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日本是上策”,这是大师陈寅恪说的吗?难道他真是“汉奸”

“投降日本是上策”,这是大师陈寅恪说的吗?难道他真是“汉奸”

陈寅恪,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陈寅恪学识过人,被誉为“公子中的公子,教授中的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对陈寅恪极度肯定,“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用现在的话来说,陈寅恪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祖父陈宝箴是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诗人,母亲俞明诗和曾国藩还是亲戚关系。这样的家境,让陈寅恪获得两项顶级资源,金钱和人脉。陈寅恪12岁留学日本,20岁去了欧洲各大高校留学,28岁又去了美国哈佛大学。

“投降日本是上策”,这是大师陈寅恪说的吗?难道他真是“汉奸”

当吴宓在哈佛大学遇到陈寅恪后,大为感慨:“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陈寅恪回国后,恰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创办,吴宓担任研究院主任,他极力推荐陈寅恪担任国学院导师。陈寅恪很快成为了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还与王国维、梁启超并称为“清华三巨头”,当时他不过35岁。

这是一个天才,一个传奇人物。人红是非多,大师也未能幸免。近些年来,关于陈寅恪身上的争议,集中体现在他在抗战时期呼吁“投降日本是上策”这件事上。都说知识分子有气节,陈寅恪是大师,难道真的呼吁投降侵略者?

“投降日本是上策”,这是大师陈寅恪说的吗?难道他真是“汉奸”

笔者查阅史料,发现这个主张出现在《南渡北归之南渡》中,这是一部描述抗战爆发后,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这部书涵盖20世纪几乎所有人文社科领域大部分大师级别的人物。

《南渡北归之南渡》中第382页记载了一段陈寅恪的原话,“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此次事变,结果必为屈服。华北与中央皆无志抵抗。且抵抗必亡国,屈服为上策。保全华南,悉心备战;将来或可逐渐恢复,至少中国尚可偏安苟存。一战则全局覆没,而中国永亡矣。”

“投降日本是上策”,这是大师陈寅恪说的吗?难道他真是“汉奸”

陈寅恪说这段话的时间是“卢沟桥事变”后一个礼拜,大家仔细读几遍,字里行间是不是有埋怨的味道?然而,很多人就拿这段话指责陈寅恪,认为他丢了读书人的骨气,不配称为大师。这是最大的误解,陈寅恪一家都是铮铮铁骨。

当日军占领北平后,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绝食而亡。父亲之死给陈寅恪触动很大,他拒绝了去日伪大学教书的邀请,没等父亲丧事结束,他就加入到了“西南联大长征”的南迁队伍之中。

“投降日本是上策”,这是大师陈寅恪说的吗?难道他真是“汉奸”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有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提出不要为难陈寅恪。当时香港物资匮乏,香港日军司令部就派人给陈寅恪家中送了不少面粉,结果陈寅恪拒绝了。如此性格,能说陈寅恪没有骨气吗?所以,我们要多了解点真实的历史。

参考资料:《南渡北归之南渡》、《国学大师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