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

健全各级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充实教研队伍,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进行教研,是幼儿园文化育人建设指路的重要渠道。关于教研的内容,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有所涉及,但是受篇幅限制并没有大幅度展开。有鉴于此,本文特瞄准幼儿园园本教研与文化育人建设展开详述。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级教研—模仿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教研是极度匮乏的。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教研主体目前还主要集中于本科高校、幼专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或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而处于幼儿园教学一线进行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普遍很少,并处于缺位状态。

尤其是,囿于学历层次低、教研经验不足、教研意识淡薄等不利因素,处于幼儿园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大多关注于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工作,技能、时间、经历的不足都对他们开展园本教研的工作形成制约。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现阶段就要让我们的幼师们“一步登天”直接进入到教研的工作当中,既不现实也难以保证教研质量。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把高质量的现成教案给到幼师,让幼师先把现成的教案吃透,并在其教学实践中进行模仿,这是其实是幼儿园“文化育人”工作的起点。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的幼儿教师以正确的目光看待教研。

其一,认识到教研与日常教学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教研的根本动力是来源于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教研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日常教学,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而应当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二,用平常心看待幼儿园教研。带领我们的幼儿教师突破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才做教研的传统观念,打破教研在幼师心中深不可测的传统观念。

虽然,专家学者在于理论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我们幼儿教师贴近幼儿,开展教研能够更加贴和孩子的需求。

中级教研—延伸

当我们的老师通过对教案进行模仿,逐步走出对教研的认识误区,就可以逐渐跨入教研的下一阶段:对既定的教案内容进行延伸。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对教案内容进行延伸?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固定的教案内容不适用于千变万化的幼儿需求。尤其是在幼儿发展个性化需求的趋势日趋强烈的今天吗,且不用说一个班级里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班级之间,都应该针对孩子的不同特征而适当延伸教案,这是打造幼儿园育人文化必备条件。

其二是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是相互孤立的,但是孩子的成长却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的,如果音乐课只做音乐相关的事情,绘本课只做绘本相关的学习,其实是不利于孩子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这也与幼儿园文化育人的理念是相悖的。

其三是切实有效地树立起幼儿园文化育人的品牌。初级教研阶段,对教案进行模仿更像是“标准化”的批量产品,不容易犯错的同时,这样的课程也是难以赋予文化育人的深层次内涵的。

而进入中级教研阶段,对教案内容进行延伸,则是让幼儿园的课程逐渐趋于“个性化”,这是任何一所有志于走上文化育人之路的幼儿园所必不可少的。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案延伸还可以帮助幼师的教学内容走出课堂,将园所的文化育人带到家庭和社当中。比如,将幼儿园的课堂内容延伸至家庭,请家长配合老师完成,以及一些在课堂上难以全部完成的教学,可以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例如:绘本书上说小蝌蚪长大就成了青蛙。课下,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公园的水塘里,去看蝌蚪到底是怎样逐渐地成长为青蛙的。

高级教研——创编

当幼儿园的老师从延伸教案开始,扩充教案里“个性化”的内容比例逐渐扩大,并超过了传统的标准化教学内容,教研也就正式进入了创编阶段。

创编不是老师天马行空的思绪遨游,更不是让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恰好相反的是,创编应该是老师将幼儿教育要领内化于心的基础上,挣脱形式上的框架束缚,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优缺点,采用“因材施教”、“见材施教”的完全个性化幼儿教育模式。

回到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三节循环,那么放在创编环节就应当是:

(1)幼师根据孩子的个性设计出授课内容;

(2)遵循孩子的原真意愿进行课堂表现,允许孩子对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糅合;

(3)老师将孩子糅合的部分加以提炼,为下一次的创编积累智慧。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用三个“更”来描述创编教案,我觉得再贴切不过。

第一,更个性。其实,在教案延伸阶段,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已经有了极大的个性化提升,但是长远来看,这依然是不足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的。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有的孩子就是对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感兴趣呢?若是创编教案,我们的老师就可以以此为主题为孩子创编一首儿歌,就很好地照顾到音乐启蒙和孩子的兴趣。

第二,更跨界。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被划分出音乐课、美术课、绘本课、游戏课等等,似乎涵盖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的界限其实还是一条“沟”,很多宝贵的东西“掉”进了沟里。现在有的童谣绘画课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让孩子听着童谣画出图画,兼具音乐课和美术课的特点。未来,童谣的内容的指向性还可以更加模糊,给孩子更大的创作留白。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更俯身。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倡导“蹲下来”的教育,尤其是面对三五岁小孩的学前教育。

创编环节里,孩子和老师成了相同甚至学习内容的角色,我们的教师创编灵感的源泉是孩子,“蹲下来”倾听孩子会成为幼儿园的教学新风尚。

逐渐迈向全域课堂

当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迈上了高级教研这座高峰,是否就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呢?也不是,高峰之上,尚有更高。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案创编环节当中,三个“更”其实表达出的是一种极其强烈的趋势:幼儿的学习,或者说幼儿的全方位启蒙,其实是可以贯穿于幼儿的每一天、每一分钟,也就是“全域课堂”。

上一篇文章中也对全域课堂的概念有了简短的介绍,其最核心的特征在于彻底突破课程与课程间的界限,彻底突破上学与下学的界限这“两个突破”。

回顾初级教研到全域课堂的发展历程,我们的教学似乎可以归纳为从“定期更新”到“不定期更新”到“实时更新”在再到“自我更新的元素”这四个阶段。到了全域课堂的领域,我们的幼教不仅可以实时更新,而且可以像“元素”一样加入到任何一个环节。

还记得本文在延伸教案当中谈到的“小蝌蚪变青蛙”的故事吗?其实这就可以作为一个全域课堂的雏形。

而对于形式更加成熟的全域课堂来说,在孩子观察小蝌蚪一天天长大成为青蛙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一点点地画出这一过程,不管美丑正误。或者,当孩子和池塘里的蝌蚪、青蛙、小鱼小虾一起手舞足蹈时,爸妈把这一片段录下来,老师根据录像创编出全新的音乐童谣,在幼儿园的孩子间传唱。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全域课堂的建设达到高级阶段之后。孩子的上学时间里,再无音乐课、美术课、绘本课、游戏课等等生硬的划分,只有研讨时间-室内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的划分,每一种传统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都能够“揉碎”进入到每一段时间当中。

对于三五岁的孩子来说,创意和想象力的开发优先于逻辑思维的开发。当孩子下学,孩子的爸爸妈妈也会在家里和老师充分沟通,以良师益友的角色和孩子一起犯错一起再改正,实现孩子从学校到家庭的“创意不间断”,真正地帮助孩子创意嫩芽茁壮成长。

正向教育|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教研,这是学前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