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輻射危害有多大?會致癌、掉髮嗎?和核磁、B超有什麼區別?

每個人都知道CT做多了有輻射有危害。尤其是腫瘤科病人,CT是腫瘤診斷、評估、隨訪的重要檢查手段,一年做個幾次是非常正常的事,碰上病情變化更是要不斷的複查。

於是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做這麼多CT沒事吧?輻射到底有多嚴重?能引起癌症嗎?今天我們聊一下關於CT輻射問題以及醫學影像檢查中輻射劑量的排名情況。

CT輻射危害有多大?會致癌、掉髮嗎?和核磁、B超有什麼區別?

常見的CT檢查有兩種方式

普通平掃

即常規的CT檢查,一般只需要躺在CT機上面進行掃描便可,無需打造影劑,速度快,方便簡潔,故常作為初次檢查、急性病變的首要檢查方案。

增強掃描

在平掃CT的基礎上,靜脈注射造影劑(常用碘對比劑),通過血液循環跑到全身組織器官中,相當於給平掃的CT潤色一番,有助於更加準確地分辨血液循環豐富的器官組織病變,如腫瘤。

一般來說,如果普通平掃CT能看清楚病變,並能做出明確的影像學診斷,那就不需要進一步做增強CT了,否則,需要完善增強CT以明確診斷。

CT檢查是否真的會致癌呢?

其實這個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如果你短期內大劑量或者是長期小劑量的接受輻射,的確是可能會導致身體內的細胞發生突變,引起細胞發生癌變導致癌症的發生。

但是,我們只需要將輻射的劑量控制在身體可接受的範圍內即可。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年接受的輻射不要超過5mSv (毫希伏)即可。而一次ct檢查的輻射劑量是多少呢?

一般的體檢做CT檢查的胸片輻射大約在0.1 mSv (毫希伏),而做一次低劑量的CT平掃輻射是1mSv (毫希伏)。所以真的不必過分擔憂做一次CT檢查就會引起癌症的發生,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

CT輻射危害有多大?會致癌、掉髮嗎?和核磁、B超有什麼區別?

醫學影像檢查輻射劑量排名榜單

B超

輻射:無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呈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灶情況,完全沒有輻射。

磁共振成像(MRI)

輻射:無

磁共振成像(MRI)有時也被稱作“核磁共振”,它沒有“核”,更沒有輻射!它的顯影原理,就是將身體裡的水分子“搖一搖”振動,然後再平靜下來,以此來探測水分子的變化。水多的地方就是磁共振成像信號最強的地方,大腦、脊髓、椎間盤、關節軟骨是磁共振最愛的部位。

CT輻射危害有多大?會致癌、掉髮嗎?和核磁、B超有什麼區別?

X光攝影(平片)

輻射:很小,0.1mSv

一次胸部X光檢查,大致相當於日常生活10天所受的輻射,或者是單程坐飛機從東京飛往紐約所受的輻射。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成為白色。

CT

輻射:較高,2-15 mSv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來看。CT檢查的輻射量要高出X射線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這與CT機性能、掃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關,尤其是腹部多期增強CT的輻射量相對較高。

但也不必太緊張,目前CT檢查的輻射量都在安全範圍內,而且CT設備中的X線管就像日常用的燈管,有不同的瓦數,還可調亮度,因此輻射量不是恆定的,是可以調節的。

CT輻射危害有多大?會致癌、掉髮嗎?和核磁、B超有什麼區別?

核醫學檢查SPECT

輻射:有,不大,0.1-5.2mSv

檢查原理是藉助於微量核素藥物、現代醫學影像技術與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新技術,高靈敏反映人體內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功能代謝及生理生化的成像方法。

SPECT 檢查主要用於早期推斷腦、心臟、腎臟、肝、肺、甲狀旁腺等人體各臟器的功能改變,血液供給和代謝改變等。SPECT檢查輻射量不高 ,不會對周圍醫護人員、家屬造成輻射損傷。

核醫學檢查 PET/CT

輻射:有,PET與CT輻射劑量疊加,最大僅有15mSv

PET/CT學名“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計算機斷層掃描”,與SPECT的局部檢查不同的是,它針對的是全身檢查。作為目前最先進的分子影像檢查,可以集中進行全身腫瘤尋找和療效評判。但它自費、偏貴。

CT輻射危害有多大?會致癌、掉髮嗎?和核磁、B超有什麼區別?

請牢記一句話——“離開劑量談輻射傷害的都是耍流氓!”對於做CT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一切聽從醫生的安排,只要是即時病情的需要,就算多做幾個,利益也是大於危害,畢竟概率並不大的損傷潛伏期一般在很多年以上。

當然,孕婦及小寶寶要謹慎,這個醫生會把握指徵,但育齡女性就診時要記得把月經情況告訴醫生,避免一些未知早孕接受CT檢查。

如果你有體檢相關問題需要解答,歡迎留言或聯繫小微,專業的體檢諮詢師隨時幫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