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餘家北京服裝生產加工企業落戶滄州

4000餘家北京服裝生產加工企業落戶滄州

(原文如下)

“兩年前,這裡雜草叢生,一片荒蕪,但這也代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站在位於滄州市滄東開發區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的生產車間內,原北京商戶王志挺對記者說。出於對商機的把握,他看好滄州的發展潛力,去年9月,他把服裝加工廠搬到了這裡。“這裡真的發生了大變化,服裝車間寬敞明亮,還有了寬帶,通上了公交。當地政府和東塑集團承諾的事情都做到了。”他說。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引導下,4000多家北京服裝生產加工企業已落戶,其中500多家企業已在生態新城正式生產,產生效益。由於臨近渤海灣,滄東開發區過去是一片廣袤的鹽鹼地,幾乎不長莊稼。如今,北京服裝產業密集簽約,扎堆兒落戶投產,這裡正崛起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告別“打游擊”

與王志挺相同,原北京商戶楊志平的加工企業此前也經常搬家。企業最早在舊宮,然後搬到南六環附近,後來又搬到了青雲店。“工廠已有20多年,但實在經不起頻繁搬家的折騰了。”楊志平說。去年,他在生態新城拿到20畝地,準備自建廠房。10月初,新建廠房投入使用。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裡,楊志平還投資400多萬元採購了6條智能吊掛系統,這套自動化系統,節省人力、提高效率。“要是在租的廠房裡,我們可不捨得。”他笑著對記者說。

4000餘家北京服裝生產加工企業落戶滄州

規模較大的加工廠一般會選擇自建廠房。目前,有300多家北京商戶正在或準備自建廠房。這家工廠也是自建廠房中第一個建成投入使用的,因此企業在滄州的公司名稱定為“首肯”。

首肯公司主要生產四季時尚女裝,100多名員工都跟著來到了滄州,普通員工平均工資都在五六千元。當下,北京老廠還保留庫房和成品庫,滄州工廠步入正軌後,全部業務都將轉移到滄州。楊志平是北京人,直言“管理生產非常費心”,不過仍然樂此不疲,“20多年了,終於有了自己的廠房,告別了顛沛流離。現在,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4000餘家北京服裝生產加工企業落戶滄州

“前店後廠”展品牌

與自建廠房的企業不同,中小型服裝加工廠,多選擇生態新城的園中園。這裡經過統一規劃設計,可為北京商戶提供標準化廠房,同時還有宿舍、食堂等生活配套區。目前,園中園已入駐近200家原北京中小服裝生產商戶。

在生態新城1排,運營方已對路面和樓宇進行了亮化。原北京商戶楊森的店鋪有一個“L”形的黃顏色門頭,非常醒目。去年,楊森租用了2769平方米的廠房和生活配套區,他把在北京瀛海鎮的加工廠搬到了滄州。雖然只有26歲,但他已經在女裝行業打拼了10年,企業主要生產、銷售皮毛類的女裝。他說:“之前我們在大紅門福海國際賣貨,加工廠在瀛海鎮,我們為很多大牌女裝貼牌生產。在北京時,誰也不認識。現在搬到了滄州的服裝園區,大家都是同行,還可以互相交流。”

4000餘家北京服裝生產加工企業落戶滄州

今年上半年,搬家妥當後,他又對租用車間的1層投資30多萬元進行裝修,改成了300多平方米的“精品服裝館”。“在北京時,我們生產條件簡陋。在大紅門的銷售檔口場地也非常有限。到滄州建立工廠店,能夠展示品牌形象。”他說,“現在正是旺季,我們還在這裡開起了抖音直播,也能開拓銷售渠道。”

生態新城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商戶在生態新城開起了30多家工廠店。所謂“前店後廠”,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前面門店接活,後面就是加工和製作區。“前店後廠”能直觀展示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更能促進銷售。

鹽鹼地“長”出工廠

北京的服裝產業業態存在了幾十年,大紅門、動批這樣的服裝批發業態背後是眾多服裝生產企業,他們多分佈在大興、豐臺一帶的鄉鎮。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引導下,這些服裝企業紛紛外遷。

作為北京服裝產業重要承接地之一,生態新城所在地滄東開發區擁有大片鹽鹼荒地,不長莊稼卻可以“長”工廠。建設小鎮所需大量的土地資源,在很多地方難以解決,在這裡卻可以有效供給。

與此同時,生態新城還建有2萬平方米的中華時尚產業研究院。進駐滄州的商戶和服裝加工廠的負責人,可以隨時到這裡參觀學習各地服裝精品,並由專家對進駐服裝加工廠進行免費服務。“打破粗放承接的‘魔咒’,就要改變簡單的貼牌、代加工模式,首先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東塑集團董事長於桂亭說,這裡還聚集了韓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頂級設計團隊,不僅提供設計方案和技術指導,還能為企業優質產品進行推介。

滄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曾向記者表示,在承接北京商戶過程中,明珠商貿城、生態新城所屬的東塑集團注重全產業鏈承接,從服裝服飾研發設計、生產、批發零售,再到包裝物流,北京服裝產業所集聚的要素都出現在了滄州。未來滄州將形成專業化時尚服裝產業集群。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