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讨观众喜欢,是一节谈判入门课。”

提到《奇葩说》第六季印象深刻的选手,

可能有“口吐莲花矫情浮夸”的小黑,

可能有“生活教给我们道理”的雷哥,

但在导师们看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许吉如。

薛兆丰教授战队的队长许吉如被淘汰,

引发了网友们不小的讨论。

许吉如的淘汰有人惋惜,有人称快。

结果虽然出乎意外,但早有征兆。


留意往期弹幕,

第一期初登场,

高学历、外形佳的她在新奇葩中光彩夺目。

可从第二次许吉如站上辩论台,

陆陆续续有观众开始弹幕评论她的辩论不讨喜。


薛兆丰面对许吉如的辩论滑铁卢时说:

她的点很有道理,但是观众可能听不进去。


她淘汰那期,弹幕上还有另一种声音:

许吉如难道不比那个没有逻辑、尬唱、尬聊的许天奇好?

问题就是,她作为一个好看一点的姑娘,

身上含有的理性特质太多了。


理性的表达如果用错了方式,

就像只讲大道理的谈判专家面对匪徒一样,

毫无用处。

回到那期的辩题:喜欢的工作996该不该辞职。

我们无需讨论辩题和论点,

单纯讨论许吉如的表达技巧是如何一步一步丧失观众缘的。

首先,许吉如表达的第一个问题是:喜欢让人说是。

她上来说:

刚刚对面的辩手其实对老板这个阶层我觉得有一点误解,

就好像他们都生活的非常轻松......

接着又说:

我们是不是都臆断,承受996压力的都是我们?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这个问题问向观众,

就把观众直接推到了一个“自私”只考虑自己的境地上。

这个举动,别说拉票

真的,不让人反感就不错了。

《掌控谈判》这本书的作者克里斯·沃斯是国际危机谈判专家,

他在书中提出观点:

与其强迫对方说“是”,不如想办法让对方说“不”。

书中写道:

谁是对话中拥有控制权的人?是倾听的人还是说话的人?

答案是:倾听的人。

倾听的人受过良好的训练,

很容易将说话的人的观点引导到自己的目标上来。

他们利用说话者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谈判的一个技巧是,

想方设法让对方觉得自己在说“不”。

巧妙的设计问题,让对方说“不”,

让他以为他有控制权,他是安全的。

你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被两种基本欲望驱动的,

这两种欲望就是安全感和控制欲。

如果你能够满足对方这两个欲望,

就站在成功的大门口了。

恰恰相反,许吉如第一论密集论点,

都站在非常高的位置上,

为你描述,一种她眼中既定的“是”。

可事实上,观众多半都不是老板,

他们已经在996的问题上身体力行地挣扎过了,

还要给他们扣个不懂事的幻觉出来,

还要问“是不是”,

这多残忍啊?

这个点好不好另说,

这种话术除了带来压力和焦虑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书中提到,

避免假设问那些能用“是”或一丁点信息就能回答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不会引起太多的思考,

反而会引发对方的回报要求——对方会期待你回馈东西。

是,又怎样呢?

是,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第二,许吉如喜欢假设情景并问:为什么?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掌控谈判》归纳的倾听者柔术技巧一个要点就是:

不要问包含“为什么”的问题,

除非对手是在防卫一个对你有利的目标。

“为什么”经常被用来责问,在任何一种语言里都一样。

这些话术,看似是辩论者在引导倾听者们思考,

实际上是强加了一种责怪的意味。

责怪提出抗议的人不懂事。

连老板自负盈亏不进则退都不能体谅。

可观众不是傻子,

创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

九死一生之后,风光无两的人正是他们自己。

创业成功除了老板,

员工实际上能收获的往往非常有限。

一种嗔怪,一种不确定的收益,

一段论点提出两个负价值,

这第二条,又不讨喜。

紧接着它又问了一个为什么。

关于“为什么”的效果有多差,

你们体会一下辩手本人的表情变化。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没有观众缘的导师爱徒——许吉如

一方面明知道票数决定胜负,

一方面又喜欢自说自话,

愁容满面,同时扮演谈判专家和劫匪,

告诉观众,你们怎么不看题面啊?

听者很容易会觉得被“高智商生物”冒犯。

另外,关于她语调上的咄咄逼人感,

也是很大的减分项。

不要逼迫别人承认你是对的。

咄咄逼人的对抗是建设性谈判最大的敌人。

许吉如的思想是有深度的。

尽管淘汰的这一场,她的论点一般,

但比起其他新奇葩还是要高出一截。

但就是,表达方式实在欠缺技巧。


还有一点就是她习惯皮笑肉不笑。

非常喜欢维持一种“你们不知道,我很痛心”般的低沉表情。

回到《掌控谈判》一书,

里面提到表情和感官对于内容传达的重要性:

当你有意使用一种谈判术和方法时,

容易全身心关注自己要说的话和要做的内容,

而不是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举止和表达,

这两项其实是最容易做,也是最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

我们的大脑不仅仅处理和理解对方表层的动作和语言,

同时也处理和理解对方举动和情绪的社交意义。

从一种潜移默化的层面上来讲,

我们对他人思想的理解并不是自己思考出来的。

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对于他人感受的瞬间把握。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种不自觉的神经感应。

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个时刻,

都随时在向周围的世界发出信号,

告知世界我们是在准备游戏还是在战斗,

是大笑还是哭泣。


当我们释放出温暖和接受的信号时,

对话很容易流畅地进行;

当我们带着满意和热情的光芒走进房间时,

就会把别人吸引过来;

当我们向街边的路人微笑时,

路人也会用他们的微笑回应。

如果你理解这种反馈的道理,

并把它应用在实践中,

这将对谈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在任何语言沟通中,

你最强大的工具是你的声音。

你可以用自己的声音随心所欲地敲对方的心门,

打开对方情绪的开关,

帮助对方从不信任走向信任,

从紧张走向平静。

在那个时刻你会发现,

正确的表达就像按动开关一样干净利落。

对于谈判者而言,有三种语调可以使用,分别是:

深夜电台主持人声音,

正面而幽默的声音和直接而坚决的声音。


先不要想直接而坚决的声音,

除了极个别的情形外,

使用这种声音基本上是自绝后路,无法进展。

如果你这样做,

就是在发出想要掌控对方的信号,

你会得到对方为了摆脱控制而进行的攻击性、反击性的回应。

大部分时间里,

你应该使用正面而幽默的声音,

这是一种好打交道、好脾气的人应有的声音。

你通过这种声音,传递出轻松和鼓励的态度。

这种声音的关键在于,

说话的时候要放松和保持微笑,

即便是在讲电话,

一个微笑也会让语音产生变化,

对方是能感受到这种变化的。

导师们对她的喜欢非常好理解。

思想深度已经是有限的生命中能雕刻最鲜明的痕迹,

而表达的技巧实在是一种生活磨练的结果。

只是这一次,没有办法,

观众还是倾向于被鼓舞的。

寓教于乐嘛,

像李诞那样嘻嘻哈哈冒出点哲理,

大家才会觉得讨喜,又高阶。

道理大家真的其实都懂,

主要还是看表达。

所以说,洗脑这个事儿,

许吉如做的,还不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