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 生活好——屯留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侧记

深秋,伴着蓝天白云穿行于屯留县乡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民房整齐有序、污水有效管控、垃圾分类管理……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

近年来,屯留县以“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不断健全责任保障机制,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使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脸”,为广大群众营造了良好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走进屯留县李高乡北宋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街道,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文化休闲广场,一面面展现北宋村历史的文化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街净、景美、村靓的绚丽画卷。

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置了“可腐烂与不可腐烂”双向投放家庭垃圾收集桶。“以前垃圾乱扔、柴草乱堆、污水横流,现在村里有专门的垃圾箱,环境美了,生活舒适了,我们村越来越美了。”北宋村村民杨建岗说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作为李高乡首批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北宋村充分宣传发动,迅速掀起了清理整治环境的高潮。村委会副主任杨爱春介绍说,北宋村整治过程中,乡、村共投入500多人次、投工12000个,清除垃圾200余处、2万多立方米,拆除违建20处、3000平方米,腾退土地30亩,拆除院外厕所100座;筹资1000万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2000米、排水沟1500米,建设了3个文化广场,配备了体育设施,建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村民郭爱军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家具、日用品摆放得非常整齐,厨房灶台擦得干干净净,就连农机具等物品也在指定位置摆放。“我家的旱厕已经改造成水冲式厕所,真是太方便啦!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乡亲们都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我们都想享受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郭爱军说。

从昔日村容村貌“脏乱差”到如今焕然一新,北宋村的变化是屯留县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针对行路难、如厕难、村容村貌差等农村环境“短板”,屯留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为统筹做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成立拆违治乱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召开专题动员部署工作会议,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全力推动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拆除违建4900余处、72.26万平方米,共腾退土地2600余亩;取缔违法洗车加水点126处、牲畜散养点255处,规划整治各类线路532公里;组织2230名县直机关干部和2000名企业职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突击行动,共出动大小车辆2.3万台次,清理“六堆”70970立方米。同时,开展三项工作专项治理,建护坡5.8万米、修水渠1.1万米、治便道6.9万米,完成5条国、省、县道总长76公里绿化提档工程,打造了30个整治示范村。主动承接实施了1.2万亩潞安采煤塌陷区治理项目任务,把昔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沉陷区”变成了“米粮川”,“臭水坑”再造为“观光湖”,有力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

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必须补上的短板,屯留县结合实际、立足民生,加快推进厕所革命。统筹规划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与改厕工作,注重合理衔接,以城郊村、水源地保护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人口稠密的村庄为重点,在3个乡镇7个行政村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比例,带动了厕所粪污的有效治理。

垃圾治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大事,该县努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形成县乡村三级环卫管理网络,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清运与处理体系,实行“一把扫帚扫城乡”,235个行政村实现了垃圾不落地管理。针对当前农村可腐烂垃圾、畜禽粪便处理难的问题,该县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先后在李高乡北宋村、张店镇南沟村、吾元镇西岭村、路村乡老军庄村等建起了500方、300方、700方的沼气池,配套了公共茶炉、公共浴室,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服务功能。该县将可腐烂垃圾沼气综合处理站建设作为连接养殖业、种植业循环发展的的桥梁,利用产生的沼渣沼液大力发展有机高效农业,使“规模养殖-沼气处理-有机农业”闭环运行,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可腐烂垃圾沼气化利用”的新路径,创造了垃圾分类治理与循环利用的“屯留特色”。

随着屯留县人居环境整治的加快推进,带给老百姓的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如今,屯留县立足该县农村特色,打造了丰宜镇石泉村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西贾乡张贤村、吾元镇罗村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14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形成了具有屯留地域特色和持久生命力的美丽村落。(来源:长治日报 常乾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