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时光流逝,血与泪的记忆,不能忘,亦不敢忘。曾经面对悲痛的民族历史,于沉睡中惊醒的中华儿女,发出了“不愿做亡国奴”的呐喊。从白山黑水到南国丛林,从长城脚下到太行山下,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历经苦难的中华大地上,汇聚起救亡图存的洪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勿忘国耻,捍卫和平,吾辈当自强。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缅怀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铭记历史,时刻警醒。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痛恨战争,也痛恨敌军,难以磨灭的历史让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有一个被称为“汉奸县”的地方,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黑龙江省中南部的方正县,没有光鲜亮丽的故事,没有什么社会名气,没有四季如春的天气,有的只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很少有人知道。从古至今,人民为生活不断迁徙,只会选择走向条件优渥之地。没有好条件的方正县渐渐变得人烟稀少,众多人背井离乡。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1937年,这里竟然涌入了一万多日本人。由于来自敌国的他们并不惹人待见。东北寒冷的自然环境本就残酷,背井离乡也是很多日本人不愿意的,而在日本政府的诱骗之下,这些人来到日本开荒拓地。为了逐渐吞食掉中华大地,他们成为了“开荒者”。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日本政府对于东北给予厚望,这里是他们打开中国大门的“钥匙”,是一处宝地。他们建立起臭名昭著的“伪满洲国”,占领土地,侵占资源,为所欲为。他们鼓励“开荒者”举家迁移,吸引更多的日本人前来。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多数日本底层人民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随着政府的步伐来到中国的土地谋生。日本政府企图通过这样的方法,一点点逼走或者同化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为自己的侵占埋下铺垫,进行扩张侵略的阴谋。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人用鲜血筑长城,奋起杀敌。国家危难之时,无数中国人挺起脊梁。日本长达14年的侵略,让中华大地硝烟四起,我们不能没有祖国,祖国需要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冲锋陷阵。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在国人的愈战愈勇后,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侵略我们的日本官兵纷纷落荒而逃。日本政府已没工夫理会方正县的“开荒者”,没有多余的价值和利用性,他们被遗留在中国的土地上。面对回不去的“开荒者”,方正县被迫收留了余下的4000多名日本人。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回望那段历史,面对被抛弃的“开荒者”,中国人没有残忍地将其杀害,因为方才经历过杀戮的民族心存怜悯,他们对亲人被杀害感同身受。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方正县的人民收留下孤儿,为其他移民提供庇护所。岁月如梭,“开荒者”的故事已经逐渐被时光掩埋,旧事他们都不愿再提。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有一天,方正县突然在网络的发酵和网友的骂声中冲上热搜,之所以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知道它,只因为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他们自己也认为被称为“汉奸县”很丢脸,都不想开口承认自己的故乡。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2011年的时候,方正县背上 “汉奸县”的骂名。战争年代,有人为苟且偷生,成为汉奸叛国者,可一个县都是汉奸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事实并非如此,方正县的人民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收留“开荒者”,长大之后、稳定之后,他们为表达感恩之情,修建出一处中国养父母公墓,设立名录墙,名曰“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据当地有关人员介绍,中国养父母公墓相邻之处是日本人公墓,并设立“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当地的百姓为避免引起瘟疫,本着慈悲之心,埋葬了离世的日本人,这便是日本人公墓来源。在两处公墓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国人的宽容善良,也是方正县里两国人民相处的见证。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日本人立碑,这种自身带有热度的话题给方正县的人民招来骂名。立碑的行为使众多有血性的国人无法接受,在他们眼里,这和汉奸没有什么区别,有人认为这是当地的政府因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举动。

如今的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早已不是从前任人宰割的弱者,又怎会因发展经济无所不用其极。强烈的爱国之心让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言辞激烈,让方正县的人民饱受辱骂。除此之外,更有甚者朝石碑泼墨、砸碑。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不得不说的是,这座碑上刻着的名字,是那些被滞留的 “开荒者”,作为日本政府侵华的工具,与侵华日军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他们没有伤害我们的同胞,他们前来的目的是开辟土地为政府所用。若非如此,当地百姓怎会接受他们,还与他们一同生活。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由于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方正县立碑事件的最终结果是,中日友好园林已关闭,石碑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坏,这是那些参与闹事的人想看到的结果。很多人不知道这些“开荒者”并非侵华日寇,他们为生计被日本政府带来中国却惨遭抛弃,如果可以自己选择,又怎会沦落在异国。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我们方正县的同胞,他们因为历史遗留的问题被迫接受没被带走的异国人,因为网上的人不明真相而背负罪名,他们在为中日关系默默努力,最终还是被国人误会为侵华日寇立过碑,还被称为“汉奸县”,如今让当地人饱受歧视。方正县的同胞也有很多苦衷,他们何尝不愿意光明正大说出自己的家乡。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人之初,性本善,拥有善良品德的方正县人民不忍心看着落魄的“开荒者”无处可逃。方正县能够成为中国日本人最多的县,国家外交部也允许立碑,我们应该尝试理性接受这些历史。方正县的人民惹了众怒,可不得不说,事件有两面性,又如何说得清是非对错。

它曾被称为“汉奸县”,为侵华日寇立过碑,如今当地人饱受歧视

爱国之心,人人都有,和平来之不易,万不能被过去的仇恨蒙蔽双眼,要理性地看待历史。无论从前日本政府的行为多么不齿,方正县人民以德报怨收养和照顾这些滞留的日本移民,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方正县的历史是一段极其特殊的历史,也是伟大国人人道主义情怀的体现。

结语:

我们身处和平的年代,也需时刻回望历史,回望战争,才能体会和平生活的珍贵。今天的世界也并不安宁,多极化日趋明显,我们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无疑是种幸福。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体现出无数国人发自内心的自豪。

资料来源:

《诗一首》

《日本开拓团移民侵华纪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