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車站軼事

公元2008年7月20日,隨著濟青高速鐵路的啟用,青州老火車站改為貨運站,客運業務正式關閉。站前廣場一片冷清,售票處、候車室的門用磚和水泥堵上了,未乾的水泥漿在流淌,好像流著傷感的眼淚……這個有著百年曆史的客運站,就這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壽終正寢了。漫步在火車站廣場,不禁回憶起與火車站有關的許多童年往事。


火車伴我長大

從小我家就住在火車站西街縣供銷社儲運站大雜院裡,大院離膠濟鐵路的垂直距離不到100米,出大院北門就是火車站廣場。每天不知有多少趟火車鳴叫著,隆隆地駛過,震得家裡的門窗玻璃發出“噹噹”的響聲,有時震得屋笆掉土,就會落在我們的頭上。
鐵路和火車站便是我們童年玩耍的好去處。我們在站前廣場鑽人群、玩遊戲、看熱鬧,有時跑到站臺上去看火車。火車開過來時,汽笛鳴叫,高音就像巨大的鐵獸發出嘯叫:“嗚——,嗚——”,驚天動地,震撼人心,我們都嚇得趕緊捂上耳朵;低音就像孩子們吹口琴發出的“嗡——,嗡——”聲,溫柔而多情。它那“哧、哧、哧、哧”有節奏的喘息聲和跑起來“嘎達、嘎達——嘎達、嘎達”撞擊鐵軌縫隙的聲音,就像是火車的肺在呼吸,心臟在跳動。
我們有時跑到貨運站去看裝卸工卸煤、卸木頭。上初中時,車站聯中搬到了鐵路北大華路口,我們每天上學、放學,來回走四趟。我們並不按部就班地走鐵路道口,而是抄近路過鐵路,有時鐵路上停了火車,我們就從火車底下鑽過去。現在回想起來是很危險的,但那時我們一點也不害怕,甚至在火車開動時我們照樣從容地從火車下面爬出來。


從小就想嘗試一下坐火車的滋味,有一次父親要去張店(即淄博)出差,決定帶我一起去。聽說後別提有多高興了,蹦蹦跳跳地跟著父親來到火車站,父親買好票、帶我進入檢票口,走進長長的站臺。列車緩緩駛入,我也懷著新奇、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列車。車窗外樹木房屋快速地往後飛馳,那是多美好的景緻啊。然而,美好的心情隨著乘警的驗票雲消霧散了。原來父親上車時沒給我買票,通過檢票口很順利,可認真的乘警說我超高了(可能真的超了一點),非要補票。父親跟乘警解釋甚至是爭辯。我畏縮在父親的懷裡,瞪著驚恐的眼睛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忐忑。

有趣的火車站設備

在離火車站站臺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給火車頭加水的裝置——水鶴,遠遠看去就像一隻單腿兒亭亭玉立的仙鶴,伸著長長的脖子,出水口朝下彎著。工作人員打開閥門兒,碗口粗的水柱“嘩啦嘩啦”數分鐘就能把30立方米的火車頭水箱加滿,然後它就會被繩子拽著旋轉九十度,靜靜地站在那裡,等候下一輛車頭來加水。
“揚旗”看上去就像是幾面金屬製作的旗子,它靠人工手動操作指揮火車通過,學名叫做臂板信號機,一般有紅色白條和黃色黑條帶魚尾的兩種。揚旗處於平行位置時,表示火車不能通過;揚旗全部向下呈45度角落下時,表示火車可以快速通過;只有一面揚旗落下則表示火車可以慢速從岔道進站或者是可以出站。後來就換成了類似現在馬路紅綠燈樣子的信號機,不過,鐵路的信號機都貼近地面。


那個時候通訊設備落後,火車上沒有對講機,也沒有電話,火車司機和站臺調度員聯繫的方式是靠一種原始的機械裝置,叫做“路籤套”。這種路籤套看上去就像一個籃球圈,掛在一根立在站臺旁的杆子上。路籤套下面裝一個皮革套,裡面有調度員簽發的指令,指示火車司機注意前方情況,或減速,或提速等等。火車經過站臺時,司機就會從火車頭窗子裡面伸出一根鐵鉤子,在經過站臺的一瞬間“咔嚓”一下把路籤套鉤走,然後閱讀,按指令行駛。
這些鐵路設備早就消失了將近50年了,現在說出來人們很可能聽起來十分陌生。

熱鬧的候車室

“文革”開始時,火車站也熱鬧起來,紅衛兵搞串聯或者去北京接受毛澤東的接見,都要坐火車,而且不花錢。其實那時很多人只不過是藉此機會出去旅遊玩玩罷了。我們都太小了,沒有機會出去。學校裡也亂了套,大哥哥大姐姐們忙著搞運動、批鬥校長老師,我們失學了。大街上整天紅旗招展,鑼鼓喧天,喊口號,遊行,牆上貼滿了大字報。對於什麼“山工總”啊“東方紅”的,我們不感興趣,也不懂。我們感興趣的是跟在遊行隊伍後面,去搶那散落的花花綠綠的傳單,我們從來不去看上面寫的什麼,而是如獲至寶地把傳單藏在家裡攢著。那時的益都火車站候車室就是照片上這個樣子,10間平房北屋通著。到了晚上候車室裡熱鬧非凡,經常有紅衛兵在這裡表演節目,唱語錄歌,跳忠子舞,我們也擠到旅客群中去觀看。等節目結束時,我們便把平時撿來的傳單,學著大人的樣子呼啦呼啦撒向人群,看著人們爭相去搶那些過了時傳單時,我們便在一旁拍手哈哈大笑。


小賣車

人們對於那種墨綠色的火車客車廂並不陌生,對於貨車車廂比如悶罐車、敞篷車、油罐車、保溫車什麼的也習以為常,但有一種車廂對於人們或許有些陌生——小賣車。小賣車實際上是由一節車皮做的專門服務鐵路職工的流動售貨車。那時益都火車站屬於青島鐵路局管轄,大約一個月左右小買車來益都站供應一次貨,每次都停在貨運室北面的岔道上。因為我大姑父是鐵路工人,我們有機會用他的《供應證》去購買譬如青島產的鈣奶餅乾、醬油醋、醬豆等東西。在物資貧乏的年代裡,能吃到大城市的這些東西,是非常榮耀和奢侈的。
沾了“吃喝遊客”的光
1972年以前益都火車站檢票口位於候車室西側,非常簡陋,就像一個木製的大門樓,檢票口兩側是刷著白漆黑槓的木柵欄,透過木柵欄可以清楚地看到站臺裡面的情形。後來把木製的檢票口改建成了磚混結構。這個檢票口的建設沾了一個外國人的光,他就是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1972年夏天,西哈努克親王準備訪問青島,膠濟鐵路沿線都進行了整修,所以益都火車站才建了這個新的檢票口。有一次我聽見我奶奶和一幫老太太聊天說:一位國王要從益都火車站經過,叫“吃喝遊客”,因為青州土話裡邊“喝”都念“哈”,老太太耳背,把西哈努克捋音兒,說成了“吃喝遊客”。不過這位國王在中國確實“吃喝”很多山珍海味,也遊山玩水,去過很多地方。 (童臘五)


老火車站軼事


火車站站臺

老火車站軼事


信號機和水鶴

老火車站軼事


火車站候車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