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带领英国打赢了二战,为何却被民众赶下了台?

liyanpengjia


首先不是丘吉尔一个人输了, 而是丘吉尔所属的保守党输了。英国是内阁制,这一点跟日本有点像,就是议会多数席位党派拥有组阁权,那多数席位党派的大佬就是首相。

所以,英国没有像美国一样,主要推出一个人去竞选,然后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魄力去决定最终的结果。英国是选一堆人。

这就使得丘吉尔的形象在选举中得到了削弱。那为什么丘吉尔的保守党会失败呢?

这当然是英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英国二战是打得很辛苦的,士兵的牺牲很大,老百姓也过得苦,尤其是轰炸,很多地方炸烂了。那战争结束了,自然就需要战后重建。

而保守党是战时多数党,他们的思维还停在战时,而工党是在野党,他们当然有时间考虑的更多更远。

而且,工党是比较倾向于底层工人的,这些工人通过战争,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增强了,意识到原来我对国家是很重要的。但同时,他们对国家的要求就更多了。他们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自然希望在后面得到更大的照顾。

但是,保守党对工人诉求这一块的考虑是不太足的。而且保守党也没有意识到英国百姓的思想转变,还在搞宏大叙事,竞选口号是“选择国民领袖,帮他完成历史使命”,这当然有主提丘吉尔的意思,但历史使命是什么?还是战争吗?这个显然不是英国百姓关心的了,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被炸的房子能不能修好,以后有没有工作,所以工党提出的口号是:“让我们面向未来”,提出了一系列重建的目标。这个正好切合了英国人的当下心理需求。

这样一来,丘吉尔自然就输了。

失败后,丘吉尔曾经说,我打赢战争,就是要保卫他们赶我下台的权利,这是在国际社会上说的,私底下,他还是有怨言的,吐嘈英国人是最忘恩负义的民族。

其实,这正是英国人的精神,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不要搞伟人那一套,就算你打赢战争了,拯救了国家。但只要国民不需要你,你就要退下去。因为,这是伟人的全部意义,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只能说,屠龙的勇士总有一天会变成恶龙。


脑洞历史观


英国民众对邱吉尔不满主要是好战!

英国人民经历过一次世界大战,被美国超越,失去了日不落帝国地位,沦为老二。

英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又被德国苏联超越,成为老四。

英国人民是害怕与德国再战的,因为知道德军的历害,知道凡尔赛条约的不公,知道德国工业的强大,知道德国人民的愤怒,英国人民是有自知之明。

英国人想通过废除凡尔赛和约争取和平,而邱吉尔是死硬的强硬派,幻想恢复大英帝国的荣光,而不顾现实,一味好战。

二战开始后,面对德苏联合,德国的闪电战威力,不自量力提前对德宣战,让英国仓忙上阵,准备不足,民怨极深。

当德军对英法联军进攻时,又犯致命错误,被德军抄了后路,大败而逃,大失颜面。

在北非沙漠,强大的英军被隆美尔闪电战打的怀疑人生,海上被邓尼恣的狼群战术打的无粮可用,只能求助美国,割让海外领地获取援助,掏空国库黄金买入军火,让民众怒火中烧。

太平洋战争曝发后,英国远东舰队,远东驻军被山下奉文的自行车部队击溃,几十万英军成了俘虏,远东舰队被联合舰队打的落花流水,失去了马来亚,新加坡,缅旬,连印度也将不保,让民众自信心受损。

整个二战,英军胜少败多,让民众怀疑邱吉尔领导能力,非常反感。

二战后,邱吉尔又犯老毛病,自不量力发动对苏联的冷战,让英国民忍无可忍,将他赶下台。


心有远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的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迅速崩溃。英军被迫在敦刻尔克进行了一场历史上最大规模、最成功的军事撤退行动,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然而在这次成功撤退的后续行动中,曾发生了一场人类史上的第二大海难,而此次大海难,竟令二战“三巨头”之一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下达了禁止泄露此次海难的“封口令”。

