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最近我国陕西省榆林的毛乌素沙漠上了热搜,因为它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然后很多网友说将我国其他沙漠也加快治理,比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等,让它们也恢复绿色,那这样可行吗?


首先,我们从毛乌素沙漠说起。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内蒙古两省区交界,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还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由于不加节制的开垦和战乱的冲击,唐朝时期,毛乌素变成了一块小沙地。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唐时期全图。图片来源:地图窝

千百年过去,因为不合理的利用开发,沙地一点一点扩大,草皮被一点一点无情吞噬,毛乌素最终变成了一片沙漠。


在新中国成立前近百年,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解放初期,榆林市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沙吞没农田牧场120万亩,6个城镇、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泥沙高达5.3亿吨,占中上游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让原本是绿洲毛乌素变成了沙漠。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图片来源:地之图

我国干湿地区主要是根据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的大小关系来划分的,即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则该地区为湿润和半湿润区,而年蒸发量〉年降水量,则该地区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而湿润半湿润区和干旱半干旱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年降水量,即:

1、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为湿润区,以北为半湿润区;

2、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大兴安岭-长城为界,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脉,划分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3、2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为界,划分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由上面的两幅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区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毛乌素沙漠的降水量介于200mm-400mm之间,干湿区类型属于半干旱区。所以,毛乌素沙漠原本是草地也不难理解了,因为该地的降水量能够满足牧草的生长。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同样,在干旱、半干旱等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破坏容易,恢复就难了。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我国为了治理荒漠化,先后启动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工程,经过一代又一代治沙英雄们70多年的辛苦努力,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至此毛乌素沙漠将要恢复到曾经的绿色。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毛乌素沙地对比图

那我国其他地区的沙漠可以像毛乌素沙漠一样成为绿洲吗?


我们知道决定一个地区是森林还是草地的主导因素是干湿度,只要足够多的水分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比如,我国新疆天山北坡山腰有茂密的林带,而在林带以上和以下均是牧场,归根结底是由于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在天山的北坡迎风坡即山腰的位置,气温下降,凝云致雨导致降水量多的缘故。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所以我国干旱区的大部分沙漠的治理效果,很难和毛乌素沙漠一样,毕竟自然环境不一样,尤其是降水量就差了一大截。就算要治理,那花费的资金和时间恐怕要比毛乌素沙漠要大上好多倍。


这时候,有人可能还会提出疑问,那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胡杨林怎么解释,还有沙漠公路两旁的植被怎么解释。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首先我们说胡杨林,那都是沿着塔里木河分布的,如果河道断流或改道,那么胡杨林也将会消失,所以近些年我国都大力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补水,维持这一"沙漠守护神"的生存。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还有沙漠公路两旁的绿化带植被必须人工养护,比如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井房,通过抽取地下水,采用滴灌技术维持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生存。如果没有这人工维护,恐怕这些植被在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很快死去。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我们常说"存在即真理",沙漠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地球上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存在,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例如,沙漠吸热,反射阳光,可以降低全球气温;沙漠在地球上湿气的交换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大大减少了北方的酸雨;沙尘也是降雨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亚马孙热带雨林生长存在也得益于沙尘暴,是其养分来源之一;沙漠中生活着很多只有沙漠才有的动植物等。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我国西北沙漠分布图。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当然我们经常听到的都是沙漠不利的一面,具体我就不在这儿赘述。所以,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默认沙漠成了生态系统崩溃的代名词,一看到沙漠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加以"治理"。其实沙漠并不可怕,地球上不可能只有森林、草原,因为大自然是讲究生态平衡的。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沙漠的种类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沙漠和温带沙漠两种。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洲西海岸及大陆腹地,一般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信风的控制、受寒流的影响等形成。气候特点:终年干旱炎热、酷暑难耐、昼夜温差大、多强风、植被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降水在50毫米以下,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治理沙漠也得因地制宜

但是如果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扩张,对地球生态会造成很大的干扰,进而威胁到沙漠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不管"人进沙退"还是"沙进人退",只要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因地制宜的处理沙漠化问题,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够和谐相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