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2016年秋天對於創投企業來說,註定是嚴寒風暴提前來臨。這時候媒體也開始注意到很多投資開始收緊,即使是頂尖外資風投,幾個億的投資也打了水漂,由於瘋狂擴張,上百人公司,無法繼續融資到錢,公司又不盈利,就突然資金鍊斷裂。這樣互聯網創業公司不止一家,這樣閃爆式的關閉企業,創始人出走,肯定是對行業衝擊很大,後續影響很大。甚至接下來幾年,很多企業行業,都需要排隊退出,逐漸的,把影響降到最低。作者:迪羅斯的園區

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場景具體到,我們這家創業公司,每個企業單位細節都不同,但趨勢卻一樣。老闆通過媒體報道,和自己融資困難,項目無進展,也感受到了壓力來臨。合夥人之間分歧也開始越來越大,本來開始的時候,方向就有兩個不同,但是沒資金壓力時候,可以同時做。但是,融資困難時候,創業小公司資源有限,只能在一個方向上集中力量了。作者:迪羅斯的園區

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其中一個合夥人帶著自己團隊打算離開了,而同時投資人也反悔了,要撤回一部分投資。壞事總是不是一件一件發生,而是連串的來臨,所以,為何你要明白,金融危機發生就是這樣,互相影響,骨牌效應,具體到企業,結果就是這樣。合夥人散夥,投資人撤資,還好我們這企業沒什麼欠債,想象大企業,債臺高築,天文數字,那麼一個企業是一個社會節點,這個節點如果出現問題,跟這個有關係網絡全都會陷落。單個大公司危機影響面就很大,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單個影響力不如大公司,但是很多小公司同時出現問題,影響就大。作者:迪羅斯的園區

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中小企業斷臂求生,萎縮裁員。其實老闆也說了,如果一次裁員到位,其實反而可能對企業來說是好事,就怕猶豫不決,耽誤了病情,那就沒有回天之力了。第一批,裁員的往往是,非核心部門,性價比不高的職位。這個時候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第一批被裁員人員,面子上確實有點掛不住,憑什麼是我,我不重要嗎?為什麼時候我,我表現不好嗎?真的不是。

讓人力直接去談裁員真的為難,為何?因為,很多中層部門人員,都是老闆直接招聘的,老闆不出面,人力確實難做。初始團隊建立時候,你人力還沒入職,你來裁員我,憑什麼?老闆要直接跟我談啊。但是,通常第一批裁員,公司現金流還比較充裕,這時候,往往會按照勞動法賠償,補償金什麼的也都有。但是,很多員工確實很生氣,這個完全能理解。人力顯然有點招架不住了,有時候我會幫人力一起去談離職事兒。當然我只是輔助回答一些問題。作者:迪羅斯的園區

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但是,對於情緒比較激動員工我都會多說兩句。因為作為過來人,我會暗示她,這是創業公司,意味著第一波裁員,往往代表著風險已經暴露,如果和公司糾纏一年打官司,風險太大,你贏了官司,但是不一定能拿到錢,因為創業公司裁員往往也是現金流出現了問題。但是,我不能直說,希望他們能明白。第一波裁員都是按照勞動法N+1賠償,那就不要計較,那些加班費啥的了。不過,當然我也願意幫著員工爭取,但是和老闆來回溝通,拖延。來回來去談判,有時候糾纏1-2個月,去仲裁,已經輪到公司第二輪裁員了。作者:迪羅斯的園區

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第一波裁員,往往是手術刀式的切除整個失敗的小組織,而第二撥裁員,就會是普遍性的,慢性的藥物治療。往往會通過,調崗,績效考核,公司搬家,2來讓一部分“不適應的”員工自動離職。這樣可以降低裁員成本。但是,這種方式不乾脆利落,“化療”式的治療,會傷及“正常”員工,是一場消耗戰。作者:迪羅斯的園區

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調崗,降薪,業績考核,也會容易引起糾紛,但是,員工要明白,第二波裁員,公司已經不想賠錢給你了,如果第一波裁員你沒拿到錢,趕上第二波消耗戰,那麼就虧大了。往往,這時候,公司融資已經融不到錢了,資金鍊斷裂,老闆只想著籌錢,省錢。第一波裁員後,員工減少,去更便宜,更偏遠,更小的辦公室。


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公司就這樣入駐了更小的辦公室,環境也更差了,但是,也輕裝上陣吧,再搏一把,時間還有一些。但是,往往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除了投資環境變差,此時,政策也出臺了,告訴你,這個方向別玩了,不可以了,要收緊了,愛幹嘛幹嘛,別做這個,如果你做這個,要提供XXXX.老闆腦門已經撓破了,很少吸菸的老闆,開始抽菸。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作者:迪羅斯的園區

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還好,在秋冬來臨之前,夏天時候,我就幫老闆未雨綢繆,老闆差點放棄一筆補貼的錢。還好,我堅持申請到了。錢不多,但仍然夠緩解幾個月的。團隊可能要縮小到創業初期了,半年過去了,項目仍然沒有起色。最後一波裁員,公司連正常工資能發出來就不錯了,還想要補償,真的一分也可能面臨拿不到。公司已經面臨解散了,這時候還要和公司糾纏,要趕緊拿著錢,給多少是多少,要不公司真的死給你看。突然理解了,欠債的才是爺爺。作者:迪羅斯的園區

為何公司裁員要第一波走,倒閉前有何徵兆,大小公司危機一直伴隨


又過了幾個月,要從搬家都更小的辦公室了,還好這已經是2017年盛夏了,也沒有和員工打官司,也沒拖欠員工工資,雖然中間是有些麻煩,但是感覺好像完成了任務一樣輕鬆,老闆腦門上撓的坑也結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