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山里的村落开始…

1、穿太行山区,出山西入河北那天的凌晨,瞥见群山间密布着村落和城镇。

如今这里都交通殊为不便(高速都是架桥开隧道),可以想象古时更是艰巨。下到邯郸的开阔大平原后,不禁想:为何这么多人,世代住在山里,宁愿承受诸多不便哪怕与世隔绝,也不出去到自然环境友好得多的沃野平原呢。

况且远不止这里,中国南方诸多地区莫不如此。

山野自有山野的好,那就算沙漠或冰原也有人群居住,但综合来说必定不如温厚的平原舒坦,且人类都有交流和连接的基因需求。

古时人们从平原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迁往相对贫瘠或难以开发的地区,多因竞争失利,和灾难、战乱、动荡时的逃难避难,即大多是不得已的迁入,是一时的躲避。

然而世道昌平之后,却鲜见人们迁出,“暂居”住成了“永居”,“异乡”住成了“故乡。”


2、再想,以上迁居,大多是一个宗族或大家族一起,因此中国的村落至今都是以亲缘关系维系的社会,尤其南方,浙江福建两广等地,很多村里都仍留有宗祠。

一个村落是一棵树的话,宗族亲缘就是树根,牢牢扎在一方土地上。

旧时,个体离开村落的方式也极其有限,除科举一途光宗耀祖,以及外嫁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宗族系统中,似乎再就少有顺当的脱离方式了。

因各种偶发状况被迫离乡的,大多都负着难以启齿的缘由,成了“背井离乡”的孤魂野鬼。总之,离开宗族社会庇护的个体,在外乡是绝难立足的。


3、可能有极小比例的一类人:手艺人或生意人,可能作为异类游离于以上系统之中。


4、然而,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估计已经把这些传统关系的束缚性尽数松动甚至击碎了。

大量的年轻人通过读书和务工两种方式,脱离村落宗族,进入黑洞般吞噬古老秩序的城市,同时,巨大的、全新的、现代化的社会网络在城市里快速建立和展开。

一部分年轻人们在城里成家立业生娃,然后把父母们从空荡荡的村落里接到城里带娃做饭一起生活。

也许除了一些因旅游、民宿、文创产业而重新鲜活的,大部分村落将不可避免地凋敝、破败、消失。


5、以及大规模的拆迁,毫无准备地将俯仰在土地上生存千年的农民,转变为栖居在几十层高楼公寓回迁房里的居民。这批人现在是村里人不像村里人,城里人不像城里人,以各方都不太适应的方式,成为不断扩容后的城市的重要一部分。

社会发展太快,根本还没来得及去理解这群人的茫然和无所适从,连文艺作品也很少关注到他们,连脱口秀内容似乎都没有过。

而几代人很快就会老去了,从悄无声息到更悄无声息。


从大山里的村落开始…

(图片来自于@站酷网)


————————

无法随心所欲

毕竟世界不是我创造的

除了在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