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囤地到底有多瘋狂?李嘉誠已經被成都監管限制


開發商囤地到底有多瘋狂?李嘉誠已經被成都監管限制

購房者好不容易攢夠錢買套房,結果等來的卻是交不了房,購房者該是什麼感受?那種心情真的是難以描述,美好的期待落了空。這跟期房預售制有很大關係,如果所見即所得,可能會好很多。


開發商囤地到底有多瘋狂?李嘉誠已經被成都監管限制

北京的一個項目,就是如此,相當部分樓棟只挖了一個基坑,連牆都還沒看到,害苦了繳納上千萬購房款的400多名業主,你說坑不坑?雖然這個項目背後有各種原因,但是普遍離不開捂地惜售。

房子沒建成實際上有時候是分有意和無意的,但多數都有刻意之嫌。也就是說,開發商拿地後先不開發,攥在手裡坐等升值,早就不是行業秘密,後來監管嚴了,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開發商有的是招數。檢查來之前就打個洞挖個坑,一走繼續曬地皮,“挖坑待建、坐等升值”成了後來的潛規則。

捂地惜售肯定是為了升值賺更大的錢,但有時候俗話說的夜長夢多,慢慢地很多情況就不可控了,結果購房者交了錢,房子卻到不了手,甚至有的根本就沒有建成。其中有主動為之,也有被動造成。


開發商囤地到底有多瘋狂?李嘉誠已經被成都監管限制

這都是開發商“囤地”和期房預售惹的禍,可以說期房預售給開發商“囤地”提供了更好的土壤,而“囤地”讓期房預售變成了更多的無數可能的期待。

李嘉誠雖然在投資場上是一把老手,讓很多人追隨,被稱為準確把握市場航向的李超人,但他所推行的一些房地產套路也的確影響了我們很多很多。據說公攤面積就是他發明的。捂地惜售也是李嘉誠慣用的手段。

對於囤地,連李嘉誠都毫不掩飾,他自己都承認他的暴富套路其實很簡單,甚至被稱為“囤地之王”,他無外乎是低價拿地,然後捂盤不賣,過些年靠倒手發財,很多人都是這麼幹,只不過李嘉誠做得更加極致而已。


開發商囤地到底有多瘋狂?李嘉誠已經被成都監管限制

前不久,李嘉誠在賣成都的一個項目,你知道囤了有多久嗎?16年前,長實集團以21.35億元總價拿下那塊地,樓面價1030元/平,以此成為當時成都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總價“地王”,轟動一時。這麼多年,都沒有開發完,為的就是捂地惜售、坐等升值。如今達到了20700元/平,漲幅近20倍。

低價拿地,久囤不開,外界稱這是李嘉誠的一貫策略。李嘉誠只靠這一個是發不了財的,除了成都,全國北京、廣州、重慶、中山等城市,都是這樣的套路,在獲取地產開發項目之後,有意拖延項目進步,很多開發時間超過10年,甚至有的達到了25年。


開發商囤地到底有多瘋狂?李嘉誠已經被成都監管限制

慢慢地,國家對於囤地行為打擊還是非常嚴的,但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當然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他們有的是奇葩招數。李嘉誠等開發商擅於囤地的套路是,每年只開發一點點,剩下的就可以慢慢推動,說白了就是挖個坑讓你沒理由把地收回。

不久後,成都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公開發文要求,禁止當地金融機構向和記黃埔地產(成都)公司提供新增融資、貸款、重大資產重組幫助。忍了十幾年,據說成都是全國第一個向李嘉誠公司公開攤牌的地方,這或許也會成為其他地方打擊囤地行為的典範。

所以,我們沒必要盲目批評地方賣地行為,雖然不可否認地價推動房價,但是實際上多推地是增加了供給,按理說應該對市場穩定起到正面作用,但是開發商久囤不開,導致大量住房不能投向市場。我認為,賣地不是炒房,反而“捂地惜售”才是真正的炒房。


開發商囤地到底有多瘋狂?李嘉誠已經被成都監管限制

當囤地被很多開發商學會後,就成了一種風氣,或者一種生存之道。開發商究竟囤了多少地?據南方都市報報道,80家規模上市房企中,發佈了土儲規模的65家企業,總土儲已近30億平方米。這是什麼概念?整個2019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約15億平方米。65家房企的土地儲備規模,相當於全國商品住宅兩年的銷售量。

雖然手有餘糧心中不慌,土地儲備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必需品,但是當你無法消化你手裡的儲備時,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維護不相當的配給,要麼高負債,要麼高週轉,也為被這些拖垮創造了多種可能,其中不乏一些品牌大房企。


開發商囤地到底有多瘋狂?李嘉誠已經被成都監管限制

在“三道紅線”融資新規下,房企表示將“審慎拿地”,或許也是開發商在主動或被動適應新時代的特點,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下,房企必須重新審視行業的變化,從中找準定位。如果還繼續過著盲目高價拿地囤地的日子,可能要遭殃的就是買你房子的購房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