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勇的德国警方:慕尼黑惨案与初代高精度大狙(下)

W2000实际上有两个型号,这两个型号的W2000都没有独立的称呼。其中两者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早期W2000的枪口装置是一个圆筒形的消焰器,而后期型W2000的枪口装置是一个鸟笼型的消焰器,而且晚期的W2000还对内部的导气系统进行了一些优化。


知耻而后勇的德国警方:慕尼黑惨案与初代高精度大狙(下)

后期型W2000


早期型W2000拥有三个口径的版本,分别为.300WM版、7.5X55SWISS版和7.62NATO版本,后期型W2000则取消了7.5X55SWISS口径,只剩下了.300WM版和7.62NATO版(可能瑞士警察单位验收了这款枪之后也不怎么能接受,明确表示过不会继续采购该枪)。

被神话的W2000

W2000确实是一把看上去十分前卫的半自动狙击枪,不过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的话,很多设计都相对浅显。当然W2000是几十年前的产品,不能对它有过高的要求。


知耻而后勇的德国警方:慕尼黑惨案与初代高精度大狙(下)

枪管是被固定死的


W2000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机匣,枪管、导气管等部件被直接固定在上下两条导轨之中,在侧面则用多片侧板加固。其中两脚架就被固定在靠近枪口的上导轨上,按下两脚架前端的卡笋,就可以将两脚架在导轨上前后滑动,不过遗憾的是,W2000的两脚架并不具备伸缩功能,想要调整两脚架角度必须按照以上步骤进行调整。


上导轨右侧则固定着一个背带装具,这个背带装具与W2000专用背带组合起来后,人们就可以发现W2000的背带系统有多么巧妙。W2000的背带是背包式的,在前背带挂钩附近还有一个厚实的皮革材质的护垫,当把专用背带前后都固定住时,射手可以将W2000像背书包一样枪口像上背负而行,而那个厚实的皮革护垫将会像枕头一样,避免射手的头部磕碰到W2000的枪身上。这样的设计非常贴心,可见瓦尔特公司在设计这款狙击步枪时的匠心独运。


知耻而后勇的德国警方:慕尼黑惨案与初代高精度大狙(下)

背带非常特别


木质握把的又下方还有一个可调节的掌托,当射手长时间拒枪时这个掌托可以减少射手右手的疲惫感。需要调节这个掌托时,需要拧松掌托右侧固定用的螺丝,调整好高度和角度后再将螺丝拧紧。这种设计在一些竞赛级的步枪上才可以看得到。在木质握把后还有一个形似握把的凸起部,这个部件的正确用法是射手在坐姿拒枪时用左臂肘弯夹住来提高稳定度或当做卧姿拒枪时的尾部支撑部。而木质枪托最尾端,是一个软质肩垫,这个肩垫同样可以调节,其调节方式与握把上的掌托如出一辙。值得注意的是,使用W2000进行坐姿拒枪时的姿势非常诡异,这种姿势可能只用W2000的用户才会用得到。


知耻而后勇的德国警方:慕尼黑惨案与初代高精度大狙(下)

弹匣特写


至于它的扳机,则采用了平口扳机。W2000作为初代高精度步枪,它的扳机力度恰到好处,而且这个平口扳机同样也是竞赛级别的。扳机之上,则是W2000的保险所在,射手扣动扳机的手伸出食指就可以将其推动。或许瓦尔特公司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将保险的拨动行程设计得非常短。值得注意的是,W2000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这样的保险,而且是通用的,这在W2000上显得很不协调:W2000并不是一款左右通用的狙击枪。


知耻而后勇的德国警方:慕尼黑惨案与初代高精度大狙(下)

特殊的坐姿拒枪姿势


扳机护圈前方,则是弹匣所在。W2000使用单排供弹、容量为6发的弹匣。弹匣底座有标有适用枪弹的型号,而弹匣卡笋位于弹匣前端,按下卡笋后弹匣会自动弹出。当弹匣被插入弹匣座时,几乎完全没入枪身之中,这让人难以在正常角度下判断W2000是否装有弹匣。

尾声

由于W2000价值高昂且几乎绝迹,因此W2000的拆分资料难以获得。根据岩岛拍卖会的工作人员描述称,W2000不完全拆分的步骤非常繁琐,需要先旋转肩垫,之后再取下托腮板,然后才能缓慢得抽出枪机,再使用工具将前护木的销子按下后卸下前护木……总之拆分顺序不能乱,之后的拆分步骤之繁琐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


知耻而后勇的德国警方:慕尼黑惨案与初代高精度大狙(下)

保险特写


因为做工精密复杂、产量极低和高昂的价格,W2000成为了枪械收藏者手中的抢手货,现在的W2000早已有市无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