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不久前,電視劇《安家》熱播,讓隱秘在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裡的老洋房,再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十里洋場一朝夢,百年風情永世傳。


其實,不只是上海,杭州也是一座擁有老洋房浪漫情懷的城市,它們見證了城市變遷歲月更替。


有人說,老房子就是生長在人們記憶中的草,懷舊的氣息,會隨著老洋房瓦牆上的藤條四處蔓延,而故事的紋理,就如年輪般鐫刻在這些建築的每一扇門扉、每一塊磚瓦、每一扇窗欞裡。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打開杭州老洋房的故事吧。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上城區佔杭州老洋房“半壁江山”

南山路北山路都是杭州老洋房聚集地


“每一個老洋房都有自己的呼吸,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主人。”


電視劇《安家》中的這句臺詞,讓人感受到老洋房是有著生命力的。一磚一瓦,一窗一廊,老洋房“西風東漸”的線條,總能勾勒出一座城市裡那些深邃的記憶。


在杭州,到底有多少花園別墅類型的老洋房呢?答案是近百處。


時光流走,這些老洋房星星點點地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倒也為杭州城增添了不少歲月的風情,這其中,上城區的老洋房最為密集,幾乎佔據了杭州老洋房的“半壁江山”。西湖景區裡的老洋房也不少,總量差不多佔了三分之一,像南山路、北山路,都是杭州老洋房的聚集地,且不少還都大名鼎鼎,剩下的在下城區西湖區拱墅區等都有分佈。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有的變身幼兒園有的做起了宿舍

杭州過半老洋房都對外開放


杭州城裡的這些老洋房,大多都是民國時期所建造,總體的保存現狀都還不錯,不過,在歷經滄桑褪去鉛華後,不少老洋房看上去已不復昔日的容彩。


也有不少老洋房經過修繕改造後,被賦予了新的功用。“功能用途還是挺廣泛的,有做展覽的,有商業辦公的,也有做餐飲、做宿舍的,開幼兒園的也有,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發揮著他們的價值。”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樓舒說。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杭州城裡的這些老洋房,起碼有一半以上都是對外開放的,這也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近距離感受這些老洋房的魅力。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大家可以在這些老洋房改建的商業體中,喝杯咖啡,看個展覽,去感受一下那時候的文化,特別對於年輕人來說,多親近一下這些有歷史文化味道的建築,也能培養他們對杭州這座城市的感情,而且,我們也鼓勵對老洋房進行多元化的利用,這對建築的保存也是有好處的。”樓舒說。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好多老洋房都擁有雅號

主人曾是杭州人眼裡精緻生活的代表


印象中,杭州不少老洋房都擁有自己獨有的雅號,就和現在很多樓盤都會絞盡腦汁取一個或文藝或別緻的案名一樣,老洋房的這些雅號,常常比他們自身的門牌號要出名許多。


杭州南山路上的澄廬、恆廬,北山街上的潤廬、秋水山莊、靜逸別墅等,這些當年的“花園洋房”因雅號被很多人所熟悉。


“當時能夠住進老洋房裡的人,大多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文化水平也比較高,所以,他們都喜歡給自己的花園別墅取一個雅號,有時候甚至會請人來給自己的房子命名,這代表著一種品味。”樓舒說。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住在老洋房裡的人,和老洋房本身一樣,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杭州人眼中精緻生活的代表。


杭州的這些老洋房,大多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可以看出在當時那個年代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外牆的磚縫拼接,地面的拼花,西式的拱圈和羅馬柱,還有精緻的吊燈,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建築藝術水平和審美水平。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當年老洋房用的都是國外進口的材料,像是木材,地磚,工藝水平都相當高,還有很精緻的雕刻藝術,現在對這些老洋房進行修繕和改造時,因為一些工藝的失傳,有時候也很難找到同樣的材料來恢復。”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我們曾經修復過郵電路上的一處老洋房,這個別墅裡有一個水磨石的地面,但不少地方已經破損,因為無法找到替代品,我們在上面做了一個玻璃罩,人可以在玻璃罩上行走,透過玻璃罩,又可以看到建築最真實的狀態,我們希望儘可能根據房子裡的線索,去還原它本來的面貌,多保留這些原始的工藝,讓歷代的痕跡可以傳承。”樓舒說。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主人原是湖州富商陳氏家族中的女眷