纳粹德国于1940年5月10日开始横扫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战略呆板保守,且动员较为迟缓,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只是在德法边境上,发生过小规模的互射,并没有进行大的战役,从而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战争"。

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从背后袭击了法国,不久德军的铁蹄又踏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已经毫无还手之力的英法联军,如果不能把这四十万人迅速撤离,在德军强大炮火的打击下,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后果。因此,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来营救这支已经落入虎口的残兵败将。他们最初的计划是力争救出三万人,然而这支杂牌船队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竟然神奇般的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美中不足的是,在这次成功撤退的后续行动中,不幸出现了"兰开斯特里亚号"大海难的悲惨事件。

兰开斯特里亚号隶属于英国航运公司旗下,本是一艘来往英美之间的豪华邮轮,二战爆发后被征用做了军事运输船。当它奉命前往法国圣纳泽尔市卢瓦尔河口接送被困的英军士兵时,遭遇德国空军的袭击,于1940年6月17日,在法国圣纳泽尔港外海被纳粹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击沉。据推测这次沉没事件导致的罹难人数达4000名以上,而这起海难的死亡人数,比"泰坦尼克号"和一战时被德国潜艇击沉的英国轮船"路西塔尼亚"的总和还要多。

这起海难发生在法国敦克尔克大撤退的两周后,尽管当时大多数英国远征军都已从敦刻尔克安全撤回了英国。但仍有超过3万人滞留在法国南特市和圣纳泽尔市港口,其中很多都是英军工程师、皇家空军地面人员、运输人员和无线电操作员等。由于流入大西洋的卢瓦尔河口海水很浅,"兰开斯特里亚号"停在了距河口6英里远的海面上,通过小型交通船将岸上士兵运送到大船上。

“兰开斯特里亚号”没多久就装满了乘客,包括800名挤在货舱中的皇家空军士兵。大副哈里·格拉蒂奇感到船只已经严重超载,于是下令停止继续上人。据估计,当时核定载员1000人的“兰开斯特里亚号”上,已经装载了6000多名英军士兵和平民。格拉蒂奇和“兰开斯特里亚号”船长鲁道夫·夏普商量是否立即起航返回英国,然而夏普担心遭到德国潜艇袭击,他希望等一艘英军驱逐舰来护航。

17日下午4时左右,几架德国容克轰炸机出现在了天空中,向“兰开斯特里亚号”投下了几颗炸弹,炸弹全扔在了水里;几分钟后,另一批德国轰炸机飞了过来,投下的4颗炸弹全部击中了船身,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兰开斯特里亚号”瞬间成了一片火海。被炸弹击中的“兰开斯特里亚号”开始渐渐倾覆,格拉蒂奇下令弃船,命令船上乘客或乘救生艇逃走,或穿上救生衣跳入水中。尽管船上有1000件软木救生衣,但士兵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它,许多人穿着它跳下水中时都摔断了脖子。一些士兵疯狂地从舷窗中往海里跳,还有一些人则将椅子、板条箱,以及所有能浮在水面上的东西都扔向海中,船上当时的混乱和灾难场景远胜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惨状。

由于“兰开斯特里亚号”的油箱被炸裂,黑色的柴油流到海水中,随后又被大火引燃,海面上也成了火海。一些跳入水中的士兵不小心吞入了油污,几乎窒息而死;另一些士兵则被燃烧的柴油活活烧死。大副哈里·格拉蒂奇试图揪住一个溺水士兵的头发将他拉上来,结果发现他拉上来的竟是一只断裂的头颅。经过核实,“兰开斯特里亚号”大海难共造成了超过3500名英军士兵死亡,仅有2500人获救生还。

在此后的几天里,当地居民不断发现有尸体漂到海滩上来,一些当地渔夫在打鱼时,网到的不是鱼,而是一具具尸体。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尸体的来源。也许惟一的例外就是当年7月底,美国《纽约太阳报》首次刊登了一名水手拍摄的"兰开斯特里亚号"海难照片,然而那却是惟一的一次。

而"兰开斯特里亚号"大海难之所以不为世人所知,源于丘吉尔下达的“封口令”。这位曾经做过”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精彩讲演的英国首相,在得知"兰开斯特里亚号"大海难的消息后,立即做出决定,禁止任何英国媒体公开报道这起灾难。

而当这2500名劫后余生的士兵回到英国后,他们也接获了军方密令,禁止他们向任何人谈论这起灾难,丘吉尔强行将这起英国最大的"二战海难"向世人掩盖了起来。当然,丘吉尔这也做大概是怕影响到盟军的士气吧!


