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十几岁的时候问过我老爹一个极其幼稚的问题:若忽然被医院告知我当年和另一个男孩是相互报错了会怎样?我爹想了想,说应该不会再去换回来。我当时听了觉得挺理所当然的,因为在早些时候我便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相处之间产生的。我说不出具体什么令我产生这样的想法,一定是挺早就有。在那时,从没意识到过血缘在亲情之中的作用。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生病,是让你开始注意到你得身体。许多东西因为身在其中,不曾失去往往会令我们无法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大多数人一生也不会去审视或者注意一些问题,因此就显现出书籍和电影存在的必要性,这些东西会带领我们去经历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得事情,更高级的会带领我们跳脱出生活之外去审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们是了解我的,书籍对我的影响远小于电影,电影给我打开了许多未知世界的大门。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小时候好多亲戚都说我和我爹虽然长得很像,但是性格差异很大,我比较外向,我爹内向。二十岁之后我觉得我也开始变得内向了,我好像渐渐的和我爹越来越像。我妈更神奇,我妈总能在不见面时觉察到我心情,她总会忽然之间的感觉到我的情绪。这些事情当然存在着偶然性,但是我也觉得很奇妙。加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我开始意识到血缘在我和亲人之间的奇妙联系。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我,因为我身上流淌着他们的血,也因为他们把我抚养成人,与我相处最久。亲人之间既有情,更有缘,这个缘就是血缘。基于这之上便有了家庭。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电影大概是涉猎最广的艺术形式,什么都可以拍成电影。“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这点儿事道不尽,说不清,不可避免的,电影会涉及到家庭。马克思爷爷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无论在东西方都是最基础的社会单位,所以在东西方都有无数优秀的家庭电影。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无论东西方,优秀的家庭电影基本都是大同小异,根源都是“人”的差异性产生的与家庭整体的冲突与羁绊,区别就是冲突有大有小。我看过的电影中冲突最大的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燃情岁月》,皮特饰演的那个角色太过与众不同,差异性太大,也就产生了最为强烈的冲突,我总是愿意给这部电影冠上“家庭史诗”的名号。这片以后抽时间单聊,总之这东西方都有太多优秀的家庭电影。西方,比如《不一样的天空》,《大河恋》,《雨人》,《大鱼》,《普罗旺斯的夏天》.......还有《教父》其实也是家庭片。东方更不少,侯孝贤,小津安二郎,李安,这些人的好多电影都是围绕着家庭,还有杨德昌的《一一》,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这些人不是大师就是走在大师的路上,尤其小津,拍的基本全是家庭电影。这里面每个人,每部电影都值得单聊聊,只是我今天要谈的并不是他们。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看题目就知道我想聊的是是枝裕和,是枝裕和,不是.....枝裕和。去年刚刚凭借《小偷家族》问鼎戛纳金棕榈奖的是枝裕和。电影是很私人的艺术,排除刻意的致敬和模仿,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家庭电影这些大师也是,他们有各自观察解构家庭的视角。我不敢说是枝裕和的视角最为特殊,但起码算是独特,大多数家庭电影的主题都是亲人之间的羁绊,包括是枝裕和自己的《步履不停》都是围绕这个主题。但是这类电影的关键都是发生在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有些幸福,身在其中永远不能体会到可贵。大多时候正是因为确定无比的血脉相连才令我们理直气壮的去轻视我们最亲的人,才产生了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而是枝裕和却在电影中把视角集中在一种非常规的亲人关系之中。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我猜是在《无人知晓》时,是枝裕和开始注意到非常规的“亲情”。但是那部片还是主要聚焦于社会问题,而非亲缘问题,只能算开始涉及。几兄妹之间属于同母异父,因为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但基本不会让观众思考掺杂在其中的伦理关系。他们对于母亲那些男朋友是一样的,没人在乎他们分别具体是谁的孩子。所以我觉得正式开始把焦点集中于这类非常规的亲情是从《如父如子》开始的。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想不到我多年前对我爸开玩笑提的问题被是枝裕和用电影问了出来,《如父如子》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抱错孩子的故事。血缘和日日夜夜的相处出来的感情究竟哪个更加重要?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电影中的良多在这两份纠结的父子关系中达成了和解。是枝裕和有一点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他的电影中很少去评判,他是把那些事实与疑问展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思考,这大概和他纪录片导演出身有很大关系。纪录片最重要的是还原真实,这些习惯一直影响他之后的创作。《如父如子》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两种选择摆在良多面前,观众和良多一样都要在内心做出自己选择。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虎毒不食子,万物皆有情,亲情大多是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但是永远不能忽略时间,我相信子女与父母天生连心,也相信日久生情。我的一个长辈就和他的养子关系非常亲近,甚至比亲生儿子都亲近。当然如今也爆出很多亲生父母虐待子女,这些没有一个定数,关键在于人。人与人的缘分很奇妙,最明显的就是当一个家庭有多个子女时,总有得宠和不被父母待见的,对比之下,良多一定是个善良的人,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他对养育多年的庆多充满感情,这就是爱,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产生,让世界更加温暖。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冷静,有的写实,有的幽默,有的变态........这其中总有一些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就像斯坦利库布里克,我看他的电影觉得他好厉害,可是我就是不喜欢他,我总觉得他的电影冷冰冰的毫无感情,他的表达太过准确,总是让我觉得人类在他的电影中就像一个个和他毫无关系的实验样本,像小白鼠。