這兩處老洋房的故事你聽過嗎


杭州早期的西式建築,都在磚上做文章,用紅磚或青磚砌築。用磚進行雕飾,色彩雅緻,變化豐富,這些房子往往會成為一個街區或一個地塊的標誌性建築。

位於上城區學士路與浣紗路轉角處的學士路3號別墅建築,便是這樣的一幢歷史建築。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它建築建於1917年,為兩層四開間四進深西式紅磚洋房,建築面積700餘平方米。立面設有兩層柱廊,歇山頂,外觀醒目。雖說是紅磚洋樓,卻也戴著中式小瓦的頂蓋,帶有中西合壁風格,外牆與廊柱均為紅色,被杭州人稱為“紅樓”。


“紅樓”的主人原是湖州富商陳氏家族中的女眷。該屋主人還在西邊購買土地建起了4幢法式小樓,名曰“學士坊”,如今也成為杭州市歷史建築。新中國成立初期,著名女作家陳學昭曾在“紅樓”居住過。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而後,該處建築作為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宿舍使用。


2007年,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對學院路3號別墅建築開展了外立面修補、室內裝修、庭院改造等工程。2015年,又啟動了建築的保護性修繕工程,對原有結構體系、建築外牆及立柱、簷溝及落水管,以及門窗、樓梯等特色構件進行整治,恢復了歷史建築的原有佈局和整體風貌。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如今,學士路3號別墅建築被用作“杭州市國醫館”使用,每天往來的人流量都不少。


在庭院裡,還新增了一個人工水池景觀,可供人休憩。人們可以在這裡,一邊漫步在古香古色的歷史建築,一邊體會著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感受著歷史與文化的交融。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我們再來說說燈芯巷25號別墅群。


燈芯巷別墅群在杭州延安路上,色彩明亮,屬於在整個杭州都相當罕見的西式洋房別墅建築群。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這裡離西湖咫尺之遙。


一組別墅小樓,設計頗為用心,整體上都是一樣的磚木結構、青磚洋瓦,一樣的兩層帶閣樓、坡屋頂,一樣的黃色水泥拉毛外牆,但這四幢別墅的平面佈局、外觀造型、體量結構又各不相同。建築面積從一百多平方米到三百多平方米不等,其中房間的排列、大小、功能皆有精巧的變化,以滿足不同的實際使用需求。


即便是風格高度統一的外觀,也有著豐富的變化:有的設計有老虎窗,有的沒有;有的設計了露臺,有的設計成連廊式的陽臺;有的單體一式,有的設有裙樓……


從不同的設計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樓有著不同的功能設置,有的適合家族聚會,開闊大氣;有的適合友人小聚,嫻靜優雅;有的適合公務會議,莊重隱秘;有的適合娛樂休閒,活潑大方……再配合碩大的院落,以及繁茂的花木,與其說這是一處私人的別墅宅邸,倒不如說是一個微型的多功能綜合體。


四幢別墅的主人是蔣介石的表弟王震南,別墅分別建於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按照季節,分別被命名為春、夏、秋、冬。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杭州有近百處!有的已變身幼兒園、宿舍


1950年6月,這處花園洋房連同裡面的設施用具,被一併調撥給杭州市級機關幼兒園使用。從此,在這老洋房裡,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與嬉鬧,充滿了新的熱情騰騰的生機。


你的身邊有這樣的老洋房嗎?你知道更多關於它們的故事嗎?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歡迎你評論留言,提供更多線索。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程開 (圖片由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