刀墓手札


温斯顿·丘吉尔在1940年到1945年之间应该是英国历史上支持率最高的首相,在所有的民意调查中从来没有低于过78%,一般都在83%左右,在1945年大选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他将带领保守党获胜。

(丘吉尔在1945年总选举中)

但实际上丘吉尔带领保守党获得的是历史上最大的失败,丘吉尔本人对这次失败负有重大责任,因为他没有他认识到帮助他成为英国战时最伟大领袖的那部分资质并不一定能够在支持他成为和平时期的国内政治领袖上起作用。

政治家经常因为无能而被选民们否决,但是丘吉尔在1945年总选举中被否定一大原因却是因为他在1940年以后的战争中发挥的那种超人式的作用。

赢得战争是丘吉尔最主要的目的,他的胜利就只是军事上的胜利,而其他包括党派政治在内的所有都是第二位的东西。而在战争已经快结束,党派政治就要复活的时候,丘吉尔突然发现他没有了一个明显的目标,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

从保守党和丘吉尔的关系上,并不是保守党委托了他,而是丘吉尔为了在战时更像一个领导者而把保守党看成了中世纪骑士骑的一匹马,他骑着这匹马上了战场。

在国家有危机的时候,个人的作用可能会很重要,但丘吉尔完全忘记了保守党自己的利益在什么地方,其实在1944年的时候就有保守党议员在说:“从来没有一个党派像今天的保守党那样缺乏领导人”了。

而工党的选举宣传却非常有力,工党挖出来了许多保守党领袖在战前是很喜欢纳粹和希特勒的,保守党在战前的军备政策上也犯了很大错误,战前大萧条时候的贫困和失业也都是保守党政权的错误。是说赢的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保守党的错误政策而引导出来的,本来就是没有必要的战争

有一个英国人叫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这个人是福利国家的理论建构者之一,他在1942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要进行社会改革,要向国民提供一份新社会秩序的蓝图,提供更好的住房、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更好的雇佣,当时还在战争中,顾不上,但现在战争快结束了,应该考虑社会改革了。

(福利国家的理论构建者贝弗里奇)

实际上在丘吉尔刚开始投身政治的时候也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是一个社会改革家。实际上贝弗里奇改革方案里面不少内容就是丘吉尔自己在1908年到1911年提倡过的,如果这时候丘吉尔同意贝弗里奇社会改革方案的话,毫无疑问他会赢得这场选举,但丘吉尔错过了这个机会。

丘吉尔对战争之外的一切议论都表示反感,而且还在私下评论贝弗里奇的时候说他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梦想家。

保守党的竞选活动完全围绕着丘吉尔一个人所展开,此时丘吉尔必须说明自己并不完全是一个指挥打仗的军阀,而且还是一个和平时期有建设性的政治家。

但丘吉尔在竞选运动中不像工党那样讲住房、讲就业、讲社会保险而是成天吓唬选民。说工党所主张的那些是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引入到英国会弄得盖世太保掌权的,选民当然不喜欢听这些。

而且丘吉尔在竞选中再三提到对日作战,这就加强了他只喜欢打仗的印象,英国人对对日作战并不感兴趣,然后就是到处都有谣言说他还正在准备一场对俄罗斯的作战。

英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虽然都是战胜国,但消耗尽了大英帝国数百年间积累的国富,正在从日不落帝国滑向二流国家,这是除了丘吉尔之外的英国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事实。

