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上周,我和家人请了一位中医大师来家里吃饭。

这位大师治好过很多危重症患者,我很好奇他为何如此神通广大。

他摆摆手,很谦虚地表示,自己不行。

我当然不信,医院治不好的病人都给治好了,这叫不行啥叫行?

他见我不信,便放下筷子,很认真地给我讲了个故事:

据说,司马迁的《史记》里记载过这么一件事:

魏文王曾经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不信,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又答:“因为我大哥治病,是病情发作之前他就给人家治好了,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是大哥治好了病,所以他的名气没办法传出去。”

“我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刚出现的时候就开始治了,所以别人都以为他只能医治一些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字也没有传播出去。”

“而我治病是在病人最严重的时候,所以人们就以为我医术高明。”

大师讲完这个故事,顿了顿,说:“真正厉害的医生,治的都是‘未病’,未来的病。”

听完他的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想想看,好像的确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倾向于称赞和奖励那些解决眼前问题的人,尤其是那些“力挽狂澜”的英雄,而不是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举个例子:有两名交警,他们的工作都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中一名交警,每天会站在一个经常发生事故的街角。当司机看到他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于是车祸发生的几率也就变小了。

另外一名交警,他会每天躲在拐角的地方,司机一般留意不到他。但当他发现司机违规的时候,就会立马出现,去给司机开罚单。

两个交警处理问题的思路完全不一样:前一名交警的做法是解决“上游问题”,他提高了司机的警惕性,让司机有意识地进行安全驾驶,进而避免问题发生;

后一名交警的做法是解决“下游问题”,也就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他才去处理。

按道理说,前一名交警的做法应该更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哪位交警的工作会受到奖励呢?

事实往往是后一名交警,因为他开出了一堆罚单来证明自己做了很多工作;前一名交警虽然更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但往往得不到任何东西。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上到国家,下到企业,都是如此。

比如,世界各国都会在卫生健康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但投资卫生健康系统的具体方法,每个国家都不一样。

总的来说,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上游进行投资,比如给民众提供更健康的食物、更好的营养,加强他们运动锻炼的意识等等,用这些方法来让人们少生病;

还有一种做法是在下游投资,也就是加大对于医疗技术的投资,保证人们在生病之后,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呢?从美国和挪威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对比,可以窥到一些端倪。

这两个国家在卫生事业上的支出占国家GDP的比例是差不多的,但他们选择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美国把大部分钱花在了下游,所以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水平是世界一流的;而挪威,则把很大一部分钱花在了上游。

就是这一点的不同,让挪威的卫生健康指数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美国。

比如,在婴儿死亡率方面:挪威排在第5,美国排在34;

在预期寿命方面:挪威排在第5,美国排在21;

在幸福指数方面,挪威排在第3,而美国排在第19。

国家如此,企业更是如此。

美国有一个在线订机票、酒店的旅游网站,叫Expedia,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携程网。

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Expedia网站

在2012年的时候,Expedia的一位客户经理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基本上每100个客户里面,就有58个客户会给公司的后台打电话,这给公司的客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实按道理说,公司的网站大多都是自助服务,直接操作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再去跟后台客服联系。

即便有些人有特殊需求,比例也不应该这么高才对。

但是一开始,没有人考虑这个问题。

客服部门只是一直努力改善客服人员的能力,他们花了几年时间,对客服进行了专业的培训,最后把通话的平均时长从10分钟缩短到了2分钟。

但这位客户经理发现这个现象之后非常疑惑:“为什么是2分钟,而不是0分钟呢?”

换句话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给后台打电话呢?这是正常的吗?

他决定调查一下这件事。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他发现:这些客户打电话的主要目的,是向公司索要一份行程单。

原来,当客户在Expedia预定了服务之后,公司会发一份行程单到客户的邮箱。但很多客户在填写邮箱的时候,会不小心填错,这导致他们没办法收到行程单。

另外,也有很多人的行程单虽然收到了,但却被分配到垃圾邮件里,所以也看不到行程单。

找到这个原因之后,Expedia公司的技术团队就开始在网页上做调整,要求客户填写两遍邮箱。

他们还创建了一个专门的按钮,让客户可以直接调用行程单。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改进,让给客服打电话的客户减少了很多,比例一下子从开始的58%,下降到了15%。

在没有做出这个改进之前,仅仅2012年一年,客服就要处理2000万个索要行程单的电话。

如果每个电话的成本是5美元的话,那就相当于一年浪费了1亿美元。

在这个案例里,找客服的用户太多、客服压力太大是一个下游问题;而网页上出现的技术漏洞,就是一个上游问题。

在遇到客服压力大这个下游问题之后,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从客服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上游问题”。

但只要上游问题不解决,那下游问题就是无法杜绝的。

反过来说,如果能尽早发现上游问题,并且提早解决的话,那就可以彻底杜绝下游问题的出现。

哪怕没办法完全杜绝,也可以大大提高解决下游问题的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可以避免产生一些严重的后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真正优秀的公司,都无比重视使命、愿景、价值观。

我之前读过一本书,是微软现任CEO纳德拉写的,叫做《刷新》。

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纳德拉《刷新》

根据纳德拉的自述,他让几近没落的微软重回市值巅峰的秘诀只有一个:重新改造和重视微软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但坦白讲,当时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太理解。

实际上,纳德拉做这个决定也并不容易,在内部曾经被各种质疑。

大家都觉得,微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应该做一些更实在的事情,比如:如何夺回被苹果抢占的市场份额,怎样升级迭代自己的产品。

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不把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业务上,偏要搞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很多人无法理解。

有人甚至认为,当时的微软就相当于一栋着了火的房子。纳德拉看着火势蔓延,还不紧不慢地说:我们要打一口井,井里的水不光能救眼前的火,以后就算再发生火灾,也不愁没水了。

但不少人都觉得,纳德拉的方案不切实际:等井打好了,房子会不会已经被烧光了呢?

但很明显,纳德拉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如果就这么匆匆忙忙救火,火灾过去之后,大家就肯定不会再去打井了。

要是每次都这么反反复复,总有一天会来一场大火,把房子全部烧光。与其这样,还不如一鼓作气把根本问题给解决了。

重回巅峰的微软如此,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也是如此:

新人入职阿里之后,第一节课就是学习使命、愿景、价值观;

公司不但会定期组织文化宣讲,还会把使命、愿景、价值观纳入到考核体系,影响收入和晋升。

在阿里看来,一个公司的规章制度,是法治;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德治。

法治,解决的是“下游问题”;德治,才能解决“上游问题”。

看似舍近求远,可一旦解决,很多问题压根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一个理想的组织,一定是德治优先于法治。

关于“上游问题”,推荐你读一本书:

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Dan Heath《上游问题》

书的名字叫做“Upstream”,翻译过来就是《上游问题》,作者叫Dan Heath。

好好读书,勤于思考,争做一个能发现和解决“上游问题”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