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那個不愛吃小圓白菜的媽媽呀

有一天中午,我和兒子吃飯的時候,一起聽喜馬拉雅兒童裡的《吃掉你的豌豆》這個故事,他連續聽了三遍。


我就是那個不愛吃小圓白菜的媽媽呀


故事是這樣的。

晚餐時間到,為了讓戴西把豌豆吃下去,媽媽開出許多誘人的條件,希望戴西把豌豆吃掉。


吃完就能夠吃布丁、可以晚點再上床休息、不用洗澡、買新腳踏車等等。但戴西怎麼也不肯。媽媽的條件逐步提高,一直到“把豌豆吃完就給戴西買非洲和世界上所有的超市和巧克力工廠和……”的地步。


戴西會把豆子吃完嗎? 她用了一個什麼方法讓媽媽妥協了呢?


為什麼給小娃放這個故事呢?

恩,一定不是為了教育他不要挑食。

因為我就是那個不愛吃小圓白菜的媽媽呀!


小時候,我很挑食,在那樣物質短缺的時代,也只願意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喜歡吃的碰都不願意碰,比如胡蘿蔔、洋蔥、芹菜、香菜這種有巨大氣味的,比如木耳、黑蘑菇、血豆腐這種看起來黑黑的東西,比如,肉餃子,都抗拒,寧可餓著。


所以,很多個除夕夜,別人吃肉餃子,我吃點心,或者炒米飯,記得有一次,我自己炒米飯,把媽的一個鏟子折斷了,手上燙了一個泡,哭了一場。


我小時候很瘦,小學畢業,60多斤,高中畢業,90斤,看起來有點營養不良的樣子,但是身體也並不弱。


所幸的是,父母雖然知道我這樣挑食不太好,但也並不強迫我一定要改正,沒有造成什麼特別的陰影。


直到現在,伴隨成長經歷的豐富,接觸了很多人,到了更多的地方,抗拒的食物越來越少了,但依然還是有很多。


因此,當我的孩子,明顯有挑食的情況發生時,我深深懂得他們的心,不喜歡的東西,怎麼能夠被迫吃下去呢?


記得,日本人松田道雄的《育兒百科》裡曾經說過,有些孩子天生敏感,對於有特殊氣味的食物,比如蔥、姜、蒜等,是非常不喜歡的,甚至長大後依然如此。記得當時朋友圈轉了這段話,炸出來很多同不喜歡的朋友。


松田道雄先生說:將自己喜歡的事帶到自己的生活中,愉快地活著才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媽媽們下功夫把寶寶不喜歡的食物做得更美味,寶寶發自內心地接受是可以的。但如果寶寶還是不喜歡吃,不如讓寶寶吃他喜歡的食物,這樣也有利於減少母子間不必要的摩擦。


深以為然。


我們所需要養育的,是一個活生生的孩子,而不是一個營養均衡,不挑食,不偏食的,只有書中才會出現的標準兒童。


再次推薦一下松田道雄先生的《育兒百科》,雖然成書時間在上世紀,卻非常人性,知識點細緻,適合亞洲媽媽。最重要的,他並不會刺激焦慮,不會說你不這樣就怎麼怎麼不好,而是告訴你,即使不這樣,也沒關係的,最重要的是,媽媽要有一個好心情。


我就是那個不愛吃小圓白菜的媽媽呀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較少會因為挑食或者偏食的事跟孩子發生衝突,當然,有時候還是會被控制慾操縱,忍不住想去幹涉、引導,希望他們能夠儘量營養均衡。但是,通常也會被孩子懟回來,畢竟,孩子的身體,我是做不了主的。


回到這個故事,為什麼放這個故事呢?因為故事的結局太有意思啦!小朋友需要了解,媽媽是什麼樣的。


在聽故事的時候,小娃聽到故事裡的媽媽給小朋友那麼多那麼多的許諾,聽得笑哈哈。然後說,就算不給我這麼多東西,我都會吃的。

我說為什麼呀?

因為不吃會浪費呀。他說。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這小孩太懂道理了?

恩,千萬不要被表象欺騙哦!


通常,孩子過於理智的表達,都是超我在運作,大人這樣告訴他,不能隨便浪費東西,不能挑食。他記住了。他也很希望自己能夠做到,所以,他要表達自己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呢,人還有本我和自我呀。以我對他的瞭解,如果真的有不喜歡的東西放在他的面前,他是絕對不會吃的!小朋友的大部分行為都是本我在指揮,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忠實於自己。而他們的自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平衡超我和本我的關係,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很多大人都還無法做到,要麼被超我控制,忘了自己真實的想法,要麼被本我操控,一切靠本能。


所以,他說說,我聽聽。


故事的最後,原來,小朋友不愛吃豌豆,媽媽不愛吃小圓白菜,但是他們都愛吃冰激凌!


小娃好開心,因為他真的愛吃冰激凌呀,他問我,媽媽你愛吃冰激凌嗎?

我說愛吃呀!

他覺得好奇怪,原來媽媽也愛吃冰激凌啊!

哈哈,媽媽當然也喜歡!


我就是那個不愛吃小圓白菜的媽媽呀


晚上回家,在跟爸爸玩兒的時候,小娃把這個故事複述給爸爸聽,還加入了自己的評論,告訴爸爸,原來媽媽也愛吃冰激凌!爸爸一邊聽一邊跟他互動,兩個人其樂融融。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做兒童專注力訓練的羅老師聽。羅老師說:這說明孩子聽了~聽到了~聽明白了(自己知道)~聽懂了(能轉達或運用)。你兒子已達到聽覺專注的最高表現。


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孩子總是給我們驚喜,我們需要付出的,只是陪伴和支持。


(完)


我就是那個不愛吃小圓白菜的媽媽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