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景目标,我市坚持量质并举,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89所,着力把教育项目打造成全市“最美建筑群”和“靓丽风景线”,不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合肥市第46中学教育集团中山路中学。

教育项目建设持续加快

位于包河区的合肥市第46中教育集团中山路中学,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学校设计规模54个教学班,可容纳2700名学生,各功能教室齐备、设施完善。在每个教学班级里,均安装有一块智慧黑板,这是一种高科技互动教学产品,可通过触控实现传统教学黑板和智慧黑板间的无缝切换,粉笔书写同时可进行教学内容的同步叠加和互动,实现了智慧教育教学的创新。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中山路中学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我市强化要素保障、教育资源供给强劲的一个显著体现。“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投入优先,全面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教育项目建设资金达67亿元,其中2020年达13.33亿元。教育项目建设持续加快,学位供给稳步扩大。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6所、新增学位9万个,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3所,新增学位28万个。尤其是今年,全市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93个,其中中小学97个、幼儿园96个。

依据《合肥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年)》,根据生育政策调整和城市发展趋势,我市及时修编原有规划,出台《合肥市城市学前教育、中小学布局规划修编(2016-2025年)》,统筹中小学建设的时间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千人指标”,大幅增加教育设施布点,预留发展空间。“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全力速增教育资源供给,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0所以上、新增学位20万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所以上、新增学位7万个,让好学校遍布老百姓家门口。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合肥师范附小南校区。

从“好上学”到“上名校”

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是每一位家长最大的心愿。

为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大班额”和“上好学”问题,我市通过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等工作,着力推进义务教育朝着优质均衡方向发展。

合肥市明珠小学前身是朝霞小学的一个分校,2016年经合肥经开区管委会批准独立办学,更名为合肥市明珠小学。2018年9月,该校申报合肥市第四批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校。自参与创建工作以来,学校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在教师发展、课程建设、橄榄球课程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深受学区居民好评。明珠小学的创建历程只是我市新优质学校创建的一个缩影。据悉,从2014年正式确定第一批41所新优质学校至2019年,我市先后开展了5批新优质学校创建,极大地激发了203所学校的活力与动力,让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优质教育覆盖面越来越广。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合肥市明珠小学。

我市还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采取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名校弱校捆绑、学区联盟、名校集团化等办学方式,发挥品牌增值扩容效应,提升新建和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构建三级一体化机制,推进城区优质教育集团、县城学校与乡镇中心校集团结对合作,推进区域品牌学校与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深入实施乡镇中心校集团化办学。截至目前,我市建立了160多个教育集团,覆盖近700所学校,占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95%。

同时,我市还高质量建设高中学校,为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奠定坚实基础。今年8月18日,位于庐阳区蒙城路与连水路交口的合肥六中新校区破土动工,根据规划,这个总投资超过15亿元、设计规模达120个教学班、可容纳6000名在校生的新校区,将成为我市高中教育发展的又一航母。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合肥六中新校区效果图。

“十三五”以来,我市先后启动建设合肥十中、合肥四中、合肥六中、合肥九中、巢湖二中、合肥特教中心新校区。目前,合肥特教中心北校区项目已经建成,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合肥九中新校区项目部分单体已结构封顶,正在加紧施工,计划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合肥六中新校区计划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合肥特教中心新校区。

当前,我们正在实施普通高中倍增计划,以满足到2022年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20万人办学规模需求,也为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奠定基础。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合肥七中。

素质教育百花齐放

“好学校”不仅基础设施好、硬件条件好,内涵建设也必不可少。“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三点半课堂”,让素质教育的阳光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

3D打印、二胡、国画、腰鼓、播音……作为我市首批“三点半课堂”试点校,2018年,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率先推出这一服务,通过开设87门课程,让全校2600多名学生放学后有了“好去处”。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为破解小学生放学无人接管的“三点半”难题,2018年5月和8月,市教育局分两批从市区遴选了59所小学,借助于第三方研发的“课后三点半公益项目”平台,试点推进“三点半课堂”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019年,市政府把“三点半课后服务”试点增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要求市区所有小学下午放学后均要推行校内托管服务,同时将实施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取得显著效果。截至2019年底,市区152所小学全部纳入试点,服务学生约12万人,学生参与率达到44%,既有效解决困扰学生家长的“课后三点半”难题,又培养了学生在文学、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方面的兴趣与特长,让素质教育的硕果惠及千家万户。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还在全市中小学稳步推进午餐服务工程。2016年秋季开始,庐阳区率先在全区38所公办中小学开始提供午餐服务,每校根据情况不同,采取学校食堂自主经营、学校食堂服务外包、配餐公司组织配送三种运营管理模式予以推进,其他城区也同步跟进。截至2019年底,市区中小学午餐服务工程提供率达99.7%,四县一市中小学午餐服务工程提供率达58.8%。

与此同时,在午餐服务质量方面,各县(市)区、开发区不仅规范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留样、配送等管理,还严格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做好陪餐记录;打造“明厨亮灶”工程,不断完善学生餐后管理,拓宽学校服务内容。到2020年底,我市将确保有在校午餐需求的提供率达到100%。


合肥: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