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的誘惑與理性消費

折扣的誘惑與理性消費

馬建紅(法學博士)

又到了“雙11”這一購物狂歡節。各大電商平臺上的微商們早已備足了貨物,準備好大幹一場。各種拉人頭攢人氣的活動也相繼拉開帷幕,各大電商平臺都設置了多種搶紅包的小程序,網友們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種小程序上籤到,然後來回穿梭切換,花十秒、十五秒甚或一分鐘,不停地瀏覽各個購物頻道,收集飼料水滴,一會兒喂貓餵雞,一會兒種菜種樹,忙得不亦樂乎。攢到一定數額後就兌換成紅包,存入卡券,單等“雙11”的時候清空購物車,用攢下的這些細碎銀子抵扣貨款,然後滿心歡喜地等待寶貝們快遞到家。這種在網上搶購折扣商品時的心情,與在菜市場上和攤販們一番唇槍舌劍討價還價後省個塊兒八毛時一樣,歡樂無比。

儘管買家和賣家都還意猶未盡,但狂歡節這一天還是飛快地過去了。大數據實時給出了這場“全民買買買”的成績,都不出所料再次刷新了紀錄。電商進賬著實喜人,而為此做出貢獻的消費者們也從折扣促銷中得到了不少實惠,在看電商們“數錢”的同時,也為自己購買到便宜實惠的商品而高興。當然,電商們的優惠規則依然是人們吐槽的對象,因為要在那些比較複雜的規則中計算出最佳購買方案,還真得和電商搞一場智力大比拼。比如,你要區分出“定金”和“訂金”之間的差別,要計算出滿多少才能享受到優惠,要熟悉店鋪優惠券使用中的搭配細則,還要在秒殺倒計時前卡著點兒下單,等等。有時候為了贏得獎勵,還需要“組隊”或“分享”,這時候還能考驗一下你人脈的廣狹程度。這種線上“搶購”的熱鬧和激烈,雖然沒有鑼鼓喧天,鼓樂齊鳴,但人們卻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種“狂歡”,其中所蘊含的樂趣,也是人們自願參與其中的重要原因。

筆者在網上瀏覽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購物狂歡節的一大特點,是有更多的平臺或商家,採用由主播直播的方式來進行促銷,據說有個行話叫“帶貨”。帶貨的主播有的是微商店主,有些名牌企業、大公司則重金聘請明星參與其中,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增加其產品的信譽,達到促銷的效果。有時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時分,打開鏈接,還能發現主播在吧啦吧啦,賣力地吆喝。看著他們辛苦努力的樣子,難免會動了惻隱之心,那就下一單吧!

當然,能請得起大牌明星直播帶貨的畢竟是少數。有的時候我們還會看到為自己區縣的土特產品代言的父母官們,雖然他們在“叫賣”方面很不“專業”,有點兒像開會念稿子,但為了地方的經濟發展,他們也還是蠻拼的。有人說這是官員的一場“秀”,但這樣的“秀”能夠讓更多的消費者識得那些偏遠地區的農副產品,幫助農民打開銷路,助力老百姓脫貧致富,何樂而不為呢?

農民們自己在網上搞的直播秀,更是將自己的收成直接推向了市場,山東的冬棗、煙薯,四川的柑橘,廣西的百香果,東北的黃豆、大米等等,都可以從農民的種植園裡,通過物流,直接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在這期間,除了物流的費用外,由於沒有收購、批發這些中間商賺差價,微商和消費者倒也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這確實是雙贏的結果。

在這種購物狂歡節裡,徜徉在琳琅滿目的打折商品中,很容易讓人流連忘返,也很容易把人變成一個不理性的消費者,這也是我們在“過節”時需要警惕的。花最少的錢,買到質優量多的商品,是打折促銷得以推行的心理基礎。前幾年比較風靡的日本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中,就講述過這種情形。她分析說,人們在面對打折商品時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比如,本來你只想買件1萬日元左右的襯衫,可在差不多價格的襯衫旁邊,還有一件原價10萬日元左右的西裝正在打五折,便宜了5萬日元。可就算是便宜了5萬日元,你不也得花上5萬日元嘛。在這種折扣比例的誘惑下,有些人既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不管“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衝動之下買回家,卻幾乎不怎麼穿……

“雙11”的購物狂歡節,商家打折促銷,在讓利於消費者的同時,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消費者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既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滿足了便宜實惠的心理需求,無論對於商家還是買家,這都是一個雙贏的“節日”。對於商家來說,要將這個節辦好,還應簡化優惠規則,以實實在在質優價廉的商品,回報翹首以盼的消費者。作為消費者的個人,則要在眼花繚亂的購物潮中保持定力,把買東西的原因,除了折扣、便宜外,再加上確實“需要”、對我自己正“合適”、用起來感覺很“舒服”,等等,才不致在購物節過後產生後悔到要“剁手”的想法。

漫畫/陳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