得吃再多苦,都是值得的!”她說。

undefined

繼C919研製成功之後,中國的“大飛機夢”還將延伸到更廣闊的藍天——C929成為我們新的藍天夢。來自中國商飛的劉磊磊說,研製的每一步都充滿著艱辛與汗水,哪怕是小小的起落架、飛機輪胎,其設計、製造,從材料到加工,全都離不開創新,“我們心中有夢想,夢想一定會實現!”

undefined

從遨遊太空、翱翔藍天,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羅瑞龍卻一個轉折,將話題帶入了深海。“海底是怎麼回事?”他用廣播劇般的故事講述,讓大家感受到,乘坐載人深潛器下潛的艱苦與危險,與進入空間站工作相比,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探索地球大洋的深處,瞭解這個星球的奧秘,一樣是這代青年科學家的使命與職責。

undefined

宇宙有千億顆恆星,而我們的大腦中有千億個神經元。中科院腦智卓越創新中心的王天威從蓋奇因意外腦損傷而性情大變的故事講起,回顧了科學家探索人腦功能的曲折歷史。進入人工智能時代,腦機接口的出現與發展使得人腦與電腦開始融合。這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的改變與挑戰?青年科學家們在科技最前沿衝鋒之時,也時刻不能忘記肩負的社會責任。

8.jpg

同樣會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顛覆性變革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也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上海科技大學石志儒演示了正在上海科技大學試驗的“數字孿生系統”。這套系統將全校幾百個攝像頭組網,讓這些“眼睛”獲取的數據,最終在系統“中樞”形成圖像,可有效對學校中的危險行為進行實時監測、提前預警。

1.jpg

“青年說·科技沙龍”創始人、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新技術中心主任張永合說,讓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青年走到舞臺中央,講述各自的科研心得,說出心中夢想,是“青年說”的初心。愛國、奮進,敢於迎接挑戰,這是青年人永遠的旋律。

作者:許琦敏編輯:李晨琰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主辦方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