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劉向陽

劉向陽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北京首都書畫院理事,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碩士,安徽美術家協會會員。

2003年畢業於巢湖學院美術系,2008年考入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碩士研究生,2011年畢業並獲碩士學位,2018年研修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畫院高研班。多幅作品被專業機構、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個人收藏。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粉墨徽韻 240cm×170cm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爛漫假日 230cm×170cm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青春夢之旅 230cm×170cm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水袖輕舞最嫋嫋 235cm×170cm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紙飛機 136cm×68cm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醉美時光 245cm×175cm

淺析中國山水畫色彩發展的時代性

文|劉向陽

​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爭鳴,使中國古典美學思想開始進入自覺自醒的精神階段,這也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色彩觀念的形成與發展起到重大的作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五色”審美觀,是陰陽五行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中國繪畫色彩的始源。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先民對於色彩的心裡感受和用色觀念。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則從“師法自然”的角度,提出“五色令人目盲”的主張,形成了推崇虛無空的素淡的色彩觀。所以中國畫最終走了水墨為上的道路極力強調氣韻和筆墨。在中國的許多畫學著作中皆能找到如“畫道之中,水墨為上”,“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朱,雲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是故運墨而五色具”,“古畫畫意不畫形”等。潘天壽說“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則百彩姘臻,雖無色,勝於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中國畫礙於繪畫的主體-志向和情感的表達,即使用色,也是憑藉主觀感覺確定色彩,而不是按照客觀事物的顏色如實再現。在紛繁複雜的自然界中,有所側重選擇,即是較感性的主觀選擇。而不是對客觀事物拘泥於外表的如實描摹。特別是水墨至上的文人畫,描繪更多的是文人士大夫的胸中意氣,反映客觀物並不是他們要表達的目的。傳統的文化和哲學思想在文人士大夫思想中根深蒂固,這就決定了他們的繪畫崇尚畫面的淡與清,幽怨與空靈,不注重色彩的作用。這種選擇是主觀的,服從於自身主觀意識的觀念選擇。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朝夕聽泉 90cm×90cm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翠微人家 90cm×90cm

上述是中國畫的色彩特徵,以及相關的淵源,它與西方繪畫色彩的表述方式有很大差別;西方繪畫色彩注重光與色的變化,是對自然界的色彩進行客觀再現,是一種較被動的色彩認識。而中國畫色彩更注重象徵和表現,注重一種人格化的表現方式,特別在傳統水墨畫中,幾乎摒棄了所有色相,只剩筆墨的焦、濃、重、淡、清的變化,是一種高度民族性審美取向的表達。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家住青山綠水間 90cm×90cm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金色家園 68cm×68cm

現如今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既保持中國畫固有的氣韻、筆墨的精神內涵又能加強色彩的視覺效果,以適應人們的新的審美需要成了一個重要的課題。“時代變了,人的思想也變了,所以藝術也要變”,人們的思想不再受傳統哲學和諸子思想的約束。於是出現了很多流派,畫家也更注重自身的情感表達,與文人畫相比主觀意志的表達並沒有削弱,相反表達的方法卻更為廣泛,思想觀念更為理性、開放。 藝術家們並不侷限於對古典繪畫的描摹,主張用傳統的色彩意識描繪當今的時代,為傳統中國畫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加註重色彩的獨立意義。 中國的這些改革派畫家做了很多大膽的色彩嘗試,使我們的色彩觀念得到了極大的突破。中國畫要創新,首先要以一種新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方式來確立,同時還涉及到對傳統文化的再發現。因此,用感悟水墨的心情感悟色彩,體驗每一種色彩提供給我們的心理感受,實現色彩從視覺到精神的轉換。蘊意著創作者心靈深處對生命和對大自然的無限寄託,如;林風眠的《秋林》、《秋色》等。林風眠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在作品中大膽探索,運用丙烯、水粉等多層覆蓋的重彩技法,喚起了色彩在宣紙上久已淡去的表現力。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山明雲氣畫·天靜鳥飛高 91cm×91cm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溪山留客處 90cm×90cm

