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本文為球友楊磊 原創,國球匯經授權發佈(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前 言:有些人有些事,離得太近,反而看不通透。站開一段距離,細細品讀一二,才會發覺其事之艱辛、其人之偉大。

馬龍,自2006年以18歲的年齡隨隊出征德國不萊梅世錦賽(團體賽),收穫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屈指算來,已經走過了十四載春秋。馬龍出道至今的十四年(2006年-2020年),是世界乒壇技術理念、打法方向“震盪”最為激烈的歷史時期,不敢說後無來者,絕對是前無古人!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2005年-2010年,“得正手者得天下”是勝利的圭臬,前三板控制嚴密、正手進攻犀利的馬琳與“正手萬人敵”的王勵勤代表了當時最頂尖的水準。

2011年-2014年,伴隨著張繼科、王皓的強強對抗,“擰拉”技術走向了全面成熟,正式宣告了“反手得勢,正手得分”時代的到來!

2015年至今,“擰拉”已是人手必備的標配技術,“神秘性”頓減,加之更換新材料球之後旋轉的下降,很難再一板擰死對方,擺短、劈長等“復古”控制技術又紛紛煥發出活力,世界乒壇技術格局重新又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

在風雲變幻、各領風騷的十幾年時間裡,也許在每一個階段,馬龍的技術都算不上最先進、最犀利、最突出的,但作為中國乒乓球男隊唯一一個橫跨三個時代(二王一馬、三劍客、新生代),從有機、賽璐璐球打到無機、新材料球的現役球員,馬龍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活(躍)著的傳奇”!

男子世界盃半決賽 馬龍vs張本智和

賽前分析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比如,習慣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評價人或物,而忽視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已然發生的顯而易見的變化。

在普通球迷眼中,馬龍是完美的“六邊形”戰士、大滿貫得主、男乒排名前兩號的選手,贏下初出茅廬沒幾年的張本,是砍瓜切菜般的事情。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只有真正資深的球迷才會瞭解,如今的馬龍已然過了競技巔峰,特別是去年的膝蓋手術,對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頂尖乒乓球運動員來說,影響幾乎是致命的。龍隊在走“下坡路”,是不願接受卻不爭的事實!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反觀張本智和,17歲的年齡,別說一年一個樣,幾乎是一次比賽一個樣,反手一如既往地犀利,正手的短板也在不斷完善,“往上走”的趨勢,按都按不住。

一“下”一“上”變化之間,勝負的走向遠遠不會如紙上談兵般的輕鬆。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薑還是老的辣?關鍵看臨場發揮,只不過兩者的側重點完全不同。馬龍取勝關鍵在於如何避實就虛、一巧破千斤;張本關鍵點在於如何猛衝猛打、將勝勢轉化為勝利!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第一局:開門見山,搶抓開局

第一局前三輪的發接發,馬龍已經將本場比賽的主體戰術亮出來了:死死抓住張本的中路。從比賽進程看,第一局馬龍雖然取勝,但過程並不輕鬆。

開局後,張本5:2領先,馬龍迅速調整,連得6分,才扭轉局勢。逆轉的6分球,有偶然也是必然,很有門道,試分析一二。

經統計,馬龍連追的6分中:有3分是主體戰術連續壓制張本中路逼迫其失誤、2分是張本非受迫性失誤(低級失誤)、1分是突然發張本正手短不轉然後爆衝斜線得分。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透過表象,我們可以得出的經驗是:要想扭轉不利局勢,關鍵是要堅持有效的主體戰術,同時也不能一成不變,要適當穿插一兩個變化。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從技術層面分析完第一局,當我們以上帝視角回看整場比賽,我們驚奇地發現一個事實:“第一局對馬龍來說,太太太重要了!”如果沒有第一局的勝利,馬龍很可能會被張本4:0橫掃!有球友可能會說我烏鴉嘴,但如果你看了直播,會知道我所言非虛!咱們繼續往下看。

第二局、三局、四局:凌厲無比,隨心所欲

經過第一局的試探,帶著被翻盤的不甘,第二局一上來,張本不再遮遮掩掩、猶豫不決,迅速亮出了自己的戰術:抓住馬龍膝傷之後大範圍移動能力下降的漏洞,堅決從馬龍正手突破。

