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原则却被世人嬉笑千年,仁义难道错了?

青青子衿,天天都开心。继续更新,子衿带大家继续了解有趣的历史。手打送上,评论必回哟。

今天要说的这位君主--宋襄公,可是位非常坚持原则的“君子”,但后世却对他颇为不屑。死板教条、假仁假义、可悲可怜,很少有正面肯定的评价。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坚持原则却被世人嬉笑千年,仁义难道错了?

宋襄公

子衿之前的一篇文章说到,齐桓公死后齐国众公子夺位起乱。当时,世子昭就逃到了宋国。原来,之前在一次齐国主持的诸侯会盟中,桓公和管仲就担心过继承人的问题,于是找到了忠厚守信的宋襄公,拜托他以后出事多帮衬些。齐国内乱,世子外逃。宋襄公当然遵守了诺言,出兵护送世子回国即位。

这一事件,让宋襄公在诸侯间大出风头。出名后的宋襄公有些飘飘然,受人敬仰的感觉还真不错啊。既然姜小白可以称霸,我为什么不行呢?我不仅爵位比他高,国家性质也和他齐国不可同日而语,连他儿子不也是我帮忙拥立的吗?

坚持原则却被世人嬉笑千年,仁义难道错了?

宋襄公

的确,宋国的爵位比齐国高,文化积淀也深,至于国家性质的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宋这个国家的历史了。

宋国也是西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之一,但不同于其它国家,宋国的贵族是殷商的贵族遗民。周公制礼乐,以文化治天下。对于这批前朝遗民的态度可说是非常宽容了。宋国被封为公爵国,而且它既不是姬姓亲贵,也不是周朝功臣,基本上属于客国,形式上不直接向周王朝臣服。

这样特殊的身份不仅让宋襄公认为自己有称霸的资格,也决定了后来的那面“仁义大旗”。

我们都知道,齐桓公称霸的旗号是“尊王攘夷”,原因在于当时周室衰微,而且戎狄荆楚经常侵入中原。齐国是周朝的功臣之国,当然要“尊王”,帮助周室“攘夷”了。但宋国是客国,当然不能“屈居”周室之下了。于是宋襄公搬出了后来几乎臭大街的“仁义”二字,还真的做成了一面大旗。

既然要称霸,就少不了会盟。一开始,宋襄公很小心,只请了周边滕、曹、邾、鄫四个小国。没想到四个国家只准时来了两个,滕宣公迟到,鄫国国君干脆没到。宋襄公生气了,扣押了滕宣公,还杀了鄫国国君作为祭天的祭品。

之后宋襄公决定邀请大国会盟,齐国自不必说,为了撑场面,连自立为王的楚国也请了。在盂地宋襄公邀请众诸侯“衣裳之会”,也就是不带军队。会前,公子目夷劝襄公带上护卫,但坚守原则的襄公怎么可能违背自己的约定呢。会上,宋襄公俨然以盟主自居,惹得楚成王相当不满。

坚持原则却被世人嬉笑千年,仁义难道错了?

楚成王

在决定谁来做盟主时,宋襄公提议说有功论功,无功论爵。这功劳大小很难比较,而爵位有谁能比尊贵的宋公高呢?宋襄公自以为小算盘打得精明,却被楚成王给搅了。我楚国是王,比你的公爵大,当然要做盟主了。宋襄公有些惊讶,但还是说,你的王上自封的假王。楚成王反驳说,既然是假王,那为什么还请我来呢?说罢亮出潜伏的卫兵把襄公给抓起来了。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坚持原则却被世人嬉笑千年,仁义难道错了?

泓水之战

回国后的襄公愤怒不已,这南蛮子果然是蛮夷不化,竟敢这样羞辱我。不行!得教训教训他。于是,不顾公子目夷等的劝说,宋襄公强行与楚国在泓水展开大战,竖起那面仁义大旗。

当时,楚军正在渡河,公子目夷劝说襄公趁机攻击,襄公却说要等人家渡河之后。渡河后,目夷又劝襄公攻击,襄公又说要等人家排好阵势。我们号称仁义之军,怎么能趁人之危呢?没错,泓水之战,宋军大败,襄公的腿还负伤了。

战后,目夷指责襄公,襄公却说,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击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目夷说,既然这样还打什么仗,干错给人家做奴隶算了。

坚持原则却被世人嬉笑千年,仁义难道错了?

宋襄公与公子目夷

战后次年,襄公因伤重不治而死。但他的仁义之举却几乎没有得到半点支持和同情,除了孔丘。其实,我们暂时不看那些细节,宋襄公略显尴尬的称霸实际上是当时的两种路线的斗争矛盾的结果。保守派企图维护西周设立的奴隶制、等级制,而革新派却想要凭借实力进行封建化改革。没实力有爵位的宋襄公就不可避免地跟正处于上升阶段的楚国杠起来了。

子衿不支持宋襄公不合时宜的仁义,但却对他深感同情。宋襄公早年有“让国之美”,对臣下也很友善信任。也许是生错了时代,把他安排在了已经不谈仁义的春秋战国。

对于宋襄公,各位怎么看呢?在评论里探讨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