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远的虎!(3)

三、“虎”1坦克的主要改进型号

“虎”1的生产从1942年6月开始到1944年8月为止,总产量为136辆(不包括原型车)。开始时产量很低,主要原因是生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出现困难,至年底达到正常状态,在其后2年中,只有2个月的产量达到3位数,最高峰是1944年4月,在战时生产部长斯佩尔(也是建筑师看特勒的密友,但曾策划过暗杀希特勒的行动)的关注下达到104辆。正式投产的“虎”1有两个型别:装备潜渡和空气滤清器的前期495辆(部分未装空气滤清器)和不装备上述系统的后期851辆。在全部生产过程中,又有若干改进成简化之处,因此又可细分为5个生产型号:原型、极初期性、初期型。中期型和后期型(由于改进是还断进行的,所以有些新旧特征很杂在间一个车体,造成识别不便)。

几种生产型的主要区别为:

原型车:即VI-V3号车。其中V1号车只安装极少的车载工具,独特之处是奉希特勒的指示,在车体前安装了一块装甲板一一叫作:" vorlander,意思可以解样为“冲锋装甲板”。它可通过液压驱动向前下方滑动。用于保护前部履带。

极初期型:共34辆,自1942年5月到1942年11月,主要装备国防军的3个重坦克大队——第501,502和503大队。这时期由于投入使用十分聪明,因此在细节上没有统一,比如车上的工具,炮塔物箱的具体位置和样式(还有用3号克物篇的),前挡泥板的样式及这里有2个排气管外置的形状等。8月起,炮塔前端安装了NbK39型90毫米烟雾弹发射装置,左右各1组(3具)。

初期型:从1942年11月起到1943年7月间生产。最显著的特征是车尾安装了2个大型空气滤清器( Feifel),四根导气管放置在动力舱甲板上。其它特征包括:车尾左右采用新式挡泥板;炮塔右后方的射击孔被取消(左后方保留),换为补充炮弹或乘员逃生用的舱(车体前方増设了一把大铁:一部分车辆的车体两侧增设6具反步兵用的“S雷”榴弹发射器(类似一次性的小迫击炮)。

1943年1月起,驾驶员前方的两个小了望孔被废止;车尾的两个排气口的外罩增大。火炮防盾上的炮瞄仪观测孔部位增加了一块横置的钢块,以加强防护。3月起,为防止车长被炮拴后坐击伤,增加了一块保护钢板;炮塔顶部增加了1具供装填手使用的潜望镜。5月起换装梅巴赫HL210P45发动机,功率提高到700马力,6月起,炮塔上的烟幕发射器装置被取消。

中期型:从1943年7用起,量显著的变化标志是筒形的车长指挥塔改为避弹性良好的半球状铸造形。外围增加可架设机枪的圆形滑轨。指改为理性真好的牛球状的形轨,左后方的射孔被一个更小的手枪射击孔取代;主炮弹簧式反向助力稳定器的位置由炮塔的右部移到后部,装填手上方的换气风扇前移。

1943年8月起,潜渡设备和车尾空气滤清器造价品费,保养困难被消。9月起。车体上开始涂布了防磁性吸附手雷的水况装甲”( emmert)。从此以后,这种德国组克的“专利”涂层,成了“虎”最常见的“化妆”。车体2个前车灯取消1个,位置由车体上移到驾驶室前重直装甲板上,1943年11月起。车体上的反步兵“5需”发射器被取:车尾动力甲板右设置了炮锁。12月起履带细节也有了变化:每节的外筋上增加了3组“八“字形防滑爪:发动机甲板上的进气和排气口加设了金属网。1944年1月起,炮塔左后侧的手枪孔击被取消;在炮塔内安装”S雷”发射器(类似今天的“梅卡瓦),发射口在顶部的右侧。

