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研究之五

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及其需求的研究

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重点集中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外延、特点等进行深入探讨,为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林娜(2004)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居住在家,集社区、社会力量资源的养老服务模式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统计来看,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多角度探讨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研究热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获得全社会认可【18】。王树新等(1999)指出:居家养老不仅适合中国国情而且符合我国“敬老爱老”的文化传统,应当大力推广【19】。龚静怡(2004)指出:居家养老既能减轻政府负担、降低养老成本,又符合中国传统养老文化,契合“家”的理念,应大力推动【20】。李文君(2011)指出:居家养老顺应中国传统文化,是老年人最佳的养老模式,应发展居家养老服务【21】。胡月(2012)指出:居家养老符合中国国情,依托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22】。高静等(2015)指出:中国重视家庭带来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亲情感,居家养老将广受老年人欢迎【23】。这些研究,是在全面分析中国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以及在对各种养老模式进行综合比较基础上,获得的普遍认同,认为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最佳方式,大力推动其发展是大势所趋。

高利平(2007)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年人住在家,家庭和社会均为其提供养老服务,其内涵更全面、更丰富【24】。柏萍等(2013)更详细地概释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指出居家养老是以家为据点,依托社区,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形式多以上门服务或社区日托为主【25】。丁建定(2013)则将居家养老服务概括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服务形式【26】。有的学者进一步分析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外延及特点。鞠秋锦等(2004)指出: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社区服务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服务模式,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27】。周德民(2002)认为:社会福利性应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需贯穿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个过程【28】。王俊霞(2003)指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福利性、服务性、群众性、互助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其中福利性是其本质特点【29】。周湘莲(2011)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供给成本的特征【30】。通过研究者们不同视角的研究,得出: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在家养老,外延:政府、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服务,特点:福利性、服务内容多样、服务水平较高。由此,为本书打下理论基础。

当前研究者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协作体系、模式、问题、政策等方面也有研究,这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论升华有着推动作用。敬乂嘉等(2009)指出:居家养老服务协作体系应立足于服务整合、系统整合、系统发展等方面,应在创立协作式公共管理平台、搭建政府间的协作网络、完善合作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多种政策与管理工具等方面发力【31】。刘飞燕(2006)指出:居家养老需依托政府、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供给主体,在服务理念、设施环境、法规政策、医疗卫生、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服务队伍、信息宣传上良性发展【32】。曾昱(2008)指出:政府应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道路,促使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33】。严浩(2006)指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需政策扶持、各方参与、内容丰富、方式多样、专业培训、保证质量、评估绩效、强化监督等【34】。王文静(2012)、张少霞等(2015)指出:居家养老服务要不断明确供给主体定位、加强跨领域合作、完善监管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人员素质等【35】【36】。黄进等(2012)指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法规不全、保障不力、宣传不够、参与度低、素质不高、资金短缺、筹资不畅、体系缺失、协调困难等问题【37】。伍德安(2015)、王丽(2015)、邢凯旋(2015)指出:居家养老服务在市场参与、养老理念、保障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水平、受关注度、管理体制、网络平台、法规政策、绩效考核、供需匹配、资金投入等存在问题【38】【39】【40】。徐晓雯(2013)、陈为智(2016)、凌德政等(2016)指出:居家养老服务需在法规政策、供给主体、人员队伍、行业标准、评估机制、经验交流等方面不断完善,需在健全多元模式、完善参与体系、 明晰供给主体、强化服务理念、提高社会认可等方面发力【41】【42】【43】。

此外,国内学者还对国外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成功经验进行了梳理,汲取其中有益内容,对中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此类研究为:谢芳(2004)指出:美国社区与援助式居家养老模式凸显政府的作用,由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发展老人服务业【44】。郭竟成(2010)指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应借鉴美国、日本、新加坡、瑞典等国的社区居家养老的运行机制、服务内容、资金来源等先进经验【45】。王承慧(2012)指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应借鉴美国政府在老年人可支付性住房和宜居性政策支持,发挥社区、市场、非营利组织等作用的先进经验【46】。陈叔红(2007)指出:91.4%的荷兰老年人、95%的美国老年人、96.9%的日本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47】。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佳途径,我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应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其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国外相当重视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性,将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结合较好,为我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值得学习借鉴。

国外研究

社区照顾是国外学者研究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视角。J.Baldock等(1992)指出:社区照顾应当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管理等,走多元化发展方向【48】。.Meredith(1993)指出:社区照顾需在老年人住房、日常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社交文化活动等方面提供科学系统的养老服务【49】。Sharkey(2006)指出:社区照顾需多元化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为老年人提供高效的养老服务【50】。N. Muramatsu等(2010) 通过长期对美国全国老年人实际调研,对数据分析,提出社区照顾应向长期照料方向发展【51】。Segal(1978)指出:社区照顾衍生出社区居家养老,主要包涵社区内照顾和有社区照顾两方面【52】。Phillipson(1997)指出:英国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出资,依托社区及其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医疗康复、基础设施、心理咨询等养老服务【53】。Quinn(1982)指出:居家养老服务应当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重塑老年人生活信心【54】。Mira等(2003)指出:社区居家照料在降低养老成本、完善照料护理方面极有优势,需加大推广【55】。Murashima等(2003)通过对卫生保健资源及利用率研究指出:居家养老是多数老年人最优的养老模式【56】。Joyce (1997)指出:基于老年人对生活自由支配、个性需求、长期生活习惯等特点,居家养老中居住在家的特点非常符合老年人的期望【57】。Cheek等(2006)指出:政策引导、设施环境、心理顾虑、健康忧虑、护理不足、隐私公开等因素对居家养老产生较大影响【58】。Bigby等(2008)指出:完善评估机制,通过精准评估,推断智障老年人可否选择居家养老【59】。Carol Grbich等(2005)通过对南澳大利亚老年人关于临终关怀选择研究指出:居家养老者对临终关怀较为认可,政府应当大力支持【60】。Sharfstein等(1976)指出:社区照顾在医疗康复上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对老年人的身心均有很大帮助【61】。Skellie(1982)等指出:社区长期照顾在养老成本和养老效果上均优于护理院【62】。David等(1980)指出:社区照顾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大大优于机构照顾【63】。Abrams等(1986)指出:社区照顾通过非专业人员以居家或工作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顾【64】。

研究简评

当前学术界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涉足的领域较宽,研究内容广泛,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方法全面,研究区域较广,在理论上取得丰硕成果。将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外延、特点等研究较为透彻,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体系、模式、现状、问题、建议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深刻剖析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同时,对国外关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梳理,研究了发达国家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成熟经验和案例,提出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定性理论分析方法,又有实际调研定量分析。 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有整体全国性研究,也有某个具体区域研究,在研究区域上比较科学。综合来看,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研究不足。1、研究理论深度仍需加强;2、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性不强;3、研究内容较多,显得不够集中,导致研究关联性不高。鉴于此,本书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深化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研究之五

由于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较早,其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发端于社区照顾,对社区照顾的研究相当成熟,研究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等均有借鉴价值。国外研究者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从实际出发,引入市场机制,对其内涵、外延做了较为明晰的阐释,为我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深入研究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