保守党可能失败在很早以前就能够看得出来,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每次的民意调查都是保守党领先,但是到1943年6月的时候工党已经领先保守党10个百分点,1945年2月工党领先了18个百分点。但虽然是这样,大家都相信丘吉尔是无敌的,但现在丘吉尔自己成了丘吉尔的敌人。

二战欧战战场的结束是1945年5月8日。5月23号英国战时联合内阁分裂。丘吉尔组织看守内阁在6月5日举行大选,因为还有大量海外选票,所以6月25日才出最后的结果。

结果是工党赢得了一次山崩一样的胜利,下院议席增加了239席而成为303席,而保守党只得到了197个席位,比选举前丧失了189个议席。

(赢得了选举的艾德里觐见国王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

但丘吉尔也吸收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在之后变得很乖,执政时再也不喊打喊杀了。他后来在1951年10月到1955年4月再次执政,那时朝鲜战争还没有结束,但丘吉尔坚决支持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谈判,对不愿谈判的李承晚恨之入骨,成天就想收兵回营,和以前判若二人。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时,英国首相是丘吉尔的侄女婿艾登,当时艾登冒冒失失地和法国一起策划和以色列出兵干涉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但是掉进了美国和苏联哇的陷阱了,弄得灰头土脸。当时丘吉尔也反对出兵。

(丘吉尔的接班人,侄女婿艾登)

至于什么丘吉尔对斯大林说什么“我打赢战争,就是要保卫他们赶我下台的权利”则和“在厕所里看到斯大林来了赶紧拉上拉链走人,口说‘因为你们看到比自己大的东西都要收归国有’”一样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式民主鸡汤段子,根本没那么回事。


冰冷雨天


丘吉尔在二战末期失去了领导权力,在1945年波茨坦会议最后时刻,美国总统换成了“杜鲁门”、英国首相变成了艾德礼。只有斯大林还是三巨头之一,斯大林对丘吉尔说:“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说:“我打仗就是保卫让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力。”这位带领英国人民走过战争年代的首相被“选举”罢免了,原因很简单:丘吉尔好战刚烈的性格不可能带领英国走向强盛,他的时代已经随着希特勒的自杀而终结。

丘吉尔并不适合和平时期的英国首相之位,因为他是一位战士却不是也个博士,它只会维护大英帝国的领地和权力却不会治理帝国土地上的人民。大英帝国是一个领土遍布全球、种族众多的综合统一体,丘吉尔带有种族主义的性格是不可能领导这个集体的。丘吉尔对印度人、黑人、黄种人甚至邻居爱尔兰人都视为二等公民,在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眼看既要进入印度时,丘吉尔残酷剥削当地印度人的同时还对印度孟加拉邦的大饥荒视若无睹,甚至有意阻挠救济灾民。他的这种政策就是出于内心的种族主义理念。

丘吉尔说:“印度人像兔子一样生一窝孩子”因此饥荒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但是印度的英国当局在饥荒之前强迫印度输出粮食,并大量囤积稻米谷物和销毁当地的牛马等运输工具,说是为了战争需要囤积粮食同时防止日军缴获利用当地的运输工具,却片面促成了饥荒的大爆发。毋庸置疑这是丘吉尔政策的责任。英国官员艾默里对丘吉尔种族歧视非常失望,他说:“看不出他(丘吉尔)的观点同希特勒有多大区别”;丘吉尔对非中黑人更加残暴,英国殖民地肯尼亚爆发黑人和白人对肥沃土地的争夺,丘吉尔下清理当地黑人,将15万起义黑人关进集中营其中就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祖父。

担任战争大臣兼任殖民地大臣期间,丘吉尔启用臭名昭著的爱尔兰王室“警吏团”镇压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起义活动,爱尔兰本是英国的本土这种镇压直接导致其独立出去,对待遥远的土著如此残酷。对待近在咫尺的爱尔兰人同样如此,可见丘吉尔的种族主义是多么狭隘。从1900年进入议会开始丘吉尔就以纳粹相同的口号鼓吹殖民战争,口号为“雅利安血统必将获得胜利”,这和纳粹根本没有区别。这些战争就包括对中国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可见丘吉尔就是英国的“希特勒”,这样一个战争狂人是不会被选来承担建设英国经济的重任的。