后期型:从1944年1月起。为大幅度简化生产,”虎”1采用了一些V号“黑豹”G型,VT号B“虎王“和“黑豹”的部件。最显著的特征是从1944年2月的第822辆开始采用“虎王”的带外凸纹的全钢制负重轮,毎组只有内、外2个,总数减少了16个,(原因是合成橡胶生产成本很高,天然橡胶进口十分困难)。此后还有其它与先前明显不同的细节之处,如火炮防盾上的炮瞄仪观测孔取消了一个;诱导轮直径缩小某些工具也遭削减(如原来放在最前面的大铁锨和车尾炮锁)。享舍尔公司本来还计划将火炮更换为威力更大的88毫米KwK43L/71(即“虎王”的主炮),但“虎王”替代“虎”1的趋势已定,未实现。

从第850号车起,炮塔座圈外加焊了一道防弹筋。3月起,因为发生了炮塔顶部被大口径炮弹(105毫米以上)击穿的战况,所以,顶部装甲由25毫米加厚到40毫米。4月起,Tf9b型瞄准镜被更好的Tzaf9c型代替。12月起,车体内增加了16发炮弹,备弹量达到108枚。



虎!永远的虎!(3)


虎!永远的虎!(3)


虎!永远的虎!(3)


虎!永远的虎!(3)

四、“虎”1坦克的作战情况

在了解了“虎”1的开发和技术特点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它的实战表现。

失败的开局

虎”I开始生产没多久,即1942年7月23日,沉不住气的希特勒便下令将其投入战斗。英国军事作家乔治・福迪( George Forty)在他的《二战中的德国坦克》一书中评论道:“虎”1一开始的作战对德国人来说是彻头彻尾的灾难。我们应该感谢元首先生的焦躁”。另一位军史学者罗宾·克罗斯( Robin Cross)在其名著《库尔斯克决战》中则作了更加生动的描述:“希特勒就像是一个刚刚收到了生日礼物一一玩具火车的小男孩,立时就要将他的新东西拿出来过把瘾。牌气暴燥的古德里安则当着诸多同僚的面将矛头直指元首:“如此极力炫耀新式装备,过早地并且将如此少的坦克用在如此无足轻重的战斗中,事情都被希特勒搞砸了!

有意思的是,历史总有相似之处。1916年在索姆河,英国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忽视了数量,地形和乘员的训练等问题,致使坦克诞生后的头一次表现以失败告终,但那次失败后的英国赢得了战争,而德国却输掉了两次。

最初4辆“虎”1刚刚开下生产线,就被分配到第502重坦克大队第1中队的第1小队,在4辆I号N型坦克和一小队享舍尔公司维修人马的尾随下,于法林博斯特( Fallingbostel)火车站装车,8月29日凌晨到达了列宁格勒东南的姆加城(Mga)。上年10点钟,到达了前线一处森林中的集结点。11点,第1排接到了出发命令,遂在1辆搭载着享舍尔公司的技师海尔・福兰克( Herr Franke)和1名观察员的VW82吉普车及一队步兵的伴随下,由麦尔克少校( Richard Merker)指挥,按预定路线开始进攻苏军。刚越过战线后,德国兵就发现这一带的地面十分松软,根本不适于重型坦克行动。4辆“虎”1艰难地蹒跚而行,片刻后发现了目标。短暂交火中“虎”1推毁了苏军的暗堡和几门反坦克炮,但苏军的报复性火炮压制也不断地向该地倾泄……越过一条小河后,3辆“虎相继抛锚。德国紧急出动数辆18吨半履带牵引车回收“虎”1,幸运的是苏军竟然没有对回收行动加以“干扰”,使德军连夜将这些坦克拖回。

9月15日,修理工作刚刚完毕,元首又下令“老虎”们于9月22日再次出动,支援第170步兵师向苏军阵地发动进攻,而这里的地形和上次一样槽糕。开战不久,1辆“虎”1中了反坦克炮的埋伏,虽然装甲没有被打穿,但猛烈的震动使发动机停转,再也发动不起来,乘员只好向炮塔里扔了一束手榴弹后弃车而逃。其它3辆也连遭厄运,不是被打伤就是陷入了泥沼。经过努力,有3辆被回收,但冲得最远的那辆无论如何也拖不回去了。后来,德军一组维修人员摸了上去,把重要零件拆掉后,将车内塞满了炸药,把自己的新式武器炸得面目全非。


虎!永远的虎!(3)


虎!永远的虎!(3)


虎!永远的虎!(3)

苏军缴获的第一辆虎式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