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幸福可以习得,但是需要练习。—— 理查德·大卫森

文 / 心理姐

图 / 网络

你是不是一个擅长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人?

你是否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

在你眼中,自己总是不如别人优秀、幸福吗?

你甚至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过自己,对吗?

即使在幸福之中,你也会有一种“将要失去”的不安吗?

你对自己说过“我很笨、很失败”,“我活该倒霉”,“我注定孤独”这样的话吗?

如果,你刚好是这样一个,不懂对自己慈悲的,善良的“傻瓜”,建议你看看这篇文章。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如果连你都不同情自己,没有人会来同情你

当我写下开篇的那些话,一位女星的名字跃入脑海,她是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吴昕。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姑娘,也许就是“一直很努力,总是很悲观。”

从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尖子生到“闪亮新主播”全国总决赛第二名;从国内顶级流量节目主持人到跨界时尚圈的“拿奖达人”,吴昕的优秀有目共睹。但是,在外界看来,她总是自带一种“忧郁的蓝色调”。

就像她在综艺《我家那闺女》中,与好友沈凌小酌数杯后,红着眼睛给自己的评价,“我做的很差,我觉得羞愧……”让疼爱她的父亲和关心她的朋友听了,瞬间心里凉凉的。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在我的生活和咨询中,见过许多像吴昕这样让人心疼的“傻瓜”,他们哪儿都好,就是对自己不好;他们谁都体谅,唯独对自己“残忍”。这样的人,都一个共同特点:不会“自我同情”。

在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中,“日三省吾身”是好的,“自我批评”是好的,“克制情绪”是好的,但我们从未被教育说“自我同情”是好的。因为人们把自我同情视为软弱、自艾自怜、借口开脱,它从没被当作一种优点为人所认可。

但是,当我读了《与真实的自己和解》这本书以后,我对“自我同情”这个词的认知完全改观了。我已不再对它怀有偏见,并且我已经深刻意识到——自我同情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越早了解这一点就越早接近内在的幸福。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自我同情”的实质——对大脑“关怀回路”的不断刺激和训练

01 要学习“自我同情”,首先了解它的实质与内涵

作者蒂姆·德斯蒙德(【美】)在书中引入了一个有趣的生物学观点,用以揭示“自我同情”对于人类而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世界顶尖神经科学家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发现,人类以及所有哺乳动物的大脑里都有一个被科学家称为“关怀回路”(Care Circuit)的生物机制。

当我们感受到温暖和爱,这个大脑回路就被激活,释放催产素,并带来一种叫做“幸福”的感觉。自我同情,就是一种不用借助外因就能有效激活和训练大脑“关怀回路”的绝佳办法。

以这个生物基础为前提,我们似乎可以接受“自我同情”的确不是一件坏事。

02 结合生活案例,进一步理解“自我同情”的概念

还记得开篇那一连串的灵魂拷问吗?其实,那些问题就类似一张“你是否懂得自我同情”的小测卷。如果你的回答大多数都是“Yes”,那么显然你是个不太会自我同情的人。

因为,“自我同情”是指无论发生什么事,在何种情况之下,我们都能做到爱自己、接受自己。我们可以拥抱自己的痛苦和消极,就像母亲抱着她新生的婴儿那样。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当生活很顺利的时候,懂得自我同情的人会认为“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我值得拥有的”。

TA绝不会对自己说“我不配”,或者“幸福不会停留太久”。

◆当生活不顺利的时候,懂得自我同情的人会告诉自己“生活的苦难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在此期间我难免痛苦,但我会陪伴自己走出黑暗的”。

TA绝不会对自己说“我活该”,“我是个失败者”,或者“我将永远痛苦下去”。

03 用“自我同情”疗愈伤痛的生物依据

“自我同情”除了可以强化大脑的“关怀回路”,为人类制造幸福感以外,还有疗愈伤痛的作用。

神经科学家已证实:通过自我同情可以触发大脑中一个叫做“记忆重组”(memory reconsolidation)的过程。它可以“改动”我们记忆中对痛苦经历的感受,使它们虽然存在,但不再伤害我们。

不过,

要想达到上述效果,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重现痛苦场景;2、调动自我同情。这说明,人们如果想疗愈自己的痛苦,就不能对它采取回避的态度。否则,自我同情的作用就无法介入进来。

“自我同情”对人生的2大积极作用,及其应用指南

在我们深入领会了“自我同情”的含义之后,再来看看它能对我们的人生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01 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谐相处

托尔斯泰说,“人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这句话被许多“完美主义者”奉为座右铭,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这句话却非常危险——他们深知,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源于人对“完美”的过度追求。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就像女星吴昕,即使她在普通人眼中已经足够优秀,但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却远远高于现状。在她的眼中,自己总是离目标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这种难以企及的“差距感”,让她时常深陷疲惫和沮丧之中,情绪低落。

如果她能学会“自我同情”,情况就会好转许多: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感,认识到“我已经足够好,我值得被肯定,我值得享受当下的美好”,把“自我批判”的思维模式转化为温和的“内部激励”。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借助“正念”的力量培养自我悦纳:

身体的正念(Mindfulness of the Body):

关注情绪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的影响,比如:当你因为对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够满意而产生焦虑情绪时,身体是否同时出现了一些微妙的不适症状——头会感到眩晕吗?身体有没有莫名出汗?睡眠如何?