利刃军事


1945年的英国大选让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都跌破眼镜,工党393个议席,保守党213席,在选民支持率上,工党也以47.8%的支持率胜过39.8%的保守党,这两组数据只有一个结论就是丘吉尔竞选失败。这是丘吉尔自己也没有想到的结果,毕竟正处于事业、名誉的顶峰。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连士兵们都没有投他票,毕竟他认为自己是他们优秀的领袖。甚至当时的美国评论家说出:英国选民是不是记忆力不强,许多人简直是患了政治健忘症。

但这就是结果。如果从结果中倒推,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合理性,而不是选择丘吉尔更多的情绪化,毕竟这是位超级演说家。工党的胜利在于他们将竞选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社会改革上,这对当时战后亟待重建,重拾生活信心的人们非常重要,工党提出建立全面的 社会保险制度和实行国民医疗保健。战争让英国失去了40万人口,社会四分之一的财富毁于战火,此时的人们比以往更渴望各方面的保障:更好的食品、住所、社会福利等。而保守党给人的印象偏偏是保守、默守陈规、因循守旧。民众对战时的丘吉尔可能非常崇拜,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精神领袖,而和平时期,他们更需要一个实干家。对选民来说,“作为战时领袖的丘吉尔依然深孚众望,作为和平时期的领袖,他却毫无吸引力”。因此,如同1945年7月《每日先驱报》所评论的那样:“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赞成保守主义的一切黑暗面……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要英国人民仍然过他们不愿再过的那种不愉快的日子。”


国家人文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同盟国赢得了战争,作为铁杆的主战派,丘吉尔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说再见的时候!



但是,丘吉尔并不想走,位于权利巅峰的滋味实在是太过于美妙,尝过这个滋味的人都会流连忘返,丘吉尔如是!

但丘吉尔真的是被英国的民众所赶下台的吗?我看未必!我倒是觉得丘吉尔是被背后的资本家所抛弃了!

很多人都会觉得西方有多么多么的民主,多党竞争,各凭本事,结果交给选民决定。背后,恐怕没有那么单纯!每一个执政者者的背后,站着的都是一群资本巨头,他们掌握着这个国家大多数的财富,而执政者是他们的代言人!



英国在二战期间的两任首相张伯伦和丘吉尔,都是出自保守党,不同的是张伯伦主张绥靖政策,而丘吉尔则是铁杆的主战派。丘吉尔的上台,也代表了英国的这些资本巨头明白只有打败了德国,他们才能更好的攫取利益。

套用一首马丁.尼莫拉的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这首诗,很形象的说明了英国的资本巨头为什么要和纳粹德国决战。

不打,只能眼睁睁的德国侵占欧洲,哪怕德国最后败了,英国也没啥话语权。打的话,会花费大量的资金,会造成经济崩溃,但战后还有机会再来。所以主战的丘吉尔被推上了前台。

但是英国的资本巨头们每有想到,战争打赢了,获利最大的是美国和苏联,由此拉开美苏两极争霸的地位,而英国,不断的被边缘化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已经成为了昨天!


战争结束了,所以丘吉尔这个战时首相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于是丘吉尔下台了,来自工党的克莱门特·艾德礼成为了首相。

不过,克莱门特·艾德礼和他的工党似乎不是特别合格,1951年,丘吉尔再度夺得了首相的宝座!


