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十八怪及奇趣風俗-民族十八怪(九):黎錦龍被絕中外

海南十八怪及奇趣風俗-民族十八怪(九):黎錦龍被絕中外

黎錦龍被絕中外

黎錦龍被這一民間工藝品是黎族織錦中的精華,龍被也稱“崖州被”,有些地方叫做大被。龍被是黎族織錦中的珍品,是黎族紡織品中紡織難度最大、紋飾文化品位最高的織錦工藝品。是古崖州自西漢開始起供奉給皇宮的“貢品”。因為是貢品,所以被稱為“龍被”。

龍被在史書上稱為“崖州被”。是黎族的宗教用品和民間藝術品。關於龍被的記載最早可考的資料是《後漢書》:“武帝末,珠崖太守會稽孫幸調廣幅布獻之,蠻不堪役、遂攻郡殺幸。”又曰:儋耳(古代大陸對海南的名稱)“土地沃美,宜五榖,蠶桑。知染採文繡,織成文章如綾錦。有梧桐樺,績以為布,幅廣五尺,潔白不受垢汙。”

從西漢到唐、宋,龍被都是上貢皇室的珍貴貢品。特別是元代,龍被的工藝甚至在大陸的織錦工藝中都有較高的知名度。

龍被的織造過程很漫長,從摘棉、脫棉籽、紡紗、染紗到織繡出龍被,時長半年到一年。在織繡前要請道公來舉行開織儀式,保佑織繡者早日順利完成織繡。織繡完後也要舉行儀式,感謝神靈保佑龍被如期完成。

龍被一般長2~3米,最長可達3.8米,寬1.1~1.4米。因為織機的原因,最寬不超過50釐米。因此龍被都是由二聯幅、三聯幅、五聯幅拼織在一起。在黎族各支系因方言和土語不同織出來的龍被拼幅也不同。不過以三聯幅居多。三聯幅龍被由三幅彩錦連綴而成,,以龍紋、鳳紋、麒麟紋和魚紋為主體紋樣,花卉紋為輔助紋樣。

龍被的作用在黎族已經被視作神物。據傳在每個支系的黎族垌主、頭人家裡珍藏一床龍被。族系裡有人去世,頭人就取來龍被蓋在去世者身上。棺材下葬前再把龍被取回頭人家裡收好。

2003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文化部列入“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國家級試點”;2005年9月,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9年10月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不過,因為土棉紗、織機、天然染料來源、製造手工藝傳承等原因,“龍被”工藝已失傳近百年。

(個人版權謝絕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