中國繪畫色彩和西方印象派繪畫在色彩的應用上中西方有許多相似之處,給我們創作具有明快色彩的現代山水畫創造了基礎。可光憑這些是不夠的,我們要從深層的理論上尋找中國現代山水畫隨意賦彩的設色支點。這就需要我們從中國畫傳統色彩、民間繪畫色彩、西方現代派繪畫色彩中尋找突破口。林鳳眠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成功地在中國畫上引進了西方繪畫色彩,為中國山水畫注入了一股新鮮的空氣。他採用大塊墨色平衡畫面,兼以墨調色,以有色彩傾向的冷暖灰的淡墨為輔,環境底色的運用,改變了傳統中國畫計白當黑和背景留白的習慣做法。 林風眠反其道而行之一一計黑當白,在沉穩的深色背景上襯托飽和濃豔的亮色。因此,在林風眠大量的山水風景畫中就使用白色。林風眠用的白粉是粉色(用水粉或丙烯顏料),取其堆砌之美、筆觸之美,白粉壓在畫紙上,透明又無粉氣。顯而易見,當代中國畫色彩的發展既不是向古代色彩感知狀態的迴歸,也不是古代中國畫重彩或水墨表現形式的延續,而是對世界色彩文化認識的基礎上,秉承傳統中國畫的色彩特性、吸收各民族色彩文化的深入挖掘。無論是民間繪畫色彩或西方繪畫色彩,只要有助於我們現代山水畫色彩的發展,我們都要大膽借鑑和嘗試,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祥雲入畫 90cm×90cm

筆墨當隨時代,不僅是中國畫色彩,其他任何形式繪畫,又何嘗不應當隨時代?隨著時代的變遷,西方文化的湧入和當代文化精神的發展,中國傳統色彩觀念受到西方色彩認識到衝擊,色彩的表現發生了很達的變化。有許多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並作出了大膽的變革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以林風眠、徐悲鴻為代表的中西融合派,主張學習西方的造型特點,使中國畫在審美趨向、價值準則、表現形式、用色觀念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和改革。潘天壽明確指出:“設色需淡而能深沉、豔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淺薄、重濁、火氣、俗氣矣”。這裡的深沉清雅古厚都是降低色彩的飽和度和對比度。 黃賓虹則是用水用墨的集大成者,他把古人的五色,發展到墨分七色,促使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審美精神向自身形態的現代化演變,把中國傳統水墨畫以墨代色的審美觀念得到昇華,並採用理想化色彩來展現新時代的美學精神。 前輩們的探索和努力也鼓舞了後來者勇於革新的勇氣與決心。 關於色彩的發展問題的討論和關注也越來越多,眾多的當代畫家對中國畫發展的問題充滿焦慮,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為中國畫色彩的新發展帶來了希望和動力。 特別是在高度發達的今天,對中國畫色彩的重建和開拓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雲淡風輕 91cm×91cm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尋找色彩的突破口呢?林風眠先生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提出:“以民族之發達,必須是以固有文化為基礎,吸收他民族文化,造成新時代,如此生生不已的”這是繼承傳統的開放形式,今天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不僅要繼承發揚中國畫傳統色彩和民間藝術色彩,還要借鑑西方繪畫色彩的經驗,特別是印象派等藝術流派的色彩倉造,這樣,就有可能創造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繪畫作品。我們強調中國畫色彩,並不是要取消水墨畫。反而水墨畫會得到更健康更有時代性的發展。色彩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使中國畫藝術更好的為藝術家服務,中國畫應當繼續從舊的規矩中解脫出來,用無束縛白自由色彩,表達我們精神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這是中國畫色彩的發展之道。

參考文獻:

[1]劉志閣。中國畫色彩之我見。美與時代,200309期。

[2]潘紹元。中國畫色彩的探索與思考。Art Education,200601期

[3]王文娟。墨韻色章。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5月第i版12-111

[4]王西軍。中國畫色彩問題淺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Beaty&

Time2004年02期。

[5]王天勝。開創中國畫色彩的新體系。Artobservation 雜誌,199

07期。

[6]曹玉林。當代中國畫體格轉型。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當代中國畫經典工筆系列 | 工·無界®-劉向陽

又是一年好個秋90x90cm

關於《工·無界》

全名《工·無界 藝術新視覺》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杜澤、李菁華主編的當代工筆系列畫冊,邀請當代具有影響力的工筆畫家每人集成一冊,無論從印刷設計到學術理念全書貫穿較為突出,內容把關嚴謹,畫家的選擇上真正的為讀者遴選出的是一批當代具有學術代表性的藝術家,給更多愛好書畫;收藏;學習的後者提供豐富的參考意見,新書出版全面上架值得期待......

END

推廣新勢力 | 攻學術·領收藏·私人定製

尊重版權·版權歸作者所有

編輯|ART-MOXUAN

主編|杜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