小镇月明


丘吉尔和希特勒是一类人,都是狂热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帝国主义者。只不过丘处于成熟民主社会,不可能按元首的方式行事,而且民族沙文帝国这一套强硬右翼思想,在面对纳粹侵略时正好能派用场,而英法战前的左倾保民思想在面对侵略时不合时宜,所以老丘捡了个漏。但是本质上,他不是好人,而是不折不扣的爱国贼。英国与敌人打仗,归根结底是为了保卫大英帝国,如果胜利的代价是损失了帝国,那么这种胜利毫无意义。二战是一战的延续,是德国为了报一战的仇,也可以认为二战就是一战的下半场。而这世界大战正是丘吉尔为主的一帮好战分子为了个人荣誉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挑起来的。在萨拉热窝刺杀之后,本来经过各方努力,局势已经缓解,德皇也不想真打,但是丘吉尔等一帮激进派官僚上下撺掇,到处煽动,丘本人作为海军大臣,在德国还在犹豫,英国也未宣战的时候,先拉出大舰队向德国挺进,渲染气氛,加上其他部门的极端派官僚配合,在外交军事政治各方面刺激对方,终于如愿以偿爆发了大战。讽刺的是,这种爱国贼在古今中外都是最受民众热爱和欢迎的,而二次乱战之后,英国不但伦敦炸烂,还欠了一屁股债,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帝国。


手机用户68036243551


丘吉尔不仅想打赢二战,还想重现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二战期间英国采用拉高税收,实行商品管制的政策,大量物资为战争服务,虽然本土较少受到战火波及,但人民的生活状况还是下降了很多的。因此,战后人民渴望的是和平与民生的发展,希望切实地恢复到优良的生活水准。但是在对待民生方面和福利国家的改革方面,丘吉尔所代表的保守党态度是消极的,在1945年的竞选宣言中保守党只是做出了社会保障,建设住房方面的许诺,但是反对当时已是潮流,已是民意的国家干预方针。并且,丘吉尔竞选宣传的侧重点在外交,帝国和国防战备,这些在战争后人民已经厌倦的东西上,甚至提出了“准备进行又一场巨大而恐怖的战争”。1945年的竞选纲领被称为保守党史上最失败的竞选纲领之一也不为过分。 反观工党,1945年工党发表了题为《让我们面向未来的》的竞选宣言(1945Labour Party Manifesto -),提出“战争中的胜利必须伴随着繁荣的和平”,突出民生,主张和平,严词抨击资本主义和大资本家。不知如此,工党还对选民一直关注大的农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提出了详细具体的政策措施,为人们提供了战后美好新生活的期待,与丘吉尔带了战争阴影的选举相比,人们自然更亲近工党。


假如没有冬天


这从英国人的传统习惯和认知来看,一点都不奇怪!英国由于地处岛屿,与欧洲大陆隔着英吉利海峡,长期的受到来自欧洲大陆的力量的压迫和攻击,英国人从那个时期就形成了大陆均势主义,所谓的大陆均势主义就是在欧洲大陆上形成两个以上的实力相近的敌对国家,相互制衡,英国从而可以在这些国家之间周旋,以获得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思想逐步的渗透到英国人的思维之中,尤其是在英国政坛,英国人习惯的会排斥一个政党长期执政又或者一个首相长期的左右英国政坛,丘吉尔不是个例,而是众多英国首相中的因为贡献和威望过高而被排挤的英国首相中的一个!



丘吉尔是德国发动对法国进攻后,一直对德国采用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咎辞职后,作为强硬主战派上台的,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更是因为组织有方赢得英国人的信赖,而这次撤退也为英国保留了稀有的有生力量,从而为持续抗击德国保留了希望!而且那次成功组织撤退把英国的悲观情绪一扫而光,从而坚定了英国抵抗德国的意志和信心!



丘吉尔更是一个高明的游说家,通过多次访问美国多次与美国美国总统罗斯福深谈,最终促成了美国在参战以前就对英国进行物资援助,为英国抗住德国的攻击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随后美国并最终击败德国,让丘吉尔本人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但这正是英国人从骨子里最为担心的,丘吉尔的威望使他成了英国当时一般民众中的超级英雄,若让丘吉尔利益执政或许会让英国政坛成为强人统治的风险,对英国长期的政治平衡不利,因此丘吉尔被选民请下了首相的宝座!



当然有这样待遇的还有当年组织远征舰队夺回马岛的英国女首相铁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