是枝裕和也很异类,看他的电影过程中总觉得温情脉脉,可是看完之后,抽离出来总会发现他电影所讲的是一个无比残酷的故事,有人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是枝裕和总是用最平淡的情节去讲述那些人生中的不顺遂,其中添加大量人的细节,避免或者说有意削弱那些外化的情绪。这也许是人面对苦难的一种状态,那些苦难只有刚刚发生是最令人痛苦,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日子还要继续。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海街日记》,这是我看过的最美好的日本电影。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看电影真的讲缘分,有时候时间和情绪对不上,再好的片子也看不进去。夏天的时候,我看《海街日记》不到一半就睡着了。冬天的时候,津津有味的连续看了两遍。太美好了,香田家的四姐妹,镰仓的风景,樱花,大海,梅子树,连空气都美好,一切都是慢悠悠的。尽管我最初难以忘怀的的镰仓的美景和可爱的香田家四姐妹,可是经过一些时间的沉淀我抽离出来看《海街日记》,此片讲述的是一个奇妙的血缘故事。带着国人主流观念来看,原本的三姐妹收养小铃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情,毕竟小铃是破坏家庭的第三者的孩子,说严重点是仇人的孩子。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说小铃是仇人的孩子并非是我夸大其词,我周围有一些朋友和亲人的家庭陷入过这类问题,我可以切身的体会到他们对第三者的恨意,还有网上那些常见的打小三儿视频,我们都能体会到大众对于插足婚姻的人的愤怒。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电影里大多时间结尾会走向和解,生活中我们不一样,生活中好多事情无法和解。世事不能全部以公理度之,我们谁也做不到这样,更加不能要求别人这样。在我看来,三姐妹对小铃的感情真的很宝贵。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当然是枝裕和的人物设定做的也到位,把佳乃她们的母亲塑造一个不太负责任的母亲形象,这样的设定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三姐妹收养小铃。但无论如何三姐妹收养小铃都是一件极不常见的事情,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父母都去世,按血缘关系,香田三姐妹是小铃在这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即便如此,收养小铃也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我相信幸做这个决定最主要是出于对自己这个同父异母孤苦伶仃的妹妹的同情。但片中佳乃也说过幸收养小铃是一个自私的行为,可能有一小部分原因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把“家”经营的很好。但影片最后幸也因为小铃与死去的父亲达成了和解。“父亲一定是个温柔的人,毕竟给我们留下了小铃这么好的一个妹妹。”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这就是是枝裕和的魅力,他无论讲述多么残酷的故事都不会忽略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善意。我始终觉得幸是一个倔强但内心充满爱的好姐姐,绫濑遥好美。她对三个妹妹都有着浓浓的爱意,这份爱来自血缘。尤其在小铃身上更加展示了血缘的奇妙,这是人与人之间斩不断的羁绊。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有些主题在他的电影中从未变过。可是我总是觉得把《如父如子》,《海街日记》,《小偷家族》列在一起,在我心中这三部片是一类,三部片都有着“非常规”的亲缘关系。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小偷家族》中是枝裕和完全剔除了血缘这个最天然的羁绊。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以我的观影经验来说在此片之前完全没看过这样的电影,陌生人组成集体相互取暖的影片相互取暖的电影不少,比如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伊斯特伍德老爷子的《完美世界》,陈可辛的《甜蜜蜜》.........这些都是把孤独的人放在一起报团取暖的故事,也都很动人很精彩。但是这些都和《小偷家族》很不一样,《小偷家族》中有着强烈的家庭概念在其中。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一群孤独的人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庭,每个成员的到来都有着不同的原因,甚至有的原因显得别有用心。可是都掩盖不住那份善意,那份善意才是维持这个“家”的根本原因。尽管结局这个家庭解散了,他们做了错事,但是作为观众,我真的希望这个家庭可以一直维系下去,在这个家庭里他们拥有着在别处得不到的温暖。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在《小偷家族》中是枝裕和也展现了那些血缘关系,都挺不堪的,倒不如这个匹配家庭。而在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家庭中,每个人都体会到了温暖。我一直相信大多数被生活恶意对待的人对爱更加敏感,因为即使一点点爱对于他们来说都显得弥足珍贵。这个小偷家族是个有“爱”的家庭,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大难临头时他们会各自飞。这些人加入的原因各式各样,但是最终走在一起是因为爱。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小偷家族》里面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安藤樱和凛的关系,看到安藤樱抱着凛哭泣时令我落泪,只有经历过相似的不幸的人才能体会到凛的不幸。这份同情对于凛最为宝贵,也是她在这个家庭中得到的最温暖的收获。也是因为这份温暖与同情才有了结尾安藤樱那个足以封神的特写,感情到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动人,伟大的母爱。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这个家族中每两个人都有一层深刻的关系,父子,母女,奶奶和孙女。这些关系有差异,但是掩藏不住其中的爱意。此片得金棕榈实至名归,有太多值得人回味的地方。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三部影片中是枝裕和探讨了三种另类的亲缘关系,血缘和时间都不是维系这些关系的必要因素,最不可或缺的是来自人类天性中的“爱”。爱很伟大,可以让毫无关系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让关系尴尬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也是我喜欢是枝裕和的原因,他的电影总是充满人情味儿,他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自私,有阴暗面,但是都有一份善意。

是枝裕和的奇妙亲缘关系


三部片我都喜欢,但是最喜欢《海街日记》,绫濑遥好美。嘿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