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和遠方”在哪?遠嗎?

“詩和遠方”在哪?遠嗎?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句包含了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話激起了多少騷動的心。

眼前與遠方自然是對立的,但卻又沒那麼絕對。當走向遠方時它慢慢就會變成眼前,自然同樣有著苟且。

每個人的遠方都不一樣,它不是一段距離或一個地方,多遠的距離算是遠方呢?哪個地方算是遠方呢?

遠方無從定義。或許它更像是我們心中的一盞油燈十分簡單明瞭,而我們僅需如石赤不奪般隨油耗盡直至燈熄,重回初始終在遠方。

從此便不再有苟且,回頭看向當時的眼前當下的遠方,重溫舊夢卻不願醒來。


“詩和遠方”在哪?遠嗎?


人生在世難免會被苟且所牽絆,其實不必去在乎它,因為它無處不在,即便是已經到了遠方就能保證沒有苟且了嗎?

我想未必,它與生活那麼密不可分,人能沒有生活嗎?我們何不把它當成饋贈接住而不是想著要怎樣避而不見,因為始終都要面對,逃不掉也躲不開。

“詩和遠方”在哪?遠嗎?


以往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從事這份工作?是真心喜歡嗎?現在這個行業經歷風雨洗禮後薪資沒有那麼多泡沫也就無人再問了。

提問者是想問我是在眼前還是在遠方吧。其實提問者問出這個問題時他已知道心中那盞燈的存在,只是想通過我的回答來讓自己有理由點亮這盞燈罷了。

真心喜歡這一點很重要,這證明你想要而非你需要,想要即會用心去做,想要即不會感覺磨鍊是痛苦,想要即不會有匱乏感,不會有成功或失敗,所有的一切都自然的成為了經歷。不曾想它能帶來什麼,因為它以是你最想要的。

當一切都那麼自然的開始,某天回頭看向自己一路上的腳印是那麼清晰、穩固。不僅如此,它還給你帶來除此之外從未想過的美好。你此時正朝遠方走去,最多是痛並快樂著。

而需要則不然,對待需要我們會抱著目的與希望,從不會在乎過程,看重更多的是得到,稍有些不盡如意就會倍感難過與煎熬。需要不會帶來驚喜有時還會帶來失望。

“詩和遠方”在哪?遠嗎?

發現那盞燈時便清楚了自己的遠方,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之後隨之而來的即是信念,有了信念靈魂就有了生命,此時開始你會越發看見信念的力量有多強大,並看見自己的價值。當然前提是需要把燈點亮並守在旁邊以防被風吹滅。

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時不免會把賺錢當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而金錢是屬於需要那一邊的,就算有了信念靈魂也不會擁有生命。

慢慢的就會問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得到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撫平心中的匱乏。長久以往就會如馬克·金尼所說

“金錢如穿鼻鐵環,隨心所欲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只是我們已經忘了,其實我們本是它的設計者。”

許多人會說沒有錢哪來的詩和遠方,那沒有遠方還會有錢的存在嗎?

即便是當下把遠方看做是一場旅行,在完成旅行意義之後才體現了錢的價值不是嗎?錢永遠是在其後,只有先有了一件事之後錢才有了它的作用不是嗎?

如果你說旅行的意義在於享樂需要金錢來支撐,那是旅遊不是旅行。

“詩和遠方”在哪?遠嗎?


旅行和旅遊有著很大區別,所有的旅遊都要經過旅行的過程,但不是所有的旅行都是旅遊。旅行是尋找的過程,旅遊是享受的過程。

人生就像旅行一樣不斷的尋找、探索、發現,誰是來享受的呢?不都是來受苦的嗎?

只是每個人所受的苦不一樣自然遠方也不一樣。

“詩和遠方”在哪?遠嗎?


當把那盞燈點亮時便開始了人生的旅行,當堅持了許久之後會有人問想過放棄嗎?為何而堅持下來?

其實這類問題不必問,因為就如同去問一個人為何堅持活著一樣,回答自然是因為應該,因為覺得應該活著,因為想要活著,有誰活著是因為需要呢?

遠方遠嗎?不遠,它就在你的手中,你的腳下,你的內心。

如果不點亮那盞油燈不就不會“隨油耗盡,直至燈熄”了?

油燈裡的油是會揮發的,即使點燃後會比揮發消失的快,那又如何呢?

放在那讓其揮發而我們始終擔心什麼時候會揮發完之類的問題又有何意義呢?

不燃燒這油本身不就失去意義了嗎?更可況有多少油誰知道呢?

點亮你的那盞油燈,走向自己的那個遠方。

靈魂有了生命,行動有了力量。

你只需要耐得住性子護著燈不被風吹滅即可。

“詩和遠方”在哪?遠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