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手中有糧更要心中節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糧食安全問題近期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出警示,疫情的擴散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糧食安全。一個國家,如果人們面臨“吃飯難”的問題,其他很多行業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4月19日新華網)

我國是資源大國,卻是人均資源貧乏的國家。如我國耕地面積排世界第三位,亞洲第二位,但是人均耕地面積僅1.4畝,還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而加拿大的人均耕地是我國的18倍,印度是我國的1.2倍。“人增地減”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最突出的矛盾。雖然經過努力,我國用只佔世界9%的可耕地面積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特別是近幾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喜人的“連年豐”,讓人們不用再為吃飽飯問題發愁。但也存在人均耕地少、優質耕地少、糧食單產持續提高難度大等現狀。

而現實生活中,有部分國人對我國資源匱乏現狀視而不見,把“節儉永續”的傳統美德拋在腦後,“天價年夜飯”等新聞時時見諸報端,“不買最好,只買最貴”成為一些富人的口頭禪,婚喪事大操大辦越演越烈,宴席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佈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中國城市餐飲每年餐桌浪費食物約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需求量,浪費率高達12%。其中,大型餐館、遊客群體、中小學群體、公務聚餐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如果資源浪費現象不加以有效遏制,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將難以為繼,我們的子孫後代將陷入“無米之炊”的困境。

最近,筆者從一份材料上看到:有一種吃小蟲的動物,每次都吃完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每次都不吃完。這吃小蟲動物節約使用資源的生活方式值得我們人類反思和借鑑。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 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新時代,在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影響糧食安全的當下,我們很有必要學習、借鑑吃小蟲動物節約利用資源的生活方式,從現在開始,每個人都要把“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這三句話銘記在心,踐行“光盤行動”,爭做節約達人,向舌尖上的浪費說再見,共同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不懈的努力。同時,勤儉節約僅靠媒體呼籲、個人自律恐怕很難持久,還需要為制止資源浪費建立制度“防火牆” ,如抓好“禁止餐飲經營者設置最低消費 ”、“餐飲單位要為顧客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服務”等制度的落實。

王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