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今日看點: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一雪前史,今天給大家聊的是宋與偽齊的戰爭。紹興三年之前,相互敵對的宋與偽齊,雖然戰事連綿,但稱不上全面戰爭。偽齊幾乎將全部兵力,用於平定封域之內為宋而守的孤城,紹興二年,始克西京河南府,去除了心腹之患,又攻克商州。三年,得順昌、潁昌府及商、汝州,又會同金軍,克鄧、隨、襄、郢、唐諸州及信陽軍。不過,當時金齊聯軍所面對的是各支分散的力量,其中宋在襄、鄧一帶的主力部隊,是義兵改編而成的李橫部。宋的正規軍,忙於構築兩淮防線,既無成規模的反擊,亦未有效支援河南地區的孤軍。

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齊乘

至紹興四年初,雙方都已做好了全面戰爭的準備。偽齊已佔領了河南全境,試圖繼續南進,獲取淮南之地。金已放棄了入川的企圖,集中力量攻取了陝西最西面的熙河路,遂有餘暇東顧。而宋方已將兵力調整完畢,前沿地區的小股部隊已併入五支大軍:淮東、淮西張俊、劉光世、韓世忠軍,荊湖北路岳飛軍,以及四川吳玠軍。五月,宋軍先發動攻勢,岳飛軍北出,由偽齊手中奪回鄧、隨、襄、郢、唐等州,一度向南凹陷的中部防線重又拉平。九月,金、齊聯軍全面進入兩淮。十月初,韓世忠軍重挫金軍一部於大儀鎮。而其東面,楚州失陷,西面,金齊聯軍大部攻取了光、滁、濠等州,但在廬州、壽春城下受挫。至年底,聯軍不耐“野無所掠”的膠著狀態,逐次放棄新得的淮南諸州,退回北界。

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岳飛墓

這一年的戰果不算輝煌,但至少說明,宋軍的防禦體系已臻成熟,西路以大散關、中路以襄陽控扼南下通道,而東路則不同,戰線在江、淮之間移動,但數支大軍的機動作戰已能與宋方慣用的守城戰結合,利用山脈、河流密佈的地形,展開多路線、多層次的阻擊戰,敵方通常以強勢渡淮始,向南推進過程中阻力不斷增大,即使能深入到長江北岸,也已疲乏無力,只能廢然而返。

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岳飛

這種態勢,金軍也無力打破,但又怪劉豫無能,當時交予他滅宋的責任,立國四年,全無實現的跡象。劉豫也體味到金的不滿,金軍退回不久,金太宗崩(宋紹興五年正月),政局更新,劉豫請求立其子劉麟為太子,想試探金方是否會支持偽齊長久存在。金方提出要求:伐宋有功,則立之。劉豫明白,現在必須證明本政權存在的價值。阜昌七年(宋紹興六年),劉豫籤鄉兵三十萬,命劉麟親率,以十月渡淮,分三路南侵,劉麟由中路攻壽春府(今安徽壽縣),孔彥舟趨光州(今河南潢川縣),劉豫侄劉猊趨定遠縣濠州(今安徽定遠縣)。但空巢而來的偽齊軍,其戰鬥力卻與宋的兩淮大軍相去甚遠。孔彥舟圍光州不能下,東路劉猊軍更是大敗於定遠縣藕塘。劉麟自將十萬人攻宋壽春府不克,進犯廬州,聞劉猊之敗,也率軍北逃。宋軍銜尾窮追,過淮而止。

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岳飛抗金

此次,偽齊是盡力而為。然而,這個政權先天不足,遑論其統治的合法性和治術的合理性。政權匆匆而立,在兵制上,便無法有適當的規劃,既未新建一套完整的徵兵制,亦未能像宋政權一樣,有成熟的募兵制,其常備軍由各種來源的軍隊拼合而成。金軍攻佔陝西后,雖也旋即交予偽齊,但戰鬥力較強的原陝西宋軍,卻一直未被用於淮河前線。構成偽齊軍隊主力的,應是投誠的北宋河南地區的地方部隊,以及被逐到淮河以北的流寇若李成、孔彥舟部。地方部隊的戰鬥力顯然無法高估,所以軍事行動中,李成等人扮演了重要角色。讓他們渡淮南下,與成功驅逐他們的部隊去作戰,難度相當高。而在此之外,便需通過“籤兵”亦即臨時由民間抽取壯丁充數。在這種體制之下,偽齊軍隊顯然無法與宋軍匹敵,也就難以完成金託付它的重任。