第二局,張本有3個反手變直線,直接得分。其中有2個球,反手只對了一下,第二下就加力變直線。既說明了張本反手超強的變線能力,更說明了張本已經想清楚了---“不再兜兜轉轉,繞彎彎”。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還有兩個正手打回頭,落點依然是馬龍的正手位,思路一脈相承,尋求正手位的突破。11:3,迅速扳回一局。

第三局,非常巧,開局的第一分和結尾的最後一分,都是多回合、大範圍、正反手的強相持,見微知著,非常能說明兩人的實力對比和競技狀態。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開局第一分,在馬龍已經把張本逼到中遠臺,並壓制住張本反手的情況下,被張本反手一板強勢反拉逆轉,回球下網,失分。結尾的最後一分,在馬龍反手連續拉轉側身爆衝的情況下,被張本封了一板正手斜線大角。

這兩分球像極了第二、三、四局比賽的縮影,一旦打到硬碰硬、純實力的比拼,目前的馬龍並不佔上風。

第四局,張本打出了更多靈感和變化,在以往正手爆挑基礎上增加了晃挑,常常讓馬龍顧此失彼,站不住位置,陷入被動。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但是,從第四局第3個球的發球局開始,馬龍的發球由低拋發球改為了高拋發球,一直髮到了比賽最後。同樣以上帝視角來看,這是本場比賽馬龍轉敗為勝作出的最重要、最關鍵的變化。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回到比賽,本局結束,當七局四勝的賽制、大比分來到1:3,說實話,我覺得勝利對於32歲的龍隊來說,已經非常非常渺茫了。

第五局、六局、七局:吹響反攻號角

人球合一,想到做到,當今世界乒壇獨一無二的大師級表現!

大比分來到了1:3,馬龍已經無路可退。然而,更心煩的地方在於:經過前四局的對抗,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

如果四平八穩地打,張本是獲勝希望更大的一方。

如何在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避開硬實力的比拼,打到自己有效得分的路子上來?馬龍為我們奉獻了大師級別的示範。

第五局、六局,馬龍做出了三個重要變化:一是突出側身位的殺傷力。前四局,很多時候馬龍都是站定了,左來左打右來右打,從第五局開始,能反手、也能側身的球,堅決側身用正手,拉穿了張本好幾個,一下子把局面打活了。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二是“給”中路給出了更多的變化。相比前四局,或者是加轉劈長“捅”一板,或者是突然塞住中路偏正手、中路偏反手,撿了張本很多無謂失誤,非常關鍵。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三是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擺張本正手位短球后,注意封張本的這板斜線。印象中至少封了2個球,其中一個球還是多回合相持之後的打回頭,非常漲士氣。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這些變化,在針尖對麥芒的頂尖對抗中,“想到”是一個層面,“想到做到”又是另一個層面的事情了。

第七局,當大分來到3:3,張本是更虛弱的一方,但孰勝孰負仍是一半一半。

很多網友評論,打到決勝局,張本的心態“已經崩盤了”,我並不認同。我從來認為,心態崩盤是“果”而非“因”。

從本局來看,中局的兩三個反手相持,才是壓倒張本的最後一根稻草,決定了最終勝負,也體現出馬龍沉澱深厚的閱讀比賽能力。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從表面上看,都是在連續快速反手相持中,張本回球出界。反覆看回放,才發現反手強勁的張本之所以失誤,是因為在相持中,馬龍突然拉出了落點很淺的回球,張本上位不及,導致的出界。

這些妙之毫巔的東西,只用眼睛看,遠遠不夠。需要結合比賽經驗、以往閱歷,才能真正看得懂、看進去。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有人說,我是張本吹、伊藤粉。其實在我的心目中,他(她)們統統只有一個名字:對手。在他(她)們的對面,中國隊以及像馬龍一樣薪火相傳的世界冠軍們, 一直站在世界乒壇的最頂端!

全文完。

馬龍“反殺”張本智和,這3個連環套越品越有味兒!-乒乓國球匯

結尾小彩蛋

有球友問:“馬龍的技術方面,最可貴之處是什麼?”

答:歷經數次重大技術變革,整體技術體系並沒有“貪多致亂”,抓住了主要矛盾,以古典的下旋球體系為基,結合現代的上旋球體系,體現了“多而不雜”、“精而不單(薄)”的特點,沉澱下了每個階段應該沉澱的最精華的東西。

比如,在“二王一馬”時代,練就了紮實的擺短、劈長等前三板+側身搶衝技術,打下了自身技術版圖中最堅實的地基;在“龍科蟒胖”時代,與時俱進,加入了擰拉技術,不斷強化反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