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歲的女兒很怕死

一晃就到春分了。

早晨出門買菜,被路邊的風景迷住了。滿眼的黃綠色。擋也擋不住的春天。

回到家中特別興奮的和女兒分享:“哇,外面的風景真的太美了。我們可以找個時間出去逛一下。”

女兒很淡定的和我說:“我等下還要上好幾節課呢,不能出去。再說了現在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不能到處亂逛。”

為孃的直接語塞。


記得前幾天,給好幾天沒有出門的她一個口罩,準備帶她一起去買菜。人家一拿到口罩就問我:”媽媽,你這個口罩是哪裡買的?怎麼這麼薄?“

“工廠送給我的呀。”

“這麼薄,戴這個出門,是不要命了嗎?給我換厚的口罩。不能戴這個出去。“

為孃的不得不重新給她拿口罩。


再往前一點。剛上網課沒幾天的時候,她看完一本繪本就開始畫圖分析自己,分析到自己的夢想的時候。她和我說:“媽媽,我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

“為什麼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呀,比如做像鍾南山院士那樣的專家,做軍人,做警察,做哪些救死扶傷的醫生。“

“鍾南山就是那個去湖北的爺爺嗎?老師開學的班會里講過。我才不要做這樣的專家。得去武漢,那麼多病毒,會死的。“

“每個人都會死的。“

“這個我知道,我是說做什麼比較容易死。“我明白她說的是職業風險。

“那你可以做醫生呀。醫生可以救助別人。“

“不行。老師班會上講到一個醫生就是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染上病毒死掉的。我不要做醫生。“

“那你想做什麼?”

“媽媽,畫家會死嗎?“

“也許吧。“一邊回答一邊想著畫家去採風的事。

“聽你那麼說,就是有可能。我不做畫家了。媽媽,我還是做老師吧。老師天天在學校裡教書,比較安全。。。。。。可是不過,如果遇到像我們這樣調皮搗蛋的人,可能會被氣死。媽媽,我真的不知道我該做什麼?”

“你還是好好做好你自己,以後再考慮想做什麼吧。”


女兒怕死是從18年就開始的。那個元旦,我帶著她和年幼的弟弟去看望癌症晚期的閨蜜。她目睹了被病痛折磨的阿姨,並在一個月後得知阿姨的離世。那以後,她和我探討了一整年關於死亡的話題。


那個夏天正好有個殺人犯逃到湖裡的島上。整個湖被封。有天放學,我和我說我們往湖邊走一小段 吧。她趕緊往前走,和我說,“那個殺人犯還沒有抓到,往湖邊走太危險。我才不要往湖邊走。”


是的,從那時候起,她就很敬畏死亡。安全意識越來越強。她會囑咐我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要等紅綠燈。


我一直沒有買電動車也是她一直反對,說學校的交通安全知識課上,有很多電動車出事的事情,騎電動車太不安全了,還不如走路或者坐公交車。直到上小學以後因為公交車實在太難等了,不好接送兩個孩子,就買了電動車。剛開始騎,她就要求我要買三個安全帽,每次我,她和弟弟都要戴安全帽。騎車時,她也是一直叫我騎慢點。要注意安全。


平時呢,如果我和她說,這些東西不能吃多,吃都了生病,她基本就能控制自己。有時候實在喜歡吃,吃多了,上火了。那下一次,她就會很自覺的少吃,即便你叫她吃,她都會說,“你忘記了上次我吃多上火的事情了 嗎?”。


是的,我女兒很怕死。因為她也算是經歷過死亡。


我們總是覺得死亡是一個很忌諱的話題。所以不敢和孩子去聊。其實有時和孩子聊聊生死,會讓孩子更深刻體會生命。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有句話說,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等孩子再大點,可以和她聊聊生命的意義。探討下如何過好有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