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金兵

劉豫認識到,繼續把金拉到與宋的戰爭中,既是達成滅宋目標的唯一方式,也是強化金宋對立、從而使金始終堅定支持它的最佳方法。阜昌八年,劉豫強力要求派遣金軍相助,再次發動攻勢。正在此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對宋、齊雙方的實力對比產生重大影響,這個事件被後人稱之為淮西兵變。

富平敗後,張浚仍在四川留了很長時間。當他認為川陝邊境的形勢已然安全,他終於響應數月前即已發佈的召他回京的詔命,迤邐東行。紹興四年二月,張浚抵達臨安,次月,吳玠大捷於仙人關。即便如此,眾口鑠金之下,仍未能使張浚免於被罷職的命運。然而,高宗不改對他的眷顧,紹興五年二月,重新召回他,命為右相兼知樞密院。

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張浚

紹興六年二月,張浚赴江淮巡視,統籌前線事務,伺機組織反攻。他總結巡視所見及多年以來的經驗,認為前線大軍兵力分散是最大的問題,江淮三位大將互不統屬,每逢用兵,相互舉措乖異,配合失宜,時常影響戰局。故而他強烈建議,應對江淮、京襄大軍進行重組,並且,直接將矛頭指向劉光世。

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劉光世墓

當年九月,他陛見高宗時提到,劉光世“握兵數萬,無復紀律,沉酣酒色,不恤國事,語以恢復,意氣怫然,宜賜罷斥,用警將帥”。皇帝對劉光世有看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當然會欣然同意罷免劉光世。問題在於,他家世代為將,在軍方有深厚的人脈,這支部隊又是由他親手將各方烏合之眾統合起來,罷免他之後,誰有足夠的威望鎮服部眾。張浚原先推薦岳飛、韓世忠忠勇,可謀大事。高宗本已定議將劉光世的淮西軍合入岳飛軍,不料樞密使秦檜“以合兵為疑”,事遂中止。

宋與偽齊的戰爭,金國的緩兵之計,給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高宗

張浚為難良久,最終決定由劉光世舊部王德為都統制,而另一勢力更大的部將酈瓊為副都統。酈瓊與王德素來不和,又不甘居其下,“與其下八人列狀訴御史臺”。朝廷又調楊沂中、劉錡往廬州,命酈瓊率所部從廬州還行在。自任命王德之後,酈瓊一直心中游移,聽到調防之命,覺得前途叵測,八月,率其部三四萬人,並挾持淮南百姓十餘萬,叛投偽齊。這頓時加重了劉豫的砝碼。他即刻遣使,再求金軍出師相助。但是金方已決定廢黜偽齊,數萬降軍未能扳回其決心。酈瓊北投之後僅三月,金軍突然執劉豫、劉麟,廢齊而置汴京行臺,以統山東、河南、陝西之地。

總結

偽齊之廢,使局勢突生轉機,也迫使宋迅速轉變對北方的策略。宋、齊對峙期間,宋赴金之使節不絕於道,此或可視作緩兵之計。而於偽齊,則一直力求保持攻勢。然金廢偽齊,準備充分,行動果斷迅捷,接管偽齊之地,幾無波瀾。瞬息之間,金兵已分駐偽齊之境。故在十一月之後,宋所面對的已是金軍。這也正是紹興七年宋何以放棄進攻的行動和謀劃,轉而全力自守、求和之原因。而和議一度變得非常有可能成功。廢偽齊次月,宋使王倫帶回“金許還梓宮及皇太后,又許還河南州軍”之消息。對宋來說,若有望實現靖康元年底金人提出的劃河為界的狀態,較之紹興初年的情況,無疑是一大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