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他成吉思汗無法統御歐亞 從兩大梟雄廝殺 看如何在職場中勝出

沒有他成吉思汗無法統御歐亞 從兩大梟雄廝殺 看如何在職場中勝出

同事是盟友、對手,還是敵人?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敘述了赤壁之戰前,孫權、劉備聯手對抗曹操的戲碼,不過東吳智將周瑜與洞察先機的諸葛亮鬥智時,怎麼也不能佔上風,就這樣諸葛亮先後三氣周郎,導致周瑜氣急攻心,吐血身亡,臨死前仰天長嘆說:「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故事傳沿到後世,就把兩人之間地位、才情相近,卻又不得不暗中較勁的情況稱為「瑜亮情結」。

儘管在歷史上瑜亮二人並無真正交鋒,但小說中的情結絲絲入扣,讓人對「瑜亮情結」心有慼慼焉。

在歷史上,有這種瑜亮情結的當然不只周瑜和諸葛亮。鐵木真和札木合、孫臏和龐涓,都面對過能力、才情與之相近的同儕,兩人暗中較勁在所難免,但首先要確認的是,對方到底是盟友、對手,還是敵人?

如果對方視你為旗鼓相當的盟友,那不妨將彼此的競爭視為「君子之爭」,把對方當做衡量自己能力是否進步的指標。如果對方持續抱有高昂的競爭意識,意圖在職位與業績上與你一較高下,那就不妨將他視為是能激起戰鬥意志的對手,以此督促自己成長。

但如果對手擺明就是處處跟你作對,甚至不惜扯後腿、耍賤招,那就不用客氣了,可以盡其所能,痛擊對方。

鐵木真VS. 札木合

當盟友時各盡其能,當對手時各顯神通,當敵手時各霸一方

成吉思汗.鐵木真在統一蒙古之前,曾有一個能與他並駕齊驅的人物,那就是札木合。兩人自小就是過命的交情,而且曾3次結為「安答」,也就是我們現代所謂的「結拜兄弟」,而且在當時遊牧民族互相征討的歲月裡,他們一直並肩作戰。

然而,兩人在建立自己勢力之後,卻因為利益分歧開始相互對立,因為鐵木真私下收納札木合的部眾(一說是鐵木真提拔一些非貴族的人為將領),引起札木合的不滿,兩人的情誼開始產生矛盾。

鐵木真和扎木合這兩人皆是驍勇善戰,擁有領袖魅力的領導人,無論部眾投奔哪個陣營都不奇怪,但如果是對方來挖牆腳,這種情況任誰也不能忍受,這使得原本是最佳戰友的兩人對彼此產生心結。

此時的鐵木真面對這種瑜亮情結時,選擇脫離札木合,儘管當時他的勢力比不上札木合,但他對自己有信心,可以逐步壯大。後來兩人發生十三翼之戰,札木合雖然打贏了鐵木真,但在處置俘虜上太過殘暴,反而使得部屬改投待人寬厚的鐵木真麾下,札木合因此一蹶不振。

我們可以發現,鐵木真在面對札木合時,是因應局勢與對方的態度做調整,是盟友就各盡其能,是對手就各顯神通,是敵手就各霸一方。

另一方面,札木合的態度也值得學習,雖然他對鐵木真存有心結,但並不因此採取下三濫的手段,而是將之視為此生唯一的對手,光明正大對戰。所以他到最後即使戰敗,也仍然贏得鐵木真的敬重。

因此後來鐵木真也遵照札木合的意願,讓他悲壯而死。想必鐵木真在札木合死的一剎那,心情是既惋惜又慶幸。

孫臏VS. 龐涓

惡意陷害,把對方當踏腳石

戰國時期的孫臏和龐涓是同學,同樣拜在鬼谷子門下學兵法,兩人情誼甚篤,也曾結拜為兄弟,孫臏為兄,龐涓為弟,只是龐涓較孫臏更汲營於功名利祿,一聽到魏國國君以高官厚祿招攬賢才,便沉不住氣下山求取富貴。

下山前他曾對孫臏說:「你我情同手足,他日若我有幸獲得重用,必向大王推薦師兄,咱們同享富貴。」

沒多久,龐涓果然得到了他要的聲威與地位,此時他依約向魏王推薦孫臏,孫臏開心地應邀前往。哪知道,此時的龐涓卻是滿懷惡意,因為他怕好不容易到手的功名利祿,有一天會被師兄孫臏搶走,於是假好心把孫臏騙過來,再誣陷他私通齊使,叛魏投齊,藉此砍去孫臏的雙足,並在他的臉上刺青。

這個做法很惡毒,因為古代罪犯一旦被人在臉上刺青,就再也不能當官了,龐涓擺明是存心用這個方法阻斷孫臏的出仕之路,讓他的才華就此隱沒於人世。

龐涓的惡意不僅如此,他還故意向魏王求情放孫臏一馬,想借此騙孫臏交出鬼谷子的不傳之秘。由此看來,龐涓對於好兄弟的瑜亮情結,不只是心存競爭意識這麼簡單,還是滿懷惡意,欲讓對方不能東山再起才甘心。

那麼,識破龐涓真正意圖的孫臏,到底是如何應對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