如果你意识到情绪正在影响身体,不妨暂时接纳和抱持这种“紧张感”和“沉重感”,告诉自己

“不要担心,身体中的一切感受都是正常、合理的”

然后,试着用呼吸去释放这些感觉:吸气,保持对身体的自然接纳;呼气,让这些感觉随着气体的吐出逐渐消散……如此往复,直至心境平和。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思想的正念(Mindfulness of Thoughts)

把思绪当成一种“任意的存在”,它们随时可以来,也随时可以走。

我们既不需要过于重视它们的到来,也不必为扼杀它们而绞尽脑汁地“证伪”。且由它们在脑中任意地生成、任意地消亡。

比如,当你脑中产生了“苛求完美”的念头,对自己说“只是一个念头而已,不用理会。它只在脑中稍作停留,过一会儿就会散去。”

与此同时,你可以将注意力拉回你身体的感受之中,静静地体会当下、感受真实。不要被一天之中不断涌现的想法搅得心神不宁,要一直保持对“事实”的觉察。

【小节】:反复练习“自我同情”,不断向自己注入身体和思想的正念,让“关怀回路”释放的美好感受随时“浸泡”不完美的自己。慢慢地,你将从追求完美的紧绷状态中走出来,与真实的自己和谐相处。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02 与自己和解,从伤痛中走出来

很多人无法正视自己的伤痛,因为他们对自己怀有近乎残忍的苛责,好像自己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都负有推脱不掉的责任。经过对悲伤的反复咀嚼和对自己的一再责罚,他们实际上是把难过的感受人为地拉长了。

我有一位来访者,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出车祸去世了。后来她的母亲带着她改嫁,并又生下一个男孩。她的继父脾气很差,经常打骂她们母女。终于有一天,她的母亲由于不堪痛苦,一气之下服药自杀……从此,这位来访者再也无法从伤痛中走出,她的人生充满对母亲和对同父异母弟弟的愧疚与自责。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像这样的痛苦,任谁都很难承受。但这位来访者的困境在于,她把一切罪责都扛在了自己身上,她认为都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造成了家庭凄惨的悲剧。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也是影响内心创伤愈合的。

出于“自我同情”的观点,她应该尝试用以下的两种方法与自己和解:

①从某位“重要他人”那里获得同情感:

对于这位来访者来说,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可以作为”重要他人“,来帮助她疗愈心中深埋多年的痛苦。可以向他进行一次彻底的“坦白”,说出自己的愧疚与脆弱,甚至与他相拥而泣。

也可以利用“心理意象”(“可视化心理治疗技术”),想象一幅画面,在画面中充分想象并深切感受被母亲拥抱,并原谅的感觉。在“可视化”想象中与母亲诉说心中的痛苦,请求母亲的同情和宽恕,倾听母亲温暖的话语和美好的祝福……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②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获得同情感:

“无法原谅自己”是一种对心智的凌迟,久而久之,它会逐渐“掏空”你的坚强与意志,让你成为失去生命激情的人。这时,请你别再吝啬对自己的理解和同情(甚至怜悯也好),张开双臂拥抱自己吧!

把手放在胸口上,对自己说一些温暖、谅解的话语吧。比如,“我知道,你一直承受着痛苦和折磨。对不起,亲爱的自己,我让你感到委屈和伤痛。你看,我会永远在这里陪伴着你,我永远同情你、理解你。我希望并相信‘我们’会慢慢好起来……”

【小节】: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苦楚。“惩罚自己”非但不能让痛苦减轻,反而会让生命的步伐愈发沉重。“自我同情”不是自我开脱,更不是逃避责任,它的源头是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慈悲。

“我不配”、“我活该”| 心理学家:不会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文末总结

今天心理姐与大家分享了一本好书,叫做《与真实的自己和解》:

首先,我们通过明星案例了解了“自我同情”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其次,我向大家介绍了“自我同情”的生物基础、概念内涵,以及疗愈功能。在这一部分,我们认识了人脑中与“自我同情”相关的两个神奇机制——1、关怀回路;2、记忆重组。

最后,我们共同学习了“自我同情”对人生的两大积极作用——1、帮助我们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谐相处;2、帮助我们与自己和解,从伤痛中走出来。

希望你从阅读这篇文章开始,学着用自我同情的方法与真实的自己和解,成为一个“幸福力”更强、更积极自信的人。

心理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以我手,写你心,愿你在我的文字里,感受到温暖的陪伴。关注我,在线交流,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