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武漢拼命!他在重症病區堅守50天

“國家有難,應該挺身而出。作為醫者,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重症醫學中心副護士長(呼吸治療中心護士長)李偉說。

李偉是炎陵縣壟溪鄉坂溪村人,碩士畢業, 是AARC(美國呼吸治療協會)認證的呼吸治療師,這一職業全國僅約 500 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奔赴武漢一線抗疫的 50 天裡,李偉 一直堅守在重症病區。回顧當時的點滴,仍舊給人滿滿的感動。

穿著尿不溼,連水都不敢喝

帶著鄉音做廣播撫慰患者

2月8日,李偉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援鄂國家醫療隊奔赴武漢。

“去的路上,大家一直在互相打氣,喊加油, 但高鐵車廂裡氣氛還是很沉重。我們到的時候是晚上,整個城市燈火通明,但特別安靜,似乎 連空氣都是緊張的。”李偉告訴記者,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在進病房之前,他壓力還是很大。然而,看到病人的那一刻,很多事情就來不及去想了。

為武漢拼命!他在重症病區堅守50天

李偉站在武漢市民送來的橫幅後拍了一張照片 通訊員供圖

2月9日22點,李偉和同事進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一個50張床位的重症病區。

在重症病房工作,院內感染是最可怕的。為了最大程度預防感染,李偉每天要按照最嚴格的程序穿脫防護設備,從清潔區到隔離倉,要經過五道門四個緩衝區域。特別是出隔離倉,脫防護設備程序比較複雜,每一步都不能錯,一旦錯了,就意味著被“暴露”,必須停止工作馬上進行醫學隔離。

“為了防止暴露,大家都儘可能地勒緊防護設備。有個同事可能是因為勒得太緊,結果缺氧、眼壓過高,工作的時候直接吐了。”李偉說,他穿著尿不溼,連水都不敢喝。戴上視物模糊的防護頭罩,在缺氧的狀態下搬動身上插著各種治療管道的患者,是對團隊協作和個人體能的雙重挑戰。

為了鼓舞、撫慰病人,李偉和同事利用護士 站的設備,每天帶著鄉音開展小廣播:“親愛的爹爹婆婆,叔叔阿姨,你們好,我們是從毛主席家鄉來的‘湘雅三醫院醫療隊’,我們將負責為 您診療……”在這個籠罩著悲傷的地方,需要堅定與希望,小廣播響起,給了病人治癒的信念, 也給了病人生活的期待。

2月19日,病區第一批兩名女性患者出院。 10天裡,李偉和團隊從最初的震驚到冷靜後的應對,總結出了新冠肺炎病房的整體護理模式,並向 同行傳授經驗。

緩解患者“會呼吸的痛”,制定設備標準操作流程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像李偉這樣的呼吸治療 師,仍會是絕大多數人聞所未聞的職業。呼吸治療 師,簡稱RT(respiratory therapist),最早起源於美國, 是介於醫生與護士之間的一類新興職業。今年 1 月2日,呼吸治療師被我國納入16個新職業之一。

為武漢拼命!他在重症病區堅守50天

李偉和多學科協作為一例合併重度ARDS患者做完俯臥位的照片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普遍存在氣體交換障礙、氣 道廓清障礙、呼吸困難、運動耐力下降及肺容積下 降等問題。呼吸康復是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 護理團隊中配備呼吸治療師是治療新冠肺炎的一 個有效手段。他們的工作也遠非操作呼吸機那麼簡單,除了重症監護室以外,肺功能室、氣管鏡室、 呼吸科普通病房、睡眠監測室等都需要呼吸治療師 的輔助。他們時常身處前線裡的最前線,感染風險 最高,但他們往往也能給處於危局中的患者贏得更多的時間。

據悉,國外的呼吸治療師分得比較細,國內的幾乎是“以一敵三”,既是醫生,也是技士,同時還是 護士。

為了應對設備品牌型號繁多且不是臨床型號、院感防控材料不足、呼吸治療專業人員缺乏等問 題,身為呼吸治療小組組長的李偉帶著另外5名呼吸治療師,每 4 小時輪番進行病人指脈氧監測,改 善患者呼吸問題,降低治療風險;利用休息時間,查找文獻資料,聯繫設備廠家,制定了各個設備的標 準操作流程,以便非呼吸機重症專業的醫療隊員能快速上手。

大家夜以繼日的努力有了成效,李偉和團隊不斷亮相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央媒。

“我們都竭盡所能,只希望救治更多的病人”

在武漢的生活緊張而單調,李偉每天乘坐專門的大巴,在醫院和20公里外的酒店之間往返。那段時間裡,所有人每天生活在生死未卜的緊張氣氛中,如果說有什麼事可以釋放緊繃的情緒,就是在回酒店之後,和家人報個平安,聽聽遠在長沙的老婆孩子發來的語音消息。

經過50個日夜的堅守與努力,醫療隊累計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86例,康復出院68例,醫護人 員零感染。3月28日,病區最後1位患者康復出院,支援任務圓滿完成。

為武漢拼命!他在重症病區堅守50天

李偉一家的合影,父親李明德也是黨員

3 月 30 日,終於到了完美收官的時刻,要回家了,李偉這才鬆了一口氣。

同濟醫院清空病人後,援鄂醫療隊撤離前,大 家終於可以有時間合影。大家雖然戴著口罩,但遮 蓋不了那從眼睛裡透露出的笑意和輕鬆。

武漢市民送來了“謝謝你們為武漢拼過命”的橫幅。為了給此行留個紀念,李偉也站在橫幅後拍了一張照片。

4 月 13 日,李偉結束 14 天的隔離,逐漸恢復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

“我不是感性的人,沒有想太多。我們都竭盡 所能,只希望救治更多的病人。”李偉說。

(株洲晚報記者 肖捷 通訊員 張回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