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許多餐飲企業都已經復工,與此同時,不少頭部品牌為了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和減輕食材成本上漲的壓力,不約而同地進行了不同幅度的漲價。

這時候大家才發現:之前呼聲頗高的「報復性消費」似乎並沒有成為新的趨勢。相反,「報復性漲價」悄然而至,並順帶掀起了一場「道歉式熱搜」的現象級圍觀。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一開始,先是海底撈漲價6%的消息點燃了人們對餐飲品牌漲價的擔憂,緊接著,西貝也被發現菜品價格上漲了1~10元,再加上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也進行了價格調整,不可避免地引發了輿論熱議。

而這個話題也在海底撈和西貝一前一後的道歉動作中愈演愈烈,連帶著老鄉雞、蜜雪冰城等同行業品牌,都紛紛借勢宣佈“堅決不漲價”(圈得一手好粉)。

如果把這一系列動作都看作是餐飲品牌們的「自救」,那它們算成功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妨從三個方面去思考: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眾所眾知,對於餐飲品牌來說,漲價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方面表現在可以幫助企業迅速回血,不利之處在於可能會導致消大家對該品牌的消費行為更加謹慎。

而這次由海底撈漲價引發的大眾牴觸情緒,之所以爆發得這麼強烈,最直接的原因,無疑是大環境下大家本身的錢袋就並不充盈,海底撈這種剛一復工就立馬把價格漲一波的操作,讓很多人直接給它貼上了“不真誠”的標籤。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正如新浪財經在4月7日發起的一個調查問卷顯示,在“是否還會選擇漲價後的海底撈”這個問題上,共計3.2萬人參與,其中將近81%的消費者表示不會選擇海底撈,僅有2400多人表示還會去消費。

不用多說,這也是海底撈最後會選擇高調道歉的一方面原因。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而另一方面,海底撈在道歉信中直接地承認:這次漲價傷害了顧客的利益,但其實最重要的是,這次事件的傳播發酵也傷害了品牌本身的長遠利益。

尤其是面對群體如此龐大的吃瓜群眾,不管他們是不是潛在的消費者,都擁有著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話語權,這個時候海底撈選擇低姿態道歉,既能讓自身品牌免受大的衝擊,說不定還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同。

這種道歉態度特別誠懇、從而“怒刷一波好感”的公關手段也被稱為“海底撈你學不會”的營銷策略。就像2017年海底撈對於北京門店出現老鼠衛生事件的坦率處理,一度被認為是危機公關的典範。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如果說首先發聲的海底撈起到了安撫大眾情緒的作用,那緊跟道歉腳步的西貝,不免會被解讀為“蹭熱點”,但兩者在本質上其實都是通過「漲價-道歉-恢復原價-宣傳促銷活動」這一過程,給自己帶來了話題度,所以在很多人看來,儘管這次事件中品牌本身沒實現提升利潤,卻利用話題做了一波登上熱搜榜首的宣傳,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稱得上是一次成功的營銷。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是餐飲行業、情況同樣不樂觀,老鄉雞、蜜雪冰城、麥當勞等品牌不僅沒漲價,有的甚至做起了折扣活動。

其中老鄉雞和蜜雪冰城在#漲價#話題正火時,就已經按捺不住發了微博,甚至還跨界來了場互動。蜜雪冰城先是表示:我們還是不漲價!老鄉雞則在轉發支持中評論:果然是奶茶界的一股清流。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緊接著,老鄉雞轉頭更皮地在官微表示:正在商量優惠或者降價的事情!最後甚至免費地送出了100萬份雞湯福利。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不管跟風炒作還是借勢引流,試想一下,當大家環顧四周,一邊是“續命火鍋”漲價,一邊是“續命奶茶”邁入30元時代,這些不漲價的品牌勢必會收穫大波好感。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或者其實換個角度看,在餐飲行業正處風口浪尖的情境下,很難評價是“漲價自保”直接,還是“薄利期盼多銷”仗義,只是從目前的輿論環境來看,直接提價大家似乎還沒做好準備,品牌在邊緣試探、而消費者也在邊緣徘徊。但因為漲價而損失銷售額並影響品牌好感度,未免太得不償失。

而這些不漲價的品牌大多是考慮到了這點,相比短期內的利潤維持,長期的口碑維護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當然這個「長期」也要是在品牌本身尚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對於海底撈和西貝漲價的做法,網絡上不少人都是“聲討”的態度,但也有一部分人在線發問:品牌為漲價道歉是消費者的勝利嗎?被迫低頭難道不是一種“變相綁架”嗎?

有一說一,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遵循市場規律基礎上的企業漲價行為是可以理解的,就像網友說的:作為理性消費者,對於漲價的正確姿勢應該是“我不消費”,而不是“罵到你不漲價”。畢竟像西貝的道歉信寫的那樣:“其實我們也挺難的”,多多少少也能讀出幾分心酸。

先漲價後道歉,這次餐飲品牌「自救」成功了嗎?

這個時候漲價,從商業角度看,無可厚非;但從情感角度看,顯得不近人情,至於如何在試探消費者底線和謀求品牌長遠價值中找到平衡點,還是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吧。

2020年馬上過去三分之一了,比起「報復性消費」,大多數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報復性存錢」吧,至於這場由「報復性漲價」引發的話題關注,就目前來看,品牌們想要的傳播效果達到了,至於營銷效果能不能達到,還要看品牌